(精选)元宵节作文6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元宵节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作文 篇1
终于到了除夕的晚上了,我已经盼望了好久了。到了晚上十一点五十分的时候我和爸爸来到了楼下,现在是最热闹的时候,有很多的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在楼下放鞭炮。
我和爸爸先把买好的烟花先放在一边,我拿了一个长长的魔术棒,爸爸用打火机点着,只见导火线冒着细小的火星,只听轰轰嘭嘭的几声响,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盛开了,有的五彩缤纷的菊花,有的`像降落伞。五光十色的烟花呼的一声飞上天,突然爆开了又散出五颜六色的火花,又慢慢的散落下来,好看极了,像天女散花,这时因为好多人在天空中浓浓烟雾挡住了月亮和星星几乎都看不见了。
我们又放了礼炮,还有蝴蝶似的飞行鞭炮一点就飞上了天,两边还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有红色的,绿色的…千姿百态,美丽又漂亮。已经很晚了而我一点都不困,我们看着笑着欢呼着,满心欢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元宵节作文 篇2
今天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我要学包汤圆,并且要吃自己包的汤圆。
我先拿出汤圆粉,把汤圆粉倒进小盆里,再放一些热水,把汤圆粉搅拌均匀,然后用手大力地揉捏汤圆粉,揉呀揉,捏呀捏,我的手都酸疼了才捏揉好。接在汤圆面团中揪出一个小面团,放在手掌上搓圆,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窝,然后把芝麻,花生与糖做的馅放进窝里,再包起来。我因为把馅放得太多,馅都露出来了,我再轻轻地把馅拿走一些,再把面皮补上。妈妈说:"你真粗心,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的话馅会流出来,太少的话就没味道。"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第一个汤圆做出来了,胖敦敦的,我看了笑起来。又开始包第二个汤圆。这次有经验了,我把汤圆面团搓成一个圆形,再按个窝,把芝麻,花生与糖放进窝里,这次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好合适。我用均匀的`力把汤圆粘好搓圆。这个汤圆比上一个漂亮多了。我又抓了一小块汤圆面团做起来。真是熟能生巧,反复几次,我终于学会了包汤圆。
汤圆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进烧沸的锅里煮。妈妈说:"汤圆浮上水面来就熟了。"我心里一直想,做汤圆并不是一件小事,认真做才能做得成功。过了几分钟后,汤圆熟了,全部浮出水面。我舀了两碗给爸爸妈妈吃,我也舀了半碗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感到特别有滋味!
元宵节作文 篇3
春节过后又是元宵节了,我喜欢吃汤圆。
元宵节晚饭过后家人打着牌,可我们小孩纸只能看电视。多么的无聊,我提议去人民广场。大家都赞成,我还说今天过节在姐姐出钱。走路来到了人民广场看到满光场的人,马路边也有警察和消防员防止发生火灾。广场上的人们买烟花和许愿灯,我和弟弟在蹦蹦床上玩耍。到后来玩累了,我们躺在上面看着天空的烟花五颜六色好美。天空数不清的许愿灯,这美好的时光总是不长久。哥哥说:“下来吧,去放烟花。”下来后买了两种冲天炮,可并不好像玩。很晚了,当想回去时一区人围这一群在干什么?过去一看,有人在求婚哇过节看到这一幕。太幸运了,蜡烛摆成的桃心一束蓝玫瑰后来大家说亲一个……
美好元宵节到晚上十点多还是满满的'人,还看到求婚精彩的一幕。
元宵节作文 篇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作文 篇5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相传汉文帝在平定“诸吕之乱”后继位称帝,而平定叛乱之日恰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到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与民同乐,就确定了这一天为元宵节。后,汉明帝又敕令元宵燃灯,则又称“灯节”、“灯夕”。传说正月十五是“天官诞辰之日”,所以又称“上元节”。
自古至今,元宵节民间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明清两代,妇女们还有“走桥、摸灯”的习俗。旧时,到了正月十六晚上,妇女们都罩上白绫衫,手拉手结队而行,走在最前面的举香开道,其他妇女紧随其后称之“走百病”,相率过桥,谓之“度厄”。据说,过桥者能保一年腰腿无病,健康长寿。过桥后,妇女们还要到各城门洞去摸城门上的铜钉,称此举为“宜男”,可生男孩。
每逢元宵节之际,朝廷也要张灯结彩,官员放假,解除宵禁,百姓可整夜出行观灯。节期由汉代的一天,唐代的三天,宋代的五天发展到明代的十天,自元月初八至十七日夜止。昼为市,夜为灯,极为壮观。元宵节所以称灯节,是因为张灯、观灯是这一节日的主要内容。正月十三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又称“残灯”或“阑灯”。明代时北京的灯市就设在今东城区的.灯市口。那时灯与市是合一的,元宵之夜在灯市口整条街上,除了两旁商家林立张灯结彩外,珠宝玉器、日用百货,更是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到了清代,灯与市就分开了,“市”归琉璃厂、灵佑宫,“灯”设内城东四牌楼和地安门一带。清末民初时,地安门、什刹海一带正月十五还搞过冰灯,极受百姓的喜爱。所以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历史上还流传着许多元宵观灯的故事。传说,宋代有一对夫妻在元宵夜观灯时走散,恰逢宋徽宗赐酒,妻子急于寻找夫君,竟随手端起了皇帝的御用酒杯,并吟词一首:“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酒杯作证明。”风流皇帝听后,还高兴地把金杯赏给了这位妇女,留下了一段元宵佳话。
过去“灯”和“谜”是分不开的,有灯必有谜,所以称“灯谜”,俗称“打灯虎”(此说是从李广在北平射虎的故事中引申而来)。在灯节夜晚一般是把谜条贴在花灯上或挂在拉绳上,猜中者有奖。有的店铺也张灯挂谜,还特意标出奖品,“如有猜中者,奖苹果三千”,当猜中者上前领奖时,奖品不过是一只苹果上插着三根牙签,以此增添欢乐气氛。灯节上出的谜语一般都是通俗幽默,趣味性的。如,谜面为“八戒洗澡”(打一肉食名),谜底是“猪下水”。又如,“农夫心内如汤煮”,(打三字俗语)谜底为“干着急”等。
元宵之夜,上有皎洁的月色,下有明灯万盏,天上人间交相辉映,可谓美不胜收。放焰火、走高跷、跑旱船、耍狮子、小串会等,更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展现。
元宵节作文 篇6
春节是热闹的,幸福的,可元宵节更是我期待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赏花灯、猜字谜,蕴含着新的一年团圆吉祥幸福。
今年的元宵节更是让我难忘,晚上,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香香甜甜的汤圆就赶往鸠兹古镇赏灯了。一路上,只见观灯的人群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个个脸上充满了期待与兴奋。鸠兹古镇里面有许多典型的徽派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走过五颜六色的时光隧道,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和三只憨实可爱的小狗,寓意着送走了鸡年,又迎来了狗年,祝福人们狗年吉祥,生活更美好。古镇道路的两边挂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还有古色古香的莲花灯、玲珑剔透的绣球灯,一只鲜艳夺目的凤凰和一条生龙活现的长龙特别引人注目,它们昂首挺胸,盘绕在旋转灯笼上翩翩起舞。一个个主题花灯把广场装扮得多姿多彩,我们来到了名人故居,小朋友喜爱的诗人“杜甫、白居易”也来参加灯会了。
啊!各式各样的灯看得我眼花缭乱了:小动物们在灯光下的配合下,显得栩栩如生,小船和莲花把古镇的湖面打扮的格外美丽,一条红鲤鱼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湖中央,这就是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炫目的灯光与各种造型交相辉映,美丽极了。忽然,一阵欢快的音乐传来,我和妈妈手牵着手,顺着音乐声从人群中向前挤去,原来是各种民俗表演:富有地方特色的中华鼓乐、热闹非凡的安徽花鼓灯、精彩绝伦的背阁表演。。。。。。让我目不暇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生活多么美好!
鸠兹古镇的灯展让我感受灯的世界,光的海洋,年的味道、家的幸福,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家人:健康平安!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相关文章:
元宵节作文07-06
元宵节日作文07-08
元宵节的作文07-10
元宵节作文(经典)07-24
元宵节的作文(精选)06-14
【经典】元宵节的作文06-17
元宵节的作文(精选)05-16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07-29
元宵节作文 12-24
元宵节作文(精选)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