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王》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少年王》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少年王》有感1
《少年王冕》这篇文章,让我记忆深刻,感触颇深。它讲述了王冕小时候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事。王冕七岁时,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十岁时,他体谅母亲难处,辍学放牛。有时,秦家给他点好东西,他也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给他的点心钱,他总是积攒一两个月,偷空到书贩子那买几本书,边放牛边看书。三四年后,认真学画,“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画荷花的高手。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相比之下,深感惭愧。我们跟少年王冕是同龄人,但我们的生活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家里,我们每个孩子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的被宠着,爱着。冬天,寒风瑟瑟,妈妈为我们早早地准备好了羽绒衫,让我们穿得暖暖和和;夏天,酷热难耐,爸爸已经把空调擦得干干净净,让阵阵 凉 风伴 我们甜甜入睡。而我们,总以为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有时一不顺心,就朝家长发脾气,就像爸爸妈妈是仆人似的。你注意到父母头上渐白的银絮了吗?你注意到父母脸上留下的岁月痕迹吗?你注意到父母粗糙的双手了吗?……所有这些,不都是拜我们“所赐”吗?而王冕,秦家给他一点咸鱼腊肉都舍不得吃,要省给母亲吃,处处体谅母亲难处。“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向王冕学习,要像他一样孝顺自己的'长辈。
王冕不仅孝敬长辈,而且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我们拥有明亮的教室,整洁的书本,学习条件不知要比王冕好多少倍。可我们知道珍惜这一切吗?每次只要一碰到难题,我总会草草思考一下,就胡乱一写,心想:反正老师会上课跟我们讲的。每次妈妈给我报了培训班,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哪一门“功德圆满”的。而王冕,边放牛边看书,勤练画技,迎难而上,不知退缩。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让我们学会珍惜,勤奋努力,像王冕一样立志成才。
王冕,善画荷花、梅花,他纯洁高尚的品质如他的画一般,透着骨气、志气。读了《少年王冕》,真是受益匪浅,少年王冕,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读《少年王》有感2
读了《少年王冕》这一课,我思绪万千。
王冕七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做临活供他读书;十岁时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十三岁时立志学画,成为高手;十七八岁时作画读诗,不愁衣食。看着王冕这些少年时的经历,我们难免会联想到自己,现在大部分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有多少人会像王冕一样,小时候就能那么懂事,那么刻苦呢?
当我看到王冕的母亲万般无奈,让儿子辍学放牛时,王冕不仅没有任何的抱怨,反而还宽慰自己的母亲时,我不禁想到,如果王冕大吵大闹,他的母亲心情又是怎么样呢?书中还写到,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到主人煮些腌鱼腊肉,都要带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的点心钱也舍不得花,总要积攒下来,去买些书等有空的时候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王冕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母亲的'孝顺。
王冕学画,学了三个月,便大有长进,可谁又知道这三个月里他付出了多少?这三个月里有他细心的揣摩,有他认真的观察,有他的刻苦努力,有他的勤奋和坚持,有他的心血和汗水。王冕的懂事,好学,孝顺,刻苦,值得我们敬佩。
读《少年王》有感3
学了《少年王冕》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王冕是元末明初人,家乡在浙江诸暨,他七岁时父亲去世了,靠母亲做针线活供他读书。王冕十岁时,母亲供不起他读书了,王冕只好去邻居家放牛,挣钱贴补家用,孝敬母亲,还会带几本书去读。
放牛间隙,王冕读了许多书,明白了许多道理。王冕看到河里的荷花开了,就想把它画下来。便把攒下来的钱托人到城里买颜料,学画荷花。后来,大有长进,诸暨一带都来买他的画,王冕有了钱,便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从王冕舍不得花邻居给他的点心钱,用来买书看,说明他是一个好学、爱读书的人;从王冕舍不得吃邻居家给的肉,用荷叶包了给母亲,看出他很有孝心;从王冕坚持学画,终有所成,体现出他有着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王冕非常爱读书。因为家境贫寒,供不起他读书。母亲只好把王冕送到隔壁邻居秦家去放牛。主人给他买点心的钱,王冕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跑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了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
而我,这一点却做得一点也不好。我的`书櫉里有许多的书,如四大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可我却没有兴趣看。有时爸爸让我看,我也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王冕没有书,他却想方设法买旧书,他没有时间去挤时间,而我有时间却不想读书、不愿读书。我跟王冕的勤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是父母生下我们,把我们养大,教育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尊敬、孝顺他们。长大后,我们要好好学习,多读书,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一直做下去。
以后,我一定
要向王冕好好学习!
读《少年王》有感4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24课《少年王冕》。
其中王冕对母亲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些是善良的谎言,其实王冕是很想上学的,但拿着母亲的血汗钱去上学的话,他会感到很惭愧的,而帮人家放牛,可以贴补家用,他当然心里快乐,这段话虽然是谎言,但它是善意的,王冕为了安慰母亲,让母亲不必难过,表示自己喜欢放牛。如果王冕是个诚实的孩子,实话实说,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娘,你不让我上学,让我去放牛,鬼才愿意呢!我不管,我不管!我要读书!!”如果他这样实话实说的话,母亲会很伤心的.,同时心里也肯定对不住儿子……
而王冕用善意的谎言骗过了母亲,让母亲以为他真的喜欢放牛,就不再那么伤心了。
我认为:诚实是好的,该诚实的时候就要诚实,比如犯错误时,你就要诚实的认错。善意的谎言是王冕这篇课文里的!这里就要用善意的谎言,不能再诚实!!
读《少年王》有感5
自从我读完了语文书上的《少年王冕》这一课,便深受启发,励志要做一个勤奋刻苦,孝敬母亲的人。
《少年王冕》这一课是说元末明初的王冕,七岁时父亲去世,只能和母亲生活。十岁时,王冕便去给秦家放牛,晚上就回家陪母亲。遇到秦家有一些腌鱼腊肉,王冕就包回来给母亲吃,秦家给的早点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下来,便去村学堂买点旧书回来刻苦学习。一天,王冕看到一阵大雨过后的.荷花十分美丽,便想自己画荷花。他拿买书的钱托人去买颜料自己画荷花。一开始画的不好,后来刻苦学画,终于成为了画荷花的高手。现在,王冕有了钱,却还是一直不忘孝敬母亲。
读了王冕的故事,我不禁又想到了之前,有一个7、8岁的小姑娘,父亲已经去世,母亲有得了很严重的病。家里的家务全部都是由她一手包办,饭也是由她做的。她每次做完饭后,不是自己先吃,而是一口一口地喂母亲吃。她在学校里也刻苦念书,回家做作业也很快,做完后便来陪母亲。后来经过她的不断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清华。母亲也非常欢喜。
你看,古时候的王冕从小家境贫寒,但应刻苦学画便成为了画荷花的高手;现在的以为7、8岁小姑娘,也很贫穷,最后靠着刻苦、勤奋,考上了清华。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都差,而他们可以成就大业,而我们不行呢?因为我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读完了《少年王冕》,我想对所有人说:“我们不比别人少胳膊少腿,只要我们有一颗刻苦、勤奋、孝敬的心,最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读《少年王》有感6
刚刚学习了《少年王勃》这篇课文,文中讲述了少年时期的王勃在滕马阁写下〈滕王阁序〉这首千古传诵的名文。文中写道“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其实都督宴请的客人中知识渊博的'大有人在,只是害怕自己写得不好,坏了一世英名,只有年少的王勃“初生牛犊不畏虎。”胸有成竹地站了出来一显身手。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文思如泉涌,笔走如飞,千古美文〈滕王阁序〉就这样诞生了。王勃之所以能很自信的在众多文人面前写贺文,与他平常的仔细观察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分不开的。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才,要想像王勃这样有才气,就要多读书,多观察,多积累,这不禁让我想到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时,拿起手中的笔,经过一番苦思冥想,还是觉得无话可说,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没有仔细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道风景,没有用心去读书,积累知识。读了《少年王勃》之后,让我明白,人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得自信,也让我知道要想:“下笔如有神”,就要“读书破万卷”。用自己勤奋的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读《少年王》有感7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少年王冕》,我很喜欢这篇课文。王冕孝顺母亲的品质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王冕孝顺母亲,为母亲分担忧愁,弃学放牛仍不忘学习;得到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孝敬母亲;自学成才,卖画得钱也是给母亲卖好东西。我们也要向王冕学习,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当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为她端上一杯热茶;当她忙里忙外疲惫不堪时,给她捏捏肩。
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给你做了一桌好菜,给她送去一句感谢的话语;当你在写作业时,妈妈在旁边陪伴你、提醒你,你不能露出厌烦的神情;当妈妈为你不断付出时,记得说一声“谢谢”!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为她分担……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做的,妈妈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怎能不回报呢?
而王冕的勤奋好学,更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即使他去放牛,他也没有忘记读书。“秦家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边放牛边读书。最后无师自通,成了画家、诗人。
如果是我们,在风景如画的野外,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还顾得上看书吗?玩还来不及呢!想想王冕,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学习环境那么好,可总是怕苦怕累,做事缺一个“勤”字,少一份韧劲,学什么总是三分钟热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家长把辛辛苦苦挣的钱都用来培养我们,希望我们成才。我们不勤奋学习,不踏实做人,真对不起父母!
再看看王冕,成功的背后付出多少汗水啊!只要我们也像王冕一样,做一个孝亲勤学的.人,吃苦耐劳,不断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让我们做一个孝顺母亲,勤奋好学的孩子吧!不要打碎父母对你的希望。记住,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读《少年王》有感8
当读完《少年王冕》这篇文章,我被王冕孝敬母亲,善于观察……品德所打动了,一个小少年的内心居然那么的丰富。
文章记叙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就帮人家放牛,但仍然不忘记读书。这时,我想到了我们,我们的家境都比王冕富裕,都能在学校里安心读书,可我们不仅没有像王冕那样刻苦,对学习也不专心。而困境中的王冕善于观察大自然美好的事物,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我佩服王冕还在于他对长辈的孝敬。我们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都不知道孝敬长辈。上次,一个小女孩就是这样:在超市里,小女孩拉着奶奶的手东窜西窜,瘦小的'奶奶都要被她掀翻啦!突然,一定睛,小女孩“哧溜”一声,跑进了茫茫的人群当中,可能看到什么东西了吧!
奶奶急得又叫又喊,过了一阵子,小女孩跑了出来,推了一大车的东西,还瞪了奶奶一眼“叫你大叫,真丢人。”到了收银台,小女孩又看中了棒棒糖,嘴里叫着:“我要吃棒棒糖,我要吃棒棒糖,就要!”“沙沙,不是奶奶不让你吃,妈妈不是说不允许买糖吗?”奶奶无奈的说。“不嘛!我就要!”“不行啊!”银发苍苍的奶奶说道,小女孩甩起来一脚,老奶奶立刻摊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小女孩满不在乎,拎起东西就走。望着她盛气凌人的背影,我心中涌起了一股愤怒。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王冕一样有孝敬心,生活不就会更加美好吗?
读《少年王》有感9
有个放羊娃叫芒,有一天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舅舅家。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舅舅太孤单了,而舅舅又很喜欢他这个外甥。二是舅舅认识字,懂很多道理,可以教芒。
有一天芒想家,舅舅让他带些羊回家看看,可是芒没有找到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失踪了。同时又得知一个叫熄的王朝建立了,他的舅舅被熄军队杀了。芒很痛苦,知道自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了。他遇到了柯和大王书,大王书里有如何攻打熄的谋略,芒和柯组建了一支军队去攻打熄。在和熄交战时,芒不顾危险救了小女孩瑶,在芒陷入迷谷时,芒的'羊了带他走出了迷谷。
首先芒是不幸的,幼年离开父母,父母、舅舅先后被杀,痛失亲人,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自己面对世界。芒也是幸运的,首先他没有被熄的军队杀害,其次他获得了大王书,在柯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军队,被困迷谷时得到了小羊的帮助。
我认为芒的性格很好奇,他尝试去拿大王书,得到大王书并读懂了它,带着书上的谋略成功地攻打了熄。他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敌人快追上他时,他仍然选择去救小女孩瑶。芒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柯的辅佐下,他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读《少年王》有感10
我读了《少年王勃》的故事,知道王勃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是一位才高八斗、才华出众的人。
年轻的王勃写的《滕王阁续》是千古传诵的名文,其中“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名句。
年轻的王勃有如此大的才华,我想一定是经过刻苦学习,勤奋努力得来的成果。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以王勃为榜样,认真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不辜负老师及家长对我的期望,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培养更多有才华的学生,为社会做一份自己应做的贡献。
读《少年王》有感11
以前,我看过一篇名叫《少年王冕》的文章,让我记忆深刻,而且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王冕七岁时,就没有了父亲,靠母亲做针线活供他读书。十岁时,母亲挣的这点儿钱实在供不起他读书了,他就去给隔壁有钱人家放牛了,是一个非常体谅母亲的好孩子。”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想了想自己现在的生活,相比之下我是多么的幸福,深感惭愧。现在的`我们都有父母陪伴去读书,给我们买足够的学习用品,买足够的课外读本,做可口的饭菜,每天都能幸福的跨进学校大门,学校给我们温暖的教室,让我们能和同学们一起过着快乐的校园生活。我是非常爱我的学校,我的班级,如果我的父母真的供不起我读书了,我可能做不到那么体谅他们。
所以,以后我们在家里,要好好学习,要自己学着做自己的事情,帮父母多做家务,多体谅父母的辛苦,做个孝顺的孩子。
读《少年王》有感12
王泽盼的姐姐得了一种病不能走路,王泽盼每天都会背姐姐去上学,为此,还想留级,我很感动,觉得王泽盼很有孝心。
王海宁是16岁,他要照顾三个老人,但从来不是会烦,在学校里,也接受了老师布置的好几份任务,他很有孝心。
索朗曲珍在一岁的时候,失去了父母,被爷爷奶奶养大,后来爷爷奶奶为了让他过的更幸福,就把他送去了孤儿院。
杨小萍被查出了白血病,配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杨超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希望,就在杨小萍有好转的时候,二岁的弟弟又被查出了白血病。
六岁的王安娜就会照顾奶奶和老祖母,每天都会给奶奶和老祖母做小白菜吃,后来奶奶也生病了,六岁就会关心、照顾奶奶和老祖母,她很有孝心。
李深梅爸爸在工作的时候从高空中跌了下来,活动从此不便,妈妈接受不了,便选择离开,但兄妹俩并没有放弃爸爸,依然卖陀螺,养活爸爸。
读《少年王》有感13
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只能靠母亲挣钱供他读书,而这几年年成又不好,王冕读不起书,只能去放牛。王冕把积攒的钱去买来几本旧书,每天用放牛的时间读书。一天,下过大雨后,整个风景如画。王冕觉得没有人把这美丽的风景画下来很可惜。可他转念一想,认为天下无难事,自己应该学习画荷花。于是,王冕每天都练习画画,最终成为了一名画家。是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底下没有一件学不会的事,只要我们努力去学,就一定能学成。
这个道理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所有的故事中也无处不在。像施耐庵?水浒传?里的九纹龙史进一样,史进虽然会使棒,但那些都是花棒--只中看,不中用。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看见了史进练棒,先是夸奖了一番,但又说这棒上阵必死无疑。史进很生气,但后来发现这是真的.,便拜王进为师,所有棒法从头学起
。这是很难得的,那么多棒法怎能不难呢?但史进认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不怕“难”,“难”不是问题,只要他是有心人---每天坚持、不怕吃苦的人。后来他跟师傅王进练习了许久,每天练得都很累。最终他练成了一身好本事。
只要你不被“难”所吓倒,就一定有成就,就像王冕成了画家,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没有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够成功。
读《少年王》有感14
我刚读完《少年王冕》。
日有所诵:书到用时方恨少。
馨香一瓣:
“百善孝为先。”这句古语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确实,人人都有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孝敬父母,又怎么谈得上“善”呢?
文中的王冕,因为家境贫寒,供不起他读书,可他却因为不想让母亲伤心,没说出自己想读书的真实想法。还有一个关孝的故事,是关于古代的圣人曾子的。一天曾子出去砍柴,有客人到了曾子家,曾子的母亲不知所措,曾子回家后立即跪在母亲面前,向母亲道歉,怪自己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
再想一想自己, 以前一直不太懂得关心父母,在家里基本上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很少会主动做家务。偶尔帮妈妈锤锤背,揉揉肩,或者给爸爸倒一水,父母就夸我我是个孝顺的儿子了。
读了少年王冕的故事,从王晚身上我看到了满满的'赤子之心,我以后也要像王冕一样,不仅勤于学习,更要做一个孝顺父母亲的人,做好“善”的第一步。
读《少年王》有感15
《少年王》是一本少年书刊,里面是由几部短篇小说构成的。我从同学那里借来这本书仔细的阅读了一遍,通俗易懂。几篇小说中多以第三人陈叙述。其中有一篇让我记忆深刻,它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三角地》。
主人公是一个瘦骨嶙峋的男孩,15岁。他钟爱于吉他,吉他弹得也非常好。但是他有一个非常糟糕的大家庭。他的家庭落座于两条繁华的大街交口处——三角地。仿佛像一个大喇叭,他的家里一切情况都通过这个大喇叭传到千万家。他的家庭里有爸妈,三个弟弟和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妹,他的爸爸是一个真正的酒鬼,有时候还会抱着酒瓶在大马路上狼狈不堪地睡着。而他的妈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赌徒,早出晚归,家里就像一个大仓库,杂乱无章,但她都不看眼中。而他的大第是一个足球迷,二弟是一个成绩差但嘴却甜如蜜的孩子,三弟是个小偷,小妹是个乖巧善良的女孩。生活在这种家庭,应该是一种无能为力的心情。但是他,在家庭的杂乱和友情的背弃中,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决定携手和弟弟妹妹们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三角地,他把家里里外外打理的干干净净,并努力的满足大弟的愿望,提高了二弟的成绩,改掉了三弟的恶习。连他的爸爸妈妈也改过自新,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人人称赞的“三角地”。
这个少年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我今后也会以他为榜样,改掉我的坏毛病,努力学习。那样糟糕的家庭经他的决心变得那么好,那么,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坚强,勇敢,有耐心,有决心,有毅力,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这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做到了吗?所以,我们还要向术中的少年们学习,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王”!
【读《少年王》有感】相关文章:
读《快乐》有感04-19
读《荷叶》有感04-24
读《穷人》有感01-28
读《家》有感01-14
读《活着》有感06-13
读《边城》有感08-26
读《寒号鸟》有感06-23
读论语有感05-07
读背影有感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