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家教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家教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家教心得体会1
小朋友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是一个转变,在幼儿园的时候,以玩为主,上了小学,就是以学习为主,作为一年级小朋友的家长,也需要和小朋友一齐转变,需要加倍的耐心。
我也是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在这之前,很多朋友都说,孩子上小学后,家长要操的心要比幼儿园多得多。的确,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都会因此而改变,所花的时间也更多。
因此,在她将要上小学的时候,我就不断地向她灌输小学生是如何光荣,如何有趣,如何长大的,是一个很聪明,很有才能的人。可能也因为这样,我的孩子很快就适应了上小学的生活作息。再加上学校老师的和蔼可亲,到目前为主,她每天上学都是高高兴兴的。
在市面上有很多育儿书籍,我也看了不少,专家门都有各式各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说要让孩子自由学习,有的说要让孩子放松,有的说要让孩子玩够了,就会用功学习了。然而,我却认为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说,自从孩子出生以来,就是我与孩子之间的摩合,不但要让孩子听话,而且要让孩子真心地听话,要让孩子学会学习,还要让孩子学会做人。每当孩子不听话,刁蛮任性的时候,就是我和她斗智斗勇的时候了。我认为在适当地时候放任一下是可以的,但原则上的事情绝不能放松。
我和我先生每天都很晚才下班,家里没人可以带她。所以放学后,她都要待在托管中心。女儿回家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完成作业了。我的任务是检查功课就行了。
在一次家长会上,与几个平时和女儿比较要好的同学家长谈起,她们都觉得孩子粗心大意,功课做得慢,在家辅导比较吃力。我非常明白他们的心情。很多家长会问:“去托管是不是真的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每天我检查作业的时候,总会发现托管的老师没有认真地对作业进行检查,时不时会出现检不出错误的情况。所以我会更加留意,特别是一些在作业本上有擦过改过痕迹的地方和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我总会问女儿是不是真懂了。然后,我会出一道相似的题目让她做,如果她会做,那证明她真懂了,如果不会做,那就是说那个答案只是纯粹抄下来的。当然,我不是否定托管中心的`老师,说实话,在托管中心的老师水平也不过如此,再加上七八个小孩子一齐,而且不是来自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难免会疏忽,所以这个责任还是应该由家长去负责。
每个小朋友出错,基本上都是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女儿也不例外,她经常都会把不经检查的作业或习题扔给我,我会发现很多不应该错的地方。
于是,我发现一个好方法:每次发现她是属于粗心大意的错题时,我会让她自己拿一本小册子抄一遍,错得越多抄得越多。这种既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锻炼的手段。有些题目比较长,字也多,她要花的时间也不少。所以发展到后来,她为了不用抄这些题目,自觉地认真地检查过之后,才交到我的手里,慢慢地我发现她出错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也变得轻松一了些。这种方法对她来说还是比较凑效的。
另一个方法:这是一个关于数学的方法,我会在她玩其它玩具的时候,问她一些数学加减法,(因为她现在才一年级)让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脱口而出,这样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她是否清晰地算对题目。有时,会和她比赛算数的速度。如果可以的话和爸爸一齐比赛,作为父母,有时会故意地算错,看她是否有信心把错误的答案纠正过来。这样可以让她有荣誉感,增强她的信心。
关于小学家教心得体会2
首先,这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关。在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孩子会更多地遵从家长和老师的意见。老师让他们好好学习,他们就会努力地去学;家长要求他们力争取得好成绩,他们就会通过努力去取得好成绩。这个阶段的孩子,从不会去过多地想“为什么”,他们认为老师和家长的话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他们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不好能怎样呢?另外,由于自我意识刚刚出现,这时候的孩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父母的叨唠和命令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厌烦,而且会给他们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在为父母而学习。在这种错误信息的感染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当然,如果父母了解这一阶段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能够采取措施让孩子明白,他在为自己而学习,并引导他找到学习的乐趣,那孩子就会动力十足地去学习。学习的动力明确了,他的学习成绩将进入一个定型期。
其次,这与父母不了解小学阶段知识的难度发展规律有关。在小学一到三年级期间,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只要孩子努力,一般都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但到了四年级,学习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孩子都会感觉到对学习力不从心。然而,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很多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常常用语言来刺激孩子:“在小学一到三年级,你的成绩一直都不错,为什么到了四年级,成绩会下降这么多呢?真是越大越没出息!”“说,你最近是不是总贪玩了?”“一提到学习你就皱眉头,你是不是跟学习有‘仇’呀?”到了四年级,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孩子本来就对日益吃力的学习状况越来越没有信心,如果父母还总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责、打骂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厌恶学习,从而产生很强烈的厌学情绪。
分析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告诉父母们,不管你的'孩子正处于哪个年龄段,你要想教育好他们,必须提前了解他们的心理。就拿四年级这个关键期来说,如果父母了解四年级孩子心理及思维发展的特点,肯定会提前向孩子灌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个观念。这样,对于思维正在高速发展的四年级孩子来说,这将会促使他们的成绩稳步前进,而不是厌学。如果父母了解四年级学生知识的特点,从而对孩子多些鼓励,少些抱怨;多些表扬,少些批评,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绩的节节攀升,甚至从此爱上学习。
关于小学家教心得体会3
我曾听到一些事业有成,但学历不尽理想,或小时候不大认真念书的人说:“念书有什么用?成绩一点也不重要,看我不是好好的。”我不赞成这种说法。
的确,成绩、学历与未来的成就表现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人生的成就本来就还需要靠机遇与离开学校后的持续努力,但我认为,就培养正向人生态度的目标来看,父母亲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追求成绩表现。
读书让孩子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孩子上初中以后,我常常跟他们分享一种观念:人的一辈子,读书是少数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事,不需要靠别人,运气的成分也很低。没有人际关系、职场、婚姻等等环境条件,你完全可以验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为什么不把握机会好好努力呢!
当然,追求成绩表现绝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我们自己也要认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鼓励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现”。
“跟自己竞赛”的观念必须从小灌输,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数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点,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应有的表现就是最棒的。
我教导孩子的观念是:不能把不喜欢念书当作借口,但努力过后发现不善于读书,是可以接受,也必须坦然面对的。我希望这种观点能一直延续,成为他们未来做事的态度,因为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永远只选自己爱做的事情做。
别让自己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
那该怎样找出衡量自己最佳表现的标准呢?这不是拿成绩来检测我们的孩子需要多做几本测验卷,或是去哪里补习,而是拿成绩来观察小孩的做事态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数学老是不及格,我们要分辨究竟是不够努力,还是努力之后依然没有起色,有没有找出补救的方法等等。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女儿只在一年级拿过一次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她总是班上的第一名。上中学的第一次考试,却让她第一次体会到,拿第一不再那么容易。
成绩不好,我们做父母的难免失落,但要有心理准备,才不会因为父母的态度造成孩子的压力。我自己念台大外文系,以前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阶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经验,所以一再提醒她,对自己不要有错误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数,只要肯下功夫持续努力,龟兔赛跑的故事在真实世界是会发生的。
小学低年级就得把孩子的习惯“盯”好了
我从不讳言在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我很用心盯紧功课,我会坐在孩子旁边,陪他们念书、写作业,完成后,盯他们检查或复习,确定每天的计划都要实行。当他们有困难时,我会立刻协助他们找出解决的方法,比方说查字典或找参考书。
不过陪在旁边最重要的目的,除了利用长期的反复操作形成他们的惯性,还要让他们学会专心和时间控制。我不希望他们边写边玩,尽量帮忙约束他们集中精神,功课写完,休息时间再好好玩。在他们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晚餐后,我都和孩子一起到房间把功课拿出来,引导他们从当天的功课中决定出完成的先后顺序。
我要他们在一开始精神比较好的时候,先完成最难的作业(通常是数学或语文),再做其他科目,像美术劳作等放在最后面。至于才艺课的作业,我会要他们以“周”来做计划,分配在课业完成后的空当。这样可以教给他们一种时间安排的观念,过一阵子之后,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规划自己所有的课业、才艺活动和休闲时间。
【小学家教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家教心得体会05-23
做家教心得体会06-05
家教作文600字07-05
家教面试自我介绍04-24
面试家教自我介绍04-24
家风家教作文1000字06-21
爱心家教策划书01-14
家教实践自我鉴定12-09
家教的协议书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