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既叫"仲秋"也叫"团圆节"。
在中秋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其中有一样就是拜月神,我们家也不例外,晚上当月亮慢慢升起来时,妈妈和我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摆上小供桌,放上苹果,月瓶等,我虔诚地在香炉中插上三枝点燃的檀香,在袅袅檀香中,我们一家人品茶、赏月,只见又大又圆的月亮象银盘一样挂在天空,我忍不住拿出望远镜,对着明月观赏起来,月亮中还真有棵桂花树呢?
这时妈妈跟我讲起了中秋祭月神的由来:相传在古代齐国,丑女无盐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某年八月十五赏月,被月光笼罩着的无盐,美丽出众被天子封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随后,爸爸又教了我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这时,我不禁想到四川灾区的儿童是否也在共赏一轮明月?
在这中秋之夜,我向月亮女神暗祈,让四川灾民早日重建家园,让地球的生命都远离灾难。
每年的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就是吃月饼和赏中秋的月亮。而每一年的.这两样活动,也是我家,必不可少的活动。
还记得,当时的我,不懂中秋的月饼习俗,是来自那里,我的爸爸就曾翻阅古书,为我讲解过:中秋节吃月饼是从唐朝传下来的,那时候的月饼都是白色的,形状不只有圆形,还有象三角形、花型、饺子样的,到明朝的时候都变成圆形的了,象征着月亮,还有团圆。
今年的中秋节晚上,我们照例是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吃月饼,爸爸把每个月饼都切成六份,一人一份。月饼的馅儿很稀罕,都有贝壳味儿、美国蓝莓味儿、咖啡味儿、芝士味儿……我觉得芝士味儿的最好吃。
吃完月饼,我下楼看月亮,月亮很圆、很亮,旁还有一颗星星也很亮,爸爸告诉我那就是木星,今年这次是47年来它最靠近地球的一次。我还和月亮、木星照了照片。
我看着月亮,不断的回味着月饼的味道,觉得实在是太好吃了。等一下我还要去吃。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2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家乡的中秋节习俗作文200字。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仪式开始,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赶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后来,只要每年中秋节我们能聚到一起,仍然会在节日当晚延续这样的习俗,当然,我们队伍也在渐渐壮大。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3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八月是秋天的第二个月。中秋节的习俗有:吃月饼、赏月……
每一个中秋节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团圆饭,今年也不例外。中午,一家人在酒店集合,见到了弟弟妹妹。妹妹才一岁,皮肤雪白,眼睛大大的,可爱极了。我们的孩子坐在一张桌子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坐在一张桌子旁。大家品尝了厨师叔叔亲手为我们做的几种口味的大月饼。我说的是清代杨光复的'一首诗:“桃肉馅月饼,蔗糖糖霜雪糕”。大家一起吃圆月饼,让我感受到了家人团圆的温暖和幸福。今年中秋节虽然下着小雨,看不到如银盘般的月亮,但大家在一起很开心。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4
中秋节在从前是个几乎与春节相当的大节,合家团圆,气氛非常热闹,现代都市版的中秋风俗。身处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场景,中秋节“异化”到了只剩月饼,没有喜庆,甚是可惜。何不尝试过一个采纳传统习俗的现代版中秋节呢?
登高揽月
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玩赏,关了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饮,浪漫非凡。
月夜游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在外滩或浦东滨江大道闲坐品茗喝咖啡,看着江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互呼应,是情侣们约会的好时刻。中秋节那天,黄浦江上还将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错过。如果到水乡古镇夜游,乘着游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们已在水月中,而你却觉得月亮总是离你那么一点点,也很有意趣。
中秋赏灯
豫园是老城厢传统中秋聚会的好去处。先在得月楼预订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典的九曲桥湖心亭赏月是不成了,中秋节将成“浦江月·中华情”晚会会场,但豫园商业区的各色彩灯中,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灯彩,还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间艺术表演,热闹程度也同以前的`灯会一样。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还习惯到南京路去看灯,那么,不妨再试一次中秋看商业区的辉煌灯火,或许心境会不一样。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结伴漫步街头,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圆的月亮,看商业楼的剪影,看快乐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绿地小坐,饿了按旧俗分吃块月饼,或走进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还可以给朋友发个“节日快乐,我正在街头乐着呢”的短信,将传统习俗进行到底。
阿细跳月
现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欢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圆月之夜,走出迪厅,约几个年轻男女朋友,学苗族“阿细跳月”,到人民广场或绿地广场跳月光舞,真正释放心情,相信这夜将会创出新的时尚。
月下赏桂
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现盛唐赏桂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老桂弥久的馨香,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5
我家住在一个河北小镇,大门大院大平房,而且当时爷爷奶奶和爸妈家住一个院的,两间房,共走一个大门,那时每年中秋节一家人都在一起过,节日晚上的九点多钟,一轮圆月升起来后,爷爷奶奶就会搬出个桌子放到院子中间,再摆上几样水果和一盘月饼,水果有西瓜、葡萄、沙果等,摆上满满一桌。接着正式的“愿月”仪式开始,也就是年轻人给月亮磕头祈福,在月下许愿。拿出个椅垫铺到院子中间,然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始按年龄依次朝着月亮的方向磕头,都磕完了,我们大家就开始享用桌上的水果和月饼了,当然,吃之前要揪下一粒葡萄冲月亮的方向远远的扔出去,那意思就是给月亮吃了。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晚上,天气就挺冷了,往往我们都是边吃东西边冻的瑟瑟缩缩的`,然后就赶紧搬桌子端盘子回到屋里。
后来,只要每年中秋节我们能聚到一起,仍然会在节日当晚延续这样的习俗,当然,我们队伍也在渐渐壮大。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6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7
元朝末年,汉族人民要起义反抗蒙古人的统治,但消息传不出去。后来,刘伯温想出了一个四处造谣的计策,说冬瘟流行,除非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买月饼吃,否则是可以避免的。人们买了月饼回家,发现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节,杀鞑子,迎叛军!”于是人们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
无锡人在中秋节早上多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与此有关。相传,蒙古人灭宋后,民族压迫严重,汉人一直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相约在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做。为了厌倦胜利,人们吃红烧芋头,象征着“塔子”头的落地。这就是中秋节吃甜芋头的由来。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发生了变异: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潮州每户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得到汉人的支持,监视汉人的行动,只允许三个家庭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约见大事的字条放在月饼馅里。潮州人用芋头来祭祀“虎头”,形似人头。因此,每到中秋节,都要用芋头祭奠祖先。代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相传是为了纪念元末大屠杀的历史故事。中秋节击杀鞑靼人后,以人头祭月,后以芋头代之。时至今日,广东人剥芋头皮时仍称其为“剥鬼皮”。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8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爷爷家。我玩了一会儿游戏。一起吃完晚饭,我和妈妈中秋节去看月亮。我发现月亮很亮很圆。,我还发现月球上有陨石碰撞形成的小黑点。
我们赏月回来,阿姨打开了一盒月饼。吃了一个,觉得月饼太甜了,有点腻了。然后我把剩下的给了妈妈。后来,我和弟弟下了一盘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今天是中秋节,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外婆、妈妈下楼,看到大包小包的.人络绎不绝。我以为他们可能会回去与亲人团聚。抬头看见了月亮,它像一面明镜,又像一个大月饼,又像一个大玉盘,金灿灿的。这让我想起了玉兔嫦娥,嫦娥在梳妆打扮,玉兔在追影。我们走着走着,发现月亮跟着我。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月亮不见了,就四处张望,突然他从两棵树之间出现了。原来他是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啊!今天是中秋节,是大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我们家没有团圆,因为爸爸没有回家,没有从外地回来,但是只有一个月亮,我的当我和父亲看到明月时,就会想起彼此。诗中有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时难,愿人长寿,同乐同享”。和千里之乐。”现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虽然看不到爸爸,但我想爸爸是在望着明月思念着我们,我也在望着明月思念着爸爸。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9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重阳节、元宵节……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
中秋节是由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又因为十五的月亮正圆,民间俗称团圆节。“团圆节”,真有趣的名字,没想到中秋节还有个这么好的名字!
中秋节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你也来读一读吧!为了庆祝中秋节还有很多诗人写了关于中秋节的诗歌呢!《中秋》。水调歌头》。《中秋月》。《太常引》。《八月十五夜玩月》等。这些都是诗人们在中秋写的诗。
在中秋节有许多习俗:吃月饼。赏月。走月亮。放天灯。它们都是中秋节的'习俗。
每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都会回奶奶家。每年这时,大爷一家,二爷一家也都会回到奶奶家,一家人团团圆圆、说说笑笑。哈哈,要不怎么叫团圆节呢!这时候奶奶会做许许多出国多的好吃的,当然最主要还是吃月饼。吃完饭后我们就下楼去赏月。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个美好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0
中秋节吃月饼。初见苏东坡的小糕点,如嚼月,有酥、怡之句。唐五时期,只有月汤等赏月食品,没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与中秋赏月有关。最早出现于南宋《武林外传》。自明朝以来,关于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记载很多。 《万书杂记》说,每逢中秋节,百姓做面饼,互赠:大小不一,称月饼。市集店里卖的月饼大多是水果馅的,名字也很奇怪,有的月饼要几百块钱一个。 《喜朝乐事》还说,8月15日称为中秋节,民间互赠月饼,寓意团圆。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举行赏月家宴,或带着装月饼的`食盒酒壶到湖边通宵游玩。西湖苏堤上,人们三五成群,载歌载舞。和白天一样。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杭州人在中秋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制作月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咸、甜、荤、素各有风味;亮面、蕾丝,各有特色。明末彭允章在《幽州风俗》中写道:月宫饼银蟾紫府影,一对兔满天地。后悔当年沙嫩阿偷药。碰上广汉,回不去了,苦苦拼搏,直到杵驻丹岩。由此可见,巧夺天工的厨师们将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作为美食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冲《燕京年记》中也有供月饼的记载,比比皆是。可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百花齐放。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1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全国放假三天,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可以团圆了,小朋友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月饼了,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赏月可开心了。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2
小时候,月饼总是给我一种又甜又腻的感觉,但有时候真的很想吃。在淮北市的周边农村,最好吃的月饼不是商场超市里买的麻辣牛肉味等各种馅料的月饼。是最传统的五仁,手工五仁,我们现在都不爱吃。
旧时的中秋节,总有过年要收压岁钱、穿新衣的浓浓喜庆气息。
这里的传统是传统的月饼烤箱。买月饼的芝麻、花生、杏仁、核桃仁、红糖、花生油、面粉等制作月饼的必需品,都是家里的妇女带着孩子。到本村或邻村乡亲们加工月饼的地方,亲手制作香喷喷、金黄的月饼。负责加工月饼的阿姨和师傅们和妈妈聊起了功课,月饼在他们的手下绽放。
月饼传统上是用木模制作的。妈妈和阿姨曾经教我把均匀包裹着各种果仁的面团装满模具,然后用力拍桌子,“啪”的.一声,慢慢的把模具取出来。,一个连字迹都清晰可见的月饼就成型了。
合家做月饼是中秋节的一部分。记忆里一直是妈妈和阿姨塞了一块红糖核桃塞进我嘴里,馋死了。
然后是烘烤。月饼一个个整齐地放在一个巨大的长方形铁盘上,几个人合力把月饼平放在一个红砖砌成的大火炉里,火炉下面放着很多柴火。慢慢烘烤的月饼的香味会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月饼出炉的时候,身边总会围着一群像我一样的小朋友。等自己的月饼快做好了,我会在第一时间拉上几个朋友一起品尝。那时候的月饼总是要放几个小时,炉子里带着花生油香味的余热还残留着。
临近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告别亲戚。我有一个叔叔、一个婶婶、六个婶婶和最小的叔叔。而我的父母是外婆家的老大,叔叔阿姨也渐渐各自成家,所以每逢团圆日,各家子弟都聚在一起,热闹非凡。
中秋节,天快黑了,爸爸会帮我提很多酒和沉重的月饼,走很远的路去敲外婆家和外婆家的门。三奶奶,把这份礼物送给他们。这时候,他们总是很高兴,约我留下来吃饭。
最后,我要去外婆家。叔叔阿姨还有我的兄弟表姐们都会来的。一家人把餐桌搬到了小院子里。吃完饭,爷爷总是拿出每年送给我们的超大石榴。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吃了几块月饼,听爷爷给我们讲叔叔爸爸小时候的故事,爸爸带着叔叔去偷别人的杏子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关于他的叔叔有一天因为看了李连杰的电影想出家而离家出走,关于他的祖父埋在村子里至今没有找到的几支枪,在以前的那个村子,还有爷爷年轻时用几把斧头成功击中的一颗子弹。
过去的时光就是传统,所以传统的中秋节总会历历在目,笔记笨拙,无法说出十分之一。现在在学校,吃月饼口吃已经有几年了。今年回不了家,心里就希望家乡的亲人能和我一起吃个月饼。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3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除了我们所所熟悉的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虽然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4
月饼象征团圆,是人们中秋节必备的食品。可是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想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里上网查找资料,才把问题弄明白。
原来,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字样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
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我国东北地区,更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谐成天下人们美好的心愿。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5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
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
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相关文章:
中秋节习俗作文08-29
中秋节习俗的作文09-07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08-28
节日习俗的作文01-16
节日习俗的作文04-25
节日的习俗作文08-10
节日习俗作文08-05
节日习俗作文12-26
习俗的作文600字05-29
节日习俗作文(15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