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28 09:28:04 方案 我要投稿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用8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用8篇)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

  ——尊重规律、稳扎稳打。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久久为功、从容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防止刮风搞运动,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村建设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

  ——注重保护、体现特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坚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不代替农民选择。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乡村建设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用,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

  ——节约资源、绿色建设。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循环利用,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

  (三)行动目标。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四)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细化分类标准。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建立政府组织领导、村民发挥主体作用、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五)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推进乡镇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有序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统筹规划和实施农村公路的穿村路段建设,兼顾村内主干道功能。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有序实施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加强农村道路桥梁、临水临崖和切坡填方路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强化消防车道建设管理,推进林区牧区防火隔离带、应急道路建设。

  (六)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防范水库垮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风险,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作用,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推进划定千人以上规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配套完善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健全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更新改造一批老旧供水工程和管网。有条件地区可由城镇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供水,因地制宜推进供水入户,同步推进消防取水设施建设。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七)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提高边远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按照先立后破、农民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稳妥有序推进北方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推进散煤替代,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取暖用能中的比重。

  (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要销区,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资源。围绕服务产地农产品集散和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络,推进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加强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间的功能对接和业务联通,打造高效衔接农产品产销的冷链物流通道网络。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商业体系,改造提升县城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商贸中心,发展新型乡村便利店,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宣传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深化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提高农村物流配送效率。

  (九)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构建智慧农业气象平台。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集体资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数字化管理。推动“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涉农事项在线办理,加快城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深入实施“雪亮工程”。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

  (十)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支持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就近或线上办理。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强行政村村内主干道路灯建设。加快推进完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十一)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周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对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整治。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顺应地形地貌,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农房建设要满足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要求,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木竹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以农村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为主体,完善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省级统筹建立从用地、规划、建设到使用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并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要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设农村房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提升防火防震防垮塌能力。保护民族村寨、特色民居、文物古迹、农业遗迹、民俗风貌。

  (十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研发干旱、寒冷等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加强入户道路建设,构建通村入户的基础网络,稳步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出行不安全等问题。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整治农村户外广告。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农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加强乡村风貌引导,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

  (十三)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新建改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地区继续教育发展。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完善基层公共卫生设施。支持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或诊室等设施条件建设,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持续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进村级医疗疾控网底建设。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合理收入,完善培养使用、养老保障等政策。完善养老助残服务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建立养老助残机构,建设养老助残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设施,培育区域性养老助残服务中心。发展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支持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农村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推进乡村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

  (十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充实加强乡镇工作力量。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推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做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推动各级党组织通过驻村工作有计划地培养锻炼干部。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强化县级党委统筹和乡镇、村党组织引领,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做到精准化、精细化,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十五)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进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推广积分制、数字化等典型做法。

  三、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十六)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专项推进方案,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各地要细化措施,强化政策的衔接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防止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

  (十七)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原则,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优先纳入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切实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安排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原则上须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负面清单”,防止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十八)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按规定施行简易审批。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要求,可以不进行招标。对于农民投资投劳项目,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建设。对于重大乡村建设项目,严格规范招投标项目范围和实施程序,不得在法律法规外,针对投资规模、工程造价、招标文件编制等设立其他审批审核程序。严格规范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

  (十九)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坚持和完善“四议两公开”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项目谋划环节,加强农民培训和指导,组织农民议事,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保障农民参与决策。在项目建设环节,鼓励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开展建设,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在项目管护环节,推行“门前三包”、受益农民认领、组建使用者协会等农民自管方式。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程序和方法。在乡村建设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二十)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各地要以清单形式明确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建立公示制度。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应落实普遍服务要求,全面加强对所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管护。推行经营性、准经营性设施使用者付费制度,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化企业有序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按规定执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

  四、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二十一)加强投入保障。中央财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乡村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点积极予以支持,并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可按规定统筹安排支持乡村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二)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支持乡村建设。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机构法人、业务在县域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开展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量身定制乡村建设金融产品,稳妥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探索银行、保险、担保、基金、企业合作模式,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加强涉农金融创新服务监管和风险防范。

  (二十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将乡村建设纳入东西部协作帮扶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重点支持领域。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对经营性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切实发挥运营企业作用。

  (二十四)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在符合经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前提下,可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合利用,重点保障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探索针对乡村建设的混合用地模式。探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建设。

  (二十五)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探索建立乡村工匠培养和管理制度,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人才互通共享。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乡村建设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分类制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技术导则。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标准体系,完善建设、运行维护、监管、服务等标准。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强化统筹协调。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协调推进重点任务。省级党委和政府要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及时解决推进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县乡党委和政府要把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责任,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结合“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统筹开展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

  (二十七)实行清单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近细远粗、分步建设的原则,按年度确定建设任务,细化到县(市、区、旗)。各县(市、区、旗)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台账。各地综合考虑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等,科学调整下一年度任务清单。

  (二十八)加强评估考核。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作为乡村振兴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采取第三方评估、交叉考核、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乡村建设项目质量和实际效果。实施乡村建设评价,查找和解决乡村建设中的短板和问题。

  (二十九)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乡村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总结推广乡村建设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编制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建设题材文艺作品,增强乡村建设的社会认知度。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

  根据《《福建省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闽财农[20xx]15号)、福州市“一村一品”培育工作方案》(榕农综[20xx]93号)等文件精神。以培育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持续发挥效益,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整体谋划、梯度推进、分级培育,以项目补助的形式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将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纳入监管范围,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重点培育扶持补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调动和发挥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一村一品”建设,管理运营农村集体资产,开发沉睡资源价值,发挥现有村全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的作用。

  二、建设条件

  (一)申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申报条件。

  1.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占全村农业总产值30%以上,初步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形成互相紧密关联、高度依存带动的产业链。

  2.带动能力较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广泛参与发展乡村产业,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全村常驻总农户数30%以上,或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数达到200户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规模经营主体实施“一品一码”+合格证制度,近2年内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3.组织化程度高。主导产业从业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比重达30%以上.

  4.特色品牌明显。专业村主导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主要产品有注册商标或品牌,有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名牌产品的优先。

  (二)申报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相关指标和基本条件需达到省级申报条件的80%。

  1.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万元以上,占全村农业总产值24%以上,初步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形成互相紧密关联、高度依存带动的产业链。

  2.带动能力较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广泛参与发展乡村产业,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全村常住户数24%以上,或从事主导产业的农户数达到160户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规模经营主体实施“一品一码”+合格证制度,近1年内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3.组织化程度高。主导产业从业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比重达24%以上。

  4.特色品牌明显。专业村主导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主要产品有注册商标或品牌,有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名牌产品的优先。

  (三)纳入县级备选名单的“一村一品”专业村,申报条件。

  1.主导产业基础较好。村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300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30%以上。主导产业应为当地的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加工、特色文化(包括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等)和新业态(包括休闲旅游、民宿、电子商务等)的具体品类。

  2.融合发展程度较深。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有机衔接,初步实现了链条化、一体化发展。电子商务、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已有初步发展。

  3.联农带农作用较强。主导产业从业农户数量占全村常住农户数20%以上。具有一定数量正常运作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能承担“一村一品”建设任务。

  4.特色产品品牌较响。推行标准化生产,经营主体有注册商标,产品销售渠道畅通,产品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民俗文化和新业态,注册商标属非必要条件。

  三、项目入库申报程序

  (一)培育建设指标及周期。

  “十四五”期间我县应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6个,并从中遴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7个。目前已有长庆镇福斗村(沃柑)、岭路乡潭后村(橄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二)项目预入库,逐级定向申报。

  建立“一村一品”项目库,每年组织每个村对具备项目实施主体的主导产业按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项目进行预申报,对已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成熟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纳入县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实施项目,相关涉农资金倾斜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发展,优先推荐有明确实施主体,具备可实施项目的专业村,申报市级、省级示范村。

  (三)项目申报入库内容。

  1.重点申报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质量安全、新型营主体培育等方面项目入库。

  2.重点申报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市场物流、电子商务、品牌建设等方面项目入库。

  3.重点申报绿色发展、现代技术装备、精深加工、数字农业、三产融合及联农带农机制、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项目入库。

  四、项目入库申报要求

  1.省级农业强镇已安排资金支持,下辖村主导产业相同的,不申报项目入库。

  2.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列支下列费用:

  ①项目实施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补贴、劳务费等工资性和福利性支出;

  ②与农业生产设施无关的固定资产购置支出;

  ③从项目资金中提取管理费;

  ④购买或修建楼堂馆所、缴纳罚金罚款、偿还债务、对外投资、购买汽车(农用拖拉机、冷链物流设备除外);

  ⑤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已经由部里统一建设,原则上“一村一品”资金不再支持;

  ⑥已有普惠性政策渠道支持的建设内容(如农机购置补贴、农田建设、大型水利)、一次性消耗性支出(如肥料农药等投入品)原则上不得列入补贴范围。

  ⑦同一项目建设内容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不得重复补助(配套奖励性项目除外)。

  ⑧其他与项目无关支出。

  五、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项目管理和补助标准

  (一)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项目管理。

  ①村级组织负责协助镇级人民政府确定主导产业具体品类、制定三年培育方案、开展招商引资、遴选实施主体、策划实施项目,做好项目实施申报等工作;

  ②镇级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确定各村主导产业具体品类,组织制定示范村实施方案及各村三年培育方案(2023-2025年),遴选项目实施主体,审核项目前期工作,上报年度建设项目,推进项目实施,每月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进度;

  ③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一村一品”建设统筹规划,制定项目管理办法,审核上报入库项目,遴选上报年度支持项目,按时落实县级资金,做好项目审批、监管、验收和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补助标准。

  按照农业企业补助不超过年度投资额的四分之一、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补助不超过年度投资额的二分之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补助不超过年度投资额的三分之二,给予确定的年度支持项目一定补助,每个项目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充分撬动地方财政、社会资本、金融等资金投入“一村一品”,促进村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县级统筹规划管理,镇级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村级组织负责协助,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性”的工作机制,县、乡镇、村各级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二)强化资金监管,鼓励多方投资。精准使用资金,规范项目资产管理,及时将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纳入监管范围,确保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充分发挥“福建省乡村振兴贷”等作用,切实解决“一村一品”建设的资金瓶颈。鼓励将主导产业农产品纳入地方农业保险保障范围,探索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收入保险试点。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一村一品”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复制打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与样板。

  (四)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监督。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项目立项申请,须经批复并公示无异议后方可动工建设,项目建成经县、乡镇两级联合验收合格并在政府网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拨付资金,并将项目建设及资金拨付情况及时县乡村振兴办反馈。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3

  为构建完善我县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通道,提升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根据《从江县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和《从江县20xx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方案(试行)》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县乡村三级物流发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从江县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期限:20xx年3月至20xx年12月(共10个月)。

  (三)项目资金预算及资金来源:项目资金预算为100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于20xx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四)项目资金补助范围及补助标准:对项目实施单位20xx年后新购置的物流配送专用车辆,在取得登记证、行驶证等落户手续后,每台车辆补助不超过车辆购置总额的40%,最高补助不超过5万元(以购车发票为准,不含车辆落户等其它费用。获得项目补助的车辆须为我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5年以上,且5年内不得转户),此项补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对项目实施单位从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到县级电商云仓上下行快递包裹物流费用每单补贴不超过2元(项目补助资金使用完毕后,项目实施单位仍需继续开展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工作)。

  (五)项目责任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从江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

  项目实施单位:项目按照先建后补的方式择优选择具备项目配送能力要求的企业实施。

  二、项目实施内容及要求

  (一)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

  1、组建团队。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专业运营管理团队,并在每个乡镇配备1名专业投递员,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队伍。

  2、建设物流直通专线。建设县级电商云仓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物流直通专线5条以上,以县级电商云仓作为平台支撑,有效融合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物流中转功能,建设覆盖全县19个乡镇、所有行政中心村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点。3、快递物流包裹配送频次。从县级电商云仓到乡(镇)配送频次达到每周七班,乡(镇)到村配送频次至少达到每周三班,三天之内完成从县级电商云仓物流配送中心到村级网点的物流配送。(备注:县级电商云仓建成前以县城物流配送点为临时云仓作相应要求)

  (二)建设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通道。

  1、整合资源。充分整合邮政、供销、商贸物流、快递物流、交通等资源,以县电级商云仓为中心,建立“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的电商供应链体系。

  2、农产品上行。将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生产的农特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等输送到县级电商云仓、电商企业及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进行销售。上行快递包裹的寄件费不得高于省会城市同行运价。

  3、工业品下乡。将日用百货、农资农具等工业品从县级电商云仓输送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化程度。配送到乡(镇)、村的下行快递包裹不得再收取手续费。

  4、高效链接。打通省级、州级电商云仓及其他各县市电商云仓之间的调运配送,提高仓配利用率,提升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产品上下行流通成本。

  (三)提升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智能化水平。配备满足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所需物流车辆,所有物流车辆均统一示范县标识标牌。充分运用县级电商云仓建设的物流仓储配送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将物流信息反馈给县级电商云仓、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客户,完善物流配送信息实时发布、货物库存查询、车辆定位、内部沟通、客户服务等功能。

  三、项目实施单位要求

  (一)具备快递物流配送经营资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服务意识。

  (二)项目实施单位法人及项目运营管理团队应具有3年以上快递物流运营管理经验,具备项目建设及长期运营管理能力。依托县级电商云仓(县级电商云仓建成前以县城物流配送点为临时云仓作相应要求),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配备满足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需要的交通工具和配送投递人员。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准备阶段:20xx年3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交县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

  (二)项目实施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项目实施单位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团队、完善物流仓储设施设备,开展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并根据项目实施内容及要求完成其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1月,由县电商办组织县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实施单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终期验收。

  五、项目验收及资金拨付

  (一)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单位按照《从江县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项目季度目标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完成季度相关工作后10日内向县电商办提交季度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和相关印证资料,由县电商办按照项目实施单位上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在项目整体实施完成后,由项目实施单位向县电商办提交书面的终期验收申请并提供相关印证材料,县电商办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及要求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查,项目达到验收条件后,由县电商办组织县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终期验收。

  (二)资金拨付:在项目阶段性验收合格并报县电商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项目实施单位提交购车发票、上下行快递包裹单量相关印证材料,由项目主管单位按照项目补助标准及时拨付补助资金,直至该项目补助资金使用完毕为止。

  六、项目责任分工

  (一)县工信商务局:负责根据项目实施要求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负责项目资金报账工作。

  (二)县电商办:负责监督项目实施单位按照项目实施内容及要求履行职责,跟踪调度项目实施进度并向县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负责按照《从江县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项目季度目标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对实施单位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阶段性验收;项目整体实施完成后,按照项目实施内容及要求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初步审查,项目达到验收条件后组织县电商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终期验收;负责审核项目实施单位提交的申请补助材料;负责完成涉及该项目的资料收集、整理、存档和上报工作。

  (三)县财政局:负责配合县电商办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负责按照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及时拨付项目补助资金。

  (四)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配合项目实施单位做好乡(镇)、村配送网点建设工作;负责配合县电商办监督和指导乡(镇)、村配送网点运营管理工作。

  (五)项目实施单位:负责按照项目实施内容及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并按照《从江县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项目季度目标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工作进度;负责在完成季度相关工作后10日内向县电商办提交季度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和相关印证资料;负责积极配合县电商办完成涉及该项目的资料收集整理、验收等工作。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4

  为深入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关于拟定出台20xx年33项民生工程市级实施方案、运行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根据《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xx年度全省美丽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建设周期一年半(20xx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的70%),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xx年)》中提出的到20xx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范围

  20xx年度确定的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具体任务根据省下达情况确定)。

  三、实施内容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四、资金保障

  落实好资金投入,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五、实施程序

  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规划、申报、建设、管护四个环节。规划环节按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在完成村庄布局和分类的基础上,建设规划采取近期、中长期与远景相结合,实行美丽乡村建设与山水田林路湖草统筹,科学合理安排规划任务时序,确保规划实用、管用、好用;重点安排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未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城郊融合类村庄的中心村庄,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并实行多规合一。申报环节主要是采取竞争申报方式确定每年建设的省级中心村,由乡村自主申报,经县级择优初选、市级预审、省级审核确定。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新机制,简化审批与招投标程序,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和健全乡规民约,明确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内容,积极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

  六、项目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和评价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建立管护机制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七、保障措施

  (一)用地保障。省每年安排到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有不少于5%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盘活乡镇政府驻地土地存量资源,通过旧房、旧村、旧厂改造等方式,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建设集贸市场,开发建设居住小区。县级每年安排给乡镇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支持有需求的乡镇开发建设。继续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和返还机制,确保获得的增减挂钩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创新体制机制。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治久美。要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xx〕1337号)精神,制定简易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细化配套政策,确保《指导意见》落实落地。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厕所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镇(乡)两级规划管理机制。落实村镇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有专人管理。村庄应设置规划建设协管员,可由大学生村官或村委会主任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

  (三)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强化督查考核。强化督查调度,根据《全市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纳入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重点督促工作落实、建设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市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

  (五)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5

  根据安徽省扶贫办、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完善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扶办〔2018〕118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项目实施,现将项目实施方案予以公示:

  一、项目名称

  临泉县鲖城镇20xx年民族村建设项目。

  二、资金来源

  财政衔接资金和其他资金。

  三、实施期限

  20xx年4月12日—20xx年7月12日,工期90天。

  四、绩效目标

  鲖城社区建设道路1条,鲖新南路(位于卫生院南侧):共420米,宽5米;两侧铺设2米花砖路,一侧修下水道。

  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受益群众5800人,使人居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五、实施单位及责任人

  鲖城镇人民政府,李刘闯。

  六、受益对象

  受益群众5800人。

  七、带贫减贫机制

  通过基础设施提升,解决群众出行困难,方便当地群众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群众增收提供了必要条件。

  八、公示时间

  公示期为10天(从20xx年3月9日至3月18日)

  公示期内如对项目实施方案有异议,请向以下部门提出意见。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6

  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xx年中央财政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安排的支出预算的通知》(川财农〔20xx〕3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计划在蓬莱镇南泉村、隆盛镇白寨村等9个镇40个行政村完成1200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厕所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在20xx年11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接通使用,并通过县级验收。(具体任务详见附件2)

  二、改厕模式及标准

  各项目镇要严格按照《农村户厕建设技术要求(试行)》(国卫办规划函〔20xx〕667号)、《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8836-20xx)、《农村三格式户厕运行维护规范》、《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进行实施。农村户厕改造分室内和室外两部分:一是室内改造。主要是修缮改造厕房、安装蹲便器、冲水工具等设备设施(农户出资金自建为主),达到厕屋整体结构完整(有墙、有顶、有门、照明设施),室内清洁、无粪便暴露,基本无臭、无蝇蛆的卫生标准。二是室外改造。主要采取旧粪坑改造三格式化粪池、新建砖砌三格式化粪池、沼气池改造、联户处理或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等模式,达到化粪池三格化且不渗、不漏、密闭有盖,能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传染性,处理后的粪污应达到无害化卫生要求,能够直接用于农业施肥等资源化利用。

  改造后的三格式化粪池有效容量:1-3人不低于1.5立方米,4-6人不低于2.0立方米,7-9人不低于2.5立方米,按照容积2:1:3比例分隔。

  各镇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上述改厕标准、改厕模式,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县以村为单位编制示范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三、项目投资概算及建设

  (一)项目投资概算

  1.资金来源:中、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及农户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折资)。

  2.资金投入:项目计划总投资351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2280万元(中、省、市财政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农户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折资)1200万元;项目管理费用3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中安排财政补助资金2%作为项目管理费用)。

  3.资金用途:中、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县级配套资金和农户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折资)主要用于农村户厕改造(重点在室外部分);项目管理费用主要用于项目交通、差旅、会议、培训、资料印刷等费用支出。

  (二)项目建设

  1.建设方式。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实施意见》(川发改农经〔20xx〕43号)精神,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农民自愿改厕,支持整村推进改厕。奖补对象以行政村为单位,全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且厕所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奖补实行一户一厕,多年无人居住、三年内有搬迁计划等原因的农户不列入改造计划、不计为改厕基数。

  2.补助标准。原则上对已达到卫生厕所标准再提升改造成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及对未达到卫生厕所标准改造成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农户均按照平均每户1900元进行补助。

  3.补助内容。重点用于旧粪坑改造、新建三格式化粪池、沼改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人工湿地建设等。

  4.验收方式与资金拨付。项目建设完工后,由项目村自查,项目镇(街道办)初验合格后向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按程序进行拨款。

  四、实施步骤

  (一)项目准备(20xx年4月15日前)。各镇按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程序选择施工队伍、开展技术培训,并组织施工队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项目实施(20xx年4月16日-20xx年10月31日)。全面启动整村推进户厕改造,按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项目验收(20xx年11月30日前)。完成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组卷工作,按照村自查、镇初验、县级逐户验收的程序进行验收。

  (四)考核迎检(20xx年12月前)。县级验收完毕后报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复验,同时做好迎接各级检查考核相关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各镇要按照工作部署及相关要求,扎实做好此项工作。县财政局积极配合农业农村局,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统筹资金,共同推进。

  (二)强化过程管理。一是举办业务培训,提升改厕质量。县农业农村局和项目镇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改厕技术专业培训、现场讲解与指导,共同确保改厕质量。二是推行干部包干责任制。县、镇、村三级采取落实专人,包片包村,包建设质量,包问题排查、包结果验收,包群众满意的“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改厕工作。三是建立数据管理平台。项目镇、村在全面核实项目村各类厕所数量(包括已改卫生厕所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户、未改造厕所农户)的基础上,建立工作台账,实行“一户一策、建档立卡、逐个销号”,同时做好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包括农户申请书、建档资料、农户建设委托书、厕所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图片资料及农户“投劳折资”情况等)相关工作,保证项目顺利通过各级验收。

  (三)建立公示制度。要按照信息工作、村务公开等有关要求,建立公示制度,奖补到行政村的资金分配方案要进行公示,补贴到户的资金分配情况要在本村进行公示,做到应公开尽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四)加强资金管理。中央财政整村推进奖补资金支付应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执行,不得用于与整村推进无关的支出,对于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或违规发放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使用规章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的环节和流程,及时掌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五)完善后期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动员改厕农户购置手动抽粪泵等设备,解决后续抽污问题。鼓励有条件的项目村,利用民间筹资、村集体经济购买吸污车,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探索后续管护机制。每个整村推进改厕的行政村至少确定1个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岗位,专门负责农户厕具维修、粪污清运、设备管理、厕所粪污抽运等工作,确保建设和管理到位,让群众用得满意、用得放心。

  (六)严格督查考评。“厕所革命”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畴。各镇要把改厕任务落实到村、到人,强化督导检查、明确奖惩措施。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要按照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持续开展督查,定期通报情况。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及时督促整改,加大调度曝光力度,确保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7

  中共渭源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渭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提前批)项目安排计划的通知》(渭农领发〔20xx〕31号),下达20xx年会川镇半阴坡村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项目资金820万元。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渭源县20xx年会川镇半阴坡村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项目,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依托我镇独特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品质,提升农村整体形象而规划,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建设小康社会。

  (二)绩效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20xx年乡村村建设示范行动项目实施行动要求,全力改造提升半阴坡村人居环境,解决群众生活脏乱差现象,力争农村环境面貌发生变化,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实现村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杂草堆放整齐,屋内屋外一个样,庄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按照村庄规划,计划实施村内传统民居及建筑物风貌修复保护341处58256平方米;村庄公共区域绿化5929平方米;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85平方米,边沟治理76米,富民产业路482平方米,健身器材2套、护坡改造397.5立方米;村庄垃圾收集设施提升改造,配备户外垃圾收集点5座,垃圾清运车1辆。

  二、目标任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20xx年乡村村建设示范行动项目实施行动要求,全力改造提升半阴坡村人居环境,解决群众生活脏乱差现象,力争农村环境面貌发生变化,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村庄垃圾收集设施提升改造户外垃圾收集点5座,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

  三、项目建设地点和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县乡村振兴局、县住建局、县文旅局

  (二)项目建设单位:渭源县会川镇人民政府

  (三)建设地点:会川镇半阴坡村

  (四)建设性质:新建20xx年(1-7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项目运行模式:该项目建成后,直接解决了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情况,给半阴坡村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时改善人居环境,达到干净整洁,通过太白山景区辐射带动,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带动群众实现个体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七)建设内容:按照《会川镇半阴坡村村庄规划》,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计划实施村内传统民居及建筑物风貌修复保护341处58256平方米;村庄公共区域绿化5929平方米;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85平方米,边沟治理76米,富民产业路482平方米,健身器材2套、护坡改造397.5立方米;村庄垃圾收集设施提升改造户外垃圾收集点5座,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

  四、项目概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项目估算总投资820万元。

  (二)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为渭源县20xx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提前批)。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审批和前期准备:20xx年1月-2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审批、招投标及前期公告公示等工作。

  (二)项目建设:20xx年2月-20xx年6月,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工作。

  (三)竣工验收:20xx年7月,完成县级验收、竣工报账、项目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六、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努力把半阴坡村打造成集休闲度假、乡村观光旅游、现代农业等为一体的生态文旅乡村。解决群众生活脏乱差现象,力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为农村群众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二)经济效益:项目的建设能充分发挥半阴坡村与太白山景区的紧邻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村庄打造成为内部乡土气息浓厚,民风淳朴,生活方式惬意,田园风光优美,文化活动丰富、推动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观光度假和生活体转型升级,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改造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岗位10个,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七、项目组织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靠实工作责任。渭源县20xx年会川镇半阴坡村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项目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内容符合发展实际需求和群众发展意愿。县乡村振兴局、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住建局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审定、行业部门联合审查、审批,项目资金监督检查、组织人员验收、项目资金监管。会川镇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绩效评价,并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负责制定本村资产收益使用管理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增强积极性,主动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积极参与到“三清三建三提升”行动中来,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行动自觉,共同建设美丽半阴坡村。

  (三)紧盯时间节点,确保按期完成。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生态宜居的主要抓手,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并落实到行动中。由村两委牵头,成立由包村领导任组长,驻村工作队成员和村社干部为成员的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规划实施和项目决策,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有序、高效推进。按照20xx年7月底完成建设任务的时间要求,紧盯项目实施各个环节,倒排工期,统筹解决难题,确保各项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

  (四)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加大监督检查。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8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王东峰书记、赵一德副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其是两高沿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切实用足用好市级专项资金,根据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聚焦重点难点,抓住关键环节,突出示范带动,坚持全域推进”原则,按照“巩固已有、查漏补缺、重点提升、打造精品”的原则,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二、项目实施原则

  一是急事先办原则。按照“群众缺什么先补什么,急需什么先建什么”的工作原则,重点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二是勤俭节约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精打细算,用足用好项目资金,达到效益最大化。

  三是严格管理原则。坚持“严”字当头,严格程序、严格操作、严格实施、严格质量、严格监管。

  三、建设内容

  在坚持全县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上,对重点村庄村庄进行提档升级,在往年改造基础上,重点完善两高沿线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吴兴村高铁桥下进行综合整治提升。

  四、项目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xx年3月)

  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宣传发动,全面完成“六清三建”、村庄清洁行动、高铁高速沿线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为下步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项目实施(20xx年4月—20xx年9月)

  1.做好项目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建设内容制定乡村两级项目实施方案,完善乡村两级组织机构。村街要在严格履行相关民主程序基础上讨论确定实施项目,包括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以及对相关内容进行公开公示等。

  2.4月20日前,乡镇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开始项目招投标工作。

  3.4月21日-9月底,乡镇村街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扩大项目建设规模或变更项目建设内容,确保9月底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三)项目验收(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提交竣工报告,由项目建设乡镇村街进行初步验收后,申请县级验收。县人居办聘请专业评审机构根据县级项目实施方案,逐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评审报告之后落实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居办负责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建设项目的组织推进,对项目进展定期进行督导。乡镇党委、政府是本辖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主体责任,要统筹做好资金使用、项目落地、项目实施,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负责。

  (二)强化资金筹措。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担,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的原则,扩宽资金筹措渠道。各乡镇根据项目预算,做好资金监管。有条件的村街,要在用好用足专项资金基础上,切实发挥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鼓励村民出资、投工、投劳,充分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三)完善档案管理。乡镇明确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村街要建立完整的人居环境整治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乡村两级项目实施方案;关于项目实施的会议记录、纪要;项目方案公开照片;项目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对比照片;项目施工设计、预算、评审、招投标等手续;项目监理报告和项目验收审计资料等。

  (四)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建管并重,落实人员、制度、职责、经费,切实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持项目建设成效,逐步实现村庄基础设施有效管理。

【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

项目实施方案(通用6篇)07-06

小学德育实施方案(通用5篇)07-23

学校采购实施方案(通用5篇)07-12

校服管理实施方案(通用5篇)07-10

薪酬调整实施方案(通用5篇)07-06

长效管理实施方案(通用5篇)07-06

安全生产消防实施方案(通用11篇)07-26

复工复产实施方案(通用9篇)07-23

抗洪救灾实施方案(通用10篇)07-22

开办教师培训实施方案(通用7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