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
在正月十五这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日子里,花灯会挂满广场,琳琅满目,忙得人们的眼里似乎只有五彩忽闪着,恍得这两人相对都看不见的夜仿若白昼。但只有花灯的元宵是不完整的。还差了让人们笑得更幸福的那块汤圆。
距上次吃汤圆已好一阵了,那图景还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从冒着热气的大瓷碗中看汤圆与在暮霭沉沉中看皎皎大明圆月无过大分差。热气遮掩着的汤圆,朦胧绰约里边线明晰。几个玲珑小巧,细腻软滑的汤圆在清水里翻滚沉浮,应是受了水的洗涤,才那般洁白似鹅毛,富有光泽像珍珠。汤圆大小似核桃,小胖子不折不扣、货真价实的.一个,圆鼓鼓的雪白大肚子也不知装了多少东西。它在清水中悠然自得享受着,那是分外惬意。看着,还没送上嘴,就已流了一堆的口水。汤圆的味道甜甜的,腻腻的,特别诱人。一口含下汤圆,咬破后,黑芝麻就从中溢出,拥着舌尖舞着。先是一阵沁人心脾的芝麻醇香,再一番蜜糖的甜蜜,接着是糯米的清香,都晕开,在唇齿中。
汤圆它的味道像冬天里的二月初旬的阳光,又如孟夏时情侣在葡萄架下诉说的甜蜜,还似离乡多年返回故土见到亲人的温馨欢喜。你口里吃着汤圆,感受着惹人醉的甜蜜,仿佛就能看到呢。
继续咬着,洁白的糯米外衣黏而不粘,弹爽润滑,感觉持久不散。吃完一碗汤圆,肚子都成了一个圆鼓鼓的“大汤圆”。
汤圆,南方与北方做法不一样。北方汤圆是将馅揉团,放入糯米粉里滚,像滚雪球一般的情景。很简单大气。南方汤圆就大有不同,南方的汤圆是包,将糯米做宝塔形,取下尖端揉成圆球,再在中心捏洞,将馅放入进去,缓缓捏团包住,再揉团。有着柔和的特点。一个骨气,一个温柔,各有特色。
听大人讲,汤圆的由来是楚昭王在正月十五日路经长江,看江中有漂浮物,是一种外白内红的食物。便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彼时是正月十五,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让人用面仿制此果,用山楂做馅吃。从此,元宵节必吃汤圆。
汤圆,寓意团圆。在正月十五,每个人都笑容满溢,没一丝愁绪,因为在这天都能回家,在灯火璀璨中与家人吃元宵,说说笑笑。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2
今夜的月并未满含孤独地藏在高空中那层层云间,她皎洁如玉,照得我们心中欢喜……
正当感叹“夕阳真美”时,再拾眸已华灯初上。小树林旁的路上,人与人擦肩而过,个个都怀有心事……我从常去的小卖部走过,走在回家的路上……
两年了,因种种原由,我没有和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过这本该团圆的元宵节,心中处处是歉意……到家时激动的苦与酸涌上心头,未说出第一句话,爷爷就把我拉进屋内。屋里很暖和,奶奶坐在炕头,木桌中是奶奶亲自做的元宵,见我回来了,一下子回过神为我找坐处。
元宵节开始了……
嘴里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爷爷奶奶在一旁唠嗑,型号绝版的电视,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地按顺序播放,窗外的月依旧亮,但我却红了眼眶,可能是因为这一切都承载了太多元宵节的旧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红毛线扎着双马尾,坐在与自己同样高度的铁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当时问着最幼稚的问题,看着最单纯简单的.世界。爷爷奶奶就在一旁,他们会一同带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灯,在小树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门口都会有一个天真无邪的打灯小孩,满天都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明月也毫无闲暇之时,他会为这团圆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个人的时光档案中。朴素也让人觉得很美好。
离开的时间快到了,我再次与爷爷、奶奶打起花灯,晚间的风吹起奶奶齐肩的白发,月光散在我们走过的路上,仿佛回到过去实则一直在面对新的开始。我们仨一直会是我们仨,在这样一个有风韵的节日感受风俗。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旧事含着月光共同欢喜。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3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古代被称为上元节,灯节,是春节以后第一个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家乡,元宵节最重要的习俗是吃汤圆,因为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一家人在一起。
汤圆的做法,容易学,却很难做的漂亮。首先洗净双手,然后将糯米粉和水按比例搅拌均匀,搅拌时,按实际情况加水或糯米粉,不一会儿,面团就和好了。接着从面团上扯下一些,在手中搓成球。然后便是包馅了。先将面球压平,中间压一个凹槽,再把馅放进去。馅料也有各种各样,像芝麻、豆沙、蔬菜、水果,甚至还可以放巧克力,按照个人口味来放。放完馅再把口捏紧实,也可以加一点点水让它粘得更紧,搓圆,一个小巧玲珑的汤圆就完成了。多做几个,下水蒸煮,等看到汤圆浮了上来,随着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那晶莹剔透的汤圆映入眼帘,我情不自禁咬上一口,甜甜的'芝麻流淌嘴中,满嘴的芝麻香,甜蜜诱人,令人流连忘返。
吃完汤圆,便是热闹的赏花灯,猜灯谜。“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在古代唐朝每次上元节都要摆一个大大的“灯轮”共同闹花灯。现在,我们走出屋门,那街边,是挂满各种花灯,像那华丽的宫灯,透明清亮的玻璃方灯,华灯流溢的白明角琉璃灯……满街灯光,明亮且温柔,很是吉祥。
元宵节还有一个习俗:猜灯谜。从宋朝开始流行把谜语贴在灯笼上,供游人竞猜的游戏一直延续至今。人们喜欢把灯谜挂在高处,这灯谜包含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
阖家团圆庆佳节,千家万户吃元宵,这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让我们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4
春节的潮汐刚刚退后不久,元宵的风暴又再次来袭。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我们家乡的元宵节,家家户户要挂彩灯,赏花灯,吃元宵。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之乱,每逢正月十五,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那时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故这一夜又称元宵,这就是元宵节(山元节)的由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你看,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几个稚童拉着发光的兔子灯,在喜庆的音乐声中,欢快的在大街上奔跑嬉戏,只留下随行的大人在后面隐约地喊道:“慢点,慢点,别摔……”不一会儿,街道上就已经人声鼎沸,一串串的车灯如同一条条奔流不息闪光的长河,远远望去,一盏盏路灯又好似绵延千里的银龙,一直伸向远方……
“赵晨羽,别趴在后窗上看了!快过来做汤圆啦!”妈妈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赶忙起身,加入了做汤圆的.大军。我将一坨小小的面团揪下,搓成了一个小圆,然后轻轻地用大拇指摁出了一个小坑,随后便将那早已准备好的芝麻馅趁它不注意,塞进它的小肚子里,温柔地放进掌心,轻轻地给它按摩,让它恢复到原来的光鲜亮泽。周而复始,一个排的汤圆集结完毕,即将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战场”之中,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即使我再嘴馋,也只能干等着。一分钟、两分钟……经过漫长的等待,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雪白圆润的汤圆在碗里向我“招手”。我用汤匙轻轻捞起一个,放入口中,香甜软糯,唇齿留香。此时的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暖气四溢,看着围坐一起的爸爸妈妈,我想这才是元宵的真正含义:团圆。
元宵元宵,祸患全消,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5
元宵和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虽然它们味道相仿,可是做法和来历却各不相同。它本有多种名称,如粉果、面茧、汤饼等。在明永乐年间才定名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因为“元宵”和“袁消”同音,就下令让人们不许叫“元宵”,只能说“汤圆”了。
不仅名字相异,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有很大区别:元宵是“滚”出来的,而汤圆则是包成的。黑芝麻加糖,油和一些坚果,摊成饼后切成小块,沾上水后放到糯米粉里摇晃,反复五六次就可以制成面皮劲道,爽口有黏性,汤汁浓郁清香,馅料紧实,让人难以忘怀的元宵。
和元宵相比,汤圆的做法更接近饺子,糯米粉和水以后切成小块,把它们压成饼,再将芝麻馅均匀地包裹进去,揉成球状就可以了。尽管馅料和元宵相同,但是松软的外皮却使它融化得厉害,吃起来十分软糯,汤汁相对稀薄,不粘牙,但是更容易被弄破。
汤圆和元宵本是一种东西,相传古时候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地劳作,吃的饭也十分粗糙。玉帝担心再这样下去,人们都会生病。太白金星建议先让人类都生一场小病提醒他们。衲陀祖师听了,往人们的锅中放了疯人药,让人们都疯了:女人做饭待客,男人杀猪送酒,孩子们到处玩乐,人们都不下地干活了。玉帝见药效过了头,便命菩萨给人们治病。她用芝麻当药引,白糖花生为辅,用糯米包裹后下在人们的汤里,大家吃了以后继续干活,男耕女织,也学会了要劳逸结合的道理。从此以后,人们每年春节后都吃汤圆。
做饭剩下的糯米粉可以做成实心的.面球,和吃剩的元宵放到油锅里炸,等到外皮金黄即可出锅。这样做的炸元宵外酥里软,形状较扁,油而不腻,很好吃,但不能用汤圆做,容易爆开。
元宵的吃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它蕴含的团圆愿望却是相同的。裹在糯米里的芝麻,饱含着亲人们对你的关怀和祝愿,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跟期待。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6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在春节的尾声之际,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顾名思义就是吃元宵的节日,元宵还有一个名字叫“汤团”,我们家的汤团通常都是自己做的。
每逢元宵节,妈妈都会买一大堆糯米粉来做汤团,我自小就喜欢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看妈妈做汤团,渐渐的也就会做了。
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做汤圆的情形,不禁觉得好笑。
我一手拿着面团,一手呈“U”形,一深一浅地把面团抠出碗状,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面团,竟被妈妈加多了水,又因用力过猛导致双手沾满了面糊。要知道我可是最讨厌这种似黏非黏,但能沾满双手的`东西了,便自然地甩着双手,希望能把它们扔回面盆里,可是却越粘越牢。
正在绝望之时,妈妈走过来,抓起一把面粉往我手上撒,我两眼茫然的望着她,十分不解,但更多的是惊奇,“这难道不会使我的手更黏”我想。甚至都没注意到,我把话说出了声响,引起了妈妈的注意。
“等着瞧吧!”妈妈神秘兮兮地一笑,我的心简直跳到了嗓子眼,一秒间一个天真的想法闪过——我的手就此分不开了。
不知是因为我当时的天真烂漫,我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在这一瞬间闪过的念头在我的心里逐渐被放大,被认可,同时被放大的还有我的恐惧和焦急。
“好了!”我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半信半疑。当然这,真的发生了。
松开后我本能地,用被问号充满了的目光投向妈妈,她笑了,却没有回答我。
好奇和兴趣促使着我接着包下去。不一会儿就有了满满一盘,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家伙亭亭地立在盆中。
“上锅!”我兴奋的大喊,此时的窗外已染上了点点红晕,已至黄昏。
当他们再一次出锅时,太阳已经躲到青山之后了。
咬一口,一股暖意袭来软软的,Q弹的面团配上肉,如丝绒般顺滑,淌入口中。
这香甜的味道,岂不就是劳动的味道,家的味道,不是幸福的味道么?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7
在元宵节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晚上八点整,“老爷”出庙,十几个穿白色的衣服的人就在“老爷”的后面跟着。“老爷”身高一米,长四分米,宽三分米,穿着金色的衣服,带着红色的斗风,在四个人架的轿子上,真是威风十足。当“老爷”经过时,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当架“老爷”的人要换时,先要把鞭炮放响。然后在换人。每隔四个小时,就换一次人。每隔四个小时,就会有人送来饭。
通过我的介绍,相信大家也有点了解了吧。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做你的导游,为你服务,让你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有许许多多的风俗民情,如新年之夜十二点整,一起放鞭炮;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端午节全家一起吃饭,一起划龙舟……今天,我向大家介绍家乡元宵节,三天三夜架“老爷”满街跑吧。
有一次,我因好奇心太强,就走过去摸了一摸“老爷”的头和脸。谁知,被爷爷看见了,接着我就被爷爷拉到“老爷”前两米处,然后,爷爷让我跪在地上,向“老爷”请罪。请完罪后,爷爷训斥了我:“老爷”,是神,不能乱摸、乱碰。”听完爷爷的话后,我转身往后看,看了“老爷”一眼,心里想:“老爷”真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架“老爷”的这种风俗民情表面上是一个快乐的活动,但实质里却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民俗。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8
春节到来又离去,年复一年都是如此。新年,有欢乐热闹,也有宁静美好,你喜欢哪一种呢?
城里的元宵节是热闹喜庆的,道路旁都挂着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花灯,家家户户伴着月色,围着一桌吃汤圆,除此以外,还有猜灯谜、放烟花等精彩活动。
不管南风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吃汤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元宵别称汤圆,由糯米制成,陷有芝麻、豆沙、鲜肉等,团圆饭上汤圆也是我们家每年必有的甜点,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白胖胖的汤圆端上来,色泽莹润,咬上一口表皮很Q很光滑,糯糯的,一咬即破,里面的芝麻馅立刻流淌出来,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温暖甜蜜的氛围瞬间萦绕全家。
除了全家团圆,我们还要放飞自己新一年的愿望和目标,于是我和一家人一路欢声笑语,兴奋的去放飞梦想,这对我们是至关重要的。
放飞的梦想,是孔明灯,说到孔明灯,它是个战斗计策,剧《三国演义》记载,孔明在平阳被司马懿围困,他便教手下人点起一个个灯笼随风飞去,司马懿看见了,以为孔明朝那个方向逃跑了就向那个方向追去,孔明得以脱险,孔明灯由此命名。现在放孔明灯以成了元宵节的一个习俗,寓意团圆吉祥。
夜深了,皓月当空,月光皎洁,此时乡镇一片寂静。
我与家人提着灯,来到乡镇的小河边,这条河水平如镜,倒映着明月,月光洒在草地上,洒在世间的一切角落,一切都闪耀着银光。
我们放飞的'孔明灯形状特别,呈圆柱形,上下有两个黑盖子,中间凸起,表面糊着一层粗糙的纸,有一轮一轮的环状塑料圈,下面挂着丝线。这孔明灯在月光下看起来是深红色的,闪着银光徐徐升空。
我提笔,写下自己的愿望,事事顺利,学业有成,这虽然通俗了点,却体现了我们朴素淡雅的心灵与我们不同寻常的追求。
落笔后,我瞧了瞧这简单的八个字,饱含了我的深深诚意。
微风一阵阵拂过,带着一丝暖意,我慢慢松了手,孔明灯随风飘去,越飘越远,我凝视着这一切,久久不愿离去。
在这个宁静美好的夜晚,还有许多孔明灯飘在夜空中,成了元宵节独特的风景。我仰望星空,感到我们那盏孔明灯是最亮的,新一年到来,我们愿望满满,让每一年过得都有深刻的意义。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9
按照温州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总要举行一次灯会。
在正月初七、初八,温州各地便进入灯会准备。在永嘉郡城,除了小巷子外,都要搭建“松棚”。话说这灯会,是温州正月里规模最大的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
灯会真热闹。各个铺子都要挂出几十甚至几百盏灯来:珠灯、挑灯、渔灯、百鸟灯、布龙、首饰龙、拼字龙……琳琅满目,让人看不过来。万千灯火加上夜色的繁华,交织成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景象。
灯会中最有意思的就属鳌江大龙,这可是灯会里的重头戏。许多外地人跑到鳌江来,就是为了来看抬大龙。据说这大龙是鳌江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或是庆祝丰年而盛行的,它兼具历史、人文与艺术价值,还在20xx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这大龙约有三四间房那么大,要一百多号人来抬。抬龙者身穿红服,头戴金帽,十分显眼。龙口中的.舌苔上躺着一颗明珠,上唇的背面是一座小亭子。龙身有着金灿灿的鳞片,与抬龙者的金帽相映成趣。四周黑压压一片:男人、女人、小孩、老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是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到处是闪光灯发出的亮光,到处是议论声。
在灯会中,总会有小贩摆摊儿卖汤圆。汤圆可是元宵节非吃不可的食物,象征着“团团圆圆”。把汤圆下进锅里,让它们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待着,单看它那白白胖胖的样儿,闻闻那种清甜的香味,就够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何况是,一大碗一大碗地盛上,大勺大勺往嘴里送呢!把一两粒汤圆送进嘴里,顿时唇齿留香,生出甜甜糯糯的感觉来,咬开汤圆的皮,里面便流出汤圆的馅儿。可能是芝麻的、紫薯的、花生的、还可能是红枣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它是什么馅儿,都非常之美味。
元宵节就这样在汤圆的香味、在灯火、在大龙的欢送中走向尾声,但我们仍然期待着下一个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0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就连不同的地区也有些风俗是不同的。如:清明节有些地方吃青团子,有些地方吃粽子。在我们这边一提到吃汤圆,猜灯谜,我立马就想到了元宵节。
每到元宵节,我最喜欢的就是猜灯谜了。我站在中间,由爸爸和妈妈向我提问:“两对父子去吃饭,为什么只上了三双碗筷”“因为是祖孙三代,儿子,爸爸和爷爷。”
“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猜三个字。”
“是木、林和森!”我脱口而出了两个问题,可是第三个也是最后的,最难的'一个问题却把我难住了。
“一辆公交车来一个小时,去两个小时,是为什么?”“呃……是因为……”
“哼哼想不出来了吧,这可是我想了很久才想到的!”妈妈得意地说。
“哎呀!别吵,我就快想到了。”我挠着头,十分着急,“是……哦!我知道了!因为去是两个半小时,加起来就是一个小时!”
猜完了灯谜,我们就在一起包汤圆。
先在盆中倒入一些面粉和一些糯米粉,加入热水,揉一揉,面就和好了。揪下一小块面团,用手搓成圆球,再用手指戳个洞,放进自己爱吃的馅,我喜欢吃甜的,所以我包的都是甜的,最后再封个口就好了。
做好了便放进锅中。一个个汤圆跌进锅里,不一会儿就好了,个个晶莹剔透的,好看极了。吃进嘴里软软糯糯的,十分香甜可口。
汤圆不仅好吃,还有着团圆的寓意。
这个元宵节,我不仅吃到了好吃的汤圆,还猜了灯谜,真是令人难忘啊!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1
提到元宵,无论是刚戴上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是已经满头银丝的老人,嘴中都能感受到一股丝丝滑滑的汤圆甜味,眼前都会浮现出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和拿在手中摇的着癞子。
元宵那天,城市公园里到处都有挂着的`彩灯。这些彩灯的颜色缤纷,形状更是五花八门,远远看去就像是彩色的波浪。彩灯上都挂着谜语,静静的等待着人们猜出它们的谜底,把它们撕下来。
乡下虽然没有城市中赏花灯猜灯谜这么热闹,但元宵过得也很有趣。晚上吃完了寓意“团团圆圆”的汤圆,就迎来了平湖农村的一大习俗——着癞子。就是用稻草捆在棍子上,点了火,一边跑到田间地头摇手中的火把,一边念着:“着癞子,着癞子,自家田里出金子。”听奶奶说,这样自家田里能五谷丰登,粮棉茂盛。天色渐暗,我的心也越跳越快,期盼着能快点着癞子。这不,老爸刚帮我扎好草把子,我就迫不及待地接过,持在手中,摆好了姿势。老爸为我点上了火,此时,我就像是一名火炬手。我看着手中草把子上的细小火星到处飞溅,心中有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对着癞子的兴奋。我吸了一口气,摇着草把子,欢快地跑到田间地头,念着那首小调:“着癞子,着癞子,自家田里出金子。”渐渐的,更多的大人和孩子跑到田中,挥舞着草把子,拧着不同版本的小调。火光似乎照亮了整片天。
夜深了,但元宵的气氛丝毫未减,不知是谁家放的烟花,为元宵又增加了几分美。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2
按照习俗,元宵节在新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正月十五开始了。
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努力上班的大孩子,一头白发的老孩子,提到元宵,谁不是嘴里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感觉呢!把汤圆一股脑扔进锅里,让它在沸腾的水中漂浮着,单看那圆滚滚的样子,闻着那甜香,就迫不及待地连着五六个往嘴里塞呢!
今夜妈妈对着我们说道:“今年,咱不从超市里买,自己做元宵好吗?”我一听,就来了兴趣,跟着妈妈在厨房里做了起来。首先,拿出妈妈从超市里买来的糯米粉放进小盆里,放些温水,把它们和成面团揉一揉。头发散了,我往后一弄,面粉却弄在了脸上,一旁的妹妹笑我是一只大花猫,我顺势也她脸上画了一笔,这样她弄一下,我弄一下,直到满脸粉才结束。现在开始做汤圆啦!拿一小团,在手中滚成圆形,压扁,放在手心中,将事先搓好的馅放在面团上,慢慢地揉成球形,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接着我越来越熟练,汤圆越来越多,花样也越来越多,有云形、花形、爱心形的,各种各样。
我小心翼翼地将汤圆放进水中,看着它们忽上忽下,又时而拥在一起,时而分散,多像一群顽皮的白胖子!不一会,汤圆渐渐浮上水面,我把它们一个个盛入碗中。我想到汤是没味道的`,便放了几勺白糖。心中更是幻想着汤圆破洞芝麻流出来,白白胖胖的汤圆上也覆着黑芝麻,那样子,我都可以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在桌边的我和妹妹肚子都鼓了出来,活像一个小鼓,勺子也浪漫地斜靠在碗边。
圆圆锅子煮汤圆,欢乐心情庆团圆,彩灯挂起阖家欢,元宵节快乐!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3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风轻轻地不停飞过。虽然是快到春天了,但还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还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点起来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较随意,但绝不能少。可以放各种蔬菜,各种菇类,各种肉……切成丁,让菜羹变得更加很浓稠香美,尝起来咸咸的,热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这样的早餐,是多么的幸福啊!
外婆在楼下慢慢搅着菜羹,发出的'香气把我和妹妹从睡梦中唤醒。我猛地跳起来,胡乱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冲下楼后就听到菜羹在锅中“啵啵啵”的沸腾。香气不断从锅里涌出,直扑我的脸庞,我兴冲冲地问外婆:“菜羹好了没?”外婆慢悠悠地说:“还没好。”等一会儿才好。
随后妹妹也跑了下来,揉了揉睡朦胧的眼睛,奔到锅前说:“菜羹真香!”外婆又说:“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开锅盖,热气向上一冲,妹妹眯住眼睛,看到锅中的豆子都被煮烂了,肉也煮得十分松软,青菜已不知了去处。水很少,很浓稠,香气迷人。
妹妹看好后说“那让它多熬一会儿吧”便拉着我的手出去玩了。过了几分钟又跑回外婆旁边问:“好了吗?”“没有。”于是又出去玩了。过了两三分钟又回来问。外婆依旧说没好。妹妹来来回回好几次,外婆总是说没好。等到爸爸妈妈睡眼朦胧地走下来,外婆才喊开饭了。菜羹熬得更加浓稠,是比饭店里的还要好。桌上总有剩下的几颗汤圆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唇上的剩菜,满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瘫坐在椅子上。
这菜羹据说是以前戚继光抵御倭寇时,没有了军粮,百姓们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炖成一锅给戚继光和战士们吃。于是这菜羹就流传了下来。
再出门,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换上了金黄色的锦衣。这几碗菜羹提前温暖了春天。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4
每当过完大年初一,我就天天坐在阳台前看月亮,盼着月亮一点点地变圆,心中也忍不住欢喜,明天就是元宵节了。
睁开眼睛一看日历,元宵节终于到了,我跑到屋外,看到奶奶正在做汤圆,有很多馅儿的:黑芝麻、花生还有蜂蜜馅儿的。
漫长的白天终于过完,到了晚上,吃了汤圆,我就和妈妈一起出去看花灯。外面的花灯真多呀,卖灯笼的店里更是花灯的世界,有玻璃花灯,有油布花灯,还有红布灯笼,使人看着心里便欢喜。花灯提在小孩子的手里,小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喜气洋洋,小孩子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拿着几盏灯笼,看着孩子的眼里全是笑意。花灯将城市装饰的面目一新,处处悬灯结彩,明媚动人,糖果店里也是热闹非凡,门外的几盏冰灯,晶莹剔透,把路人们的眼球都吸引住了,看到了冰灯,人们不禁想要到糖果店里面去转转,希望能看到其它漂亮的灯笼。
走到广场上,里面还有人在舞狮子,狮子的样子,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有的狮子摇头晃脑,仿佛在表达自己是百兽之王;有的狮子跳了起来,仿佛是正在和猎物搏斗;有的狮子威严的'在路上走,仿佛在巡视自己的国土一样。到了最后,几头狮子扭打在一起的动人景象,使人不禁拍手叫绝。台下的人有的一声不吭,看着精彩的舞狮比赛,有的人十分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扣人心弦的舞狮比赛,有的人大声叫喊,台上的表演掺杂着台下的加油鼓劲,真是一场精彩的舞狮比赛呀!
元宵节真热闹啊,吃汤圆,舞龙狮……精彩绝伦,喜气洋洋,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我最爱的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5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了,这个元宵节,我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们一起的。
星期五的下午是学校的.闹元宵活动,我们班到齐后一起排队到二号楼底下猜灯谜,到了楼下,我仿佛到了大型的游乐场,这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一排排红色的大灯笼映入眼帘,还有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灯谜纸,多美丽呀!哪边还有领奖区,两个积分可以换一个小型玩具,我左看看右看看,找到了一个灯谜:五个兄弟排一排,有高有低(打一部位)。这多简单呐,我想:这不就是手指吗?我一下就猜到了。旁边还有一个摸牛角的游戏,我想过去试一下,可没想到玩的人太多了,只好换一个游戏。我又玩了夹乒乓球,我和一个女同学玩,老师说开始我们就拼命的夹乒乓球,第一次夹的时候,我觉得好滑呀,根本夹不起来,旁边的女同学已经夹起了两个,我越来越着急。终于我也夹起来了一个,慢慢的,我越来越熟悉了,比赛结束时,我居然赢了。夹完乒乓球,我又到食堂那边包汤圆,还有许多同学一起包汤圆,她们包的又大又圆,白胖胖的。可爱极了。
这个元宵节真是太有趣了,我玩了很多游戏,还用积分换了几个礼物。收获满满。真是太开心啦!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元宵节家乡风俗作文12-30
元宵节家乡风俗作文13篇12-30
元宵节风俗的作文06-20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12-08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05-24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05-28
家乡风俗作文600字09-21
家乡的风俗高一作文11-08
家乡风俗初二作文11-16
家乡的风俗端午节作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