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元宵节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元宵节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元宵节作文1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叮咚叮咚”,快乐迈着无声的步伐悄悄
小摊边,马路两旁,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了人群,欣赏那美丽的画卷,一只小黄牛闯入了我的视线,定睛一看,这只小牛花灯可爱极了,蓝色的羊毛般的头发,两颗乌黑的眼球好象在滴溜溜的转着,还有那张可爱的嘴,大大的张着,好象什么事让它开心地合不拢嘴。更有趣的是那一对牛角,金黄色的,像金色的牵牛花,不停地打着转,让人心旷神怡。
除了小牛花灯,别的花灯也不差,一个个都在争奇斗艳。瞧!那只小老鼠花灯,胸前挂着金色的带子,咧着嘴,在欢呼我们的到来。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白白的绒毛,这一下子让我们联想到了小白兔,它们前面露着两颗大暴牙,耳朵竖的笔直笔直,好象正在思考什么。脸谱灯更是不落后,托着长长的丝带,随风飘动,好象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半脸黑,一半脸白,使我一下子没有回过神来。更惹人喜欢的还是星星灯,它全身金黄,十分耀眼,时不时的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它不禁让我想起了五星红旗,它总是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在夜空也是如此,它总是站在月亮旁,虽然没有月亮那样亮,给故乡照得分外亮,它是纯洁的,招唤朋友,一起照亮人间。星星给月亮陪衬出更加绚烂的色彩。
好一个镇海的灯展,它不仅是一个灯的.海洋,而且是个人海,无数的灯和无数的人聚在一起,构成了景色奇异的灯和人潮。这也不正标志着,我们镇海的经济在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我们在灯的海洋里尽情地欣赏。
我完全沉浸在灯的海洋。渐渐的,天下起了毛毛细雨,风轻轻地吹着,我的心也随风儿飘向美丽的城堡……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元宵节。
元宵节一大早,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煮汤圆。汤圆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还有绿豆馅的等很多种口味。其中,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红枣馅的。妈妈告诉我怎么煮汤圆,并决定今年的元宵汤圆让我来煮。我先倒了一锅冷水,煮开后倒入汤圆,等汤圆浮起来就算煮好了。我急忙盛了一碗,端着就吃,刚煮好的汤圆烫得我“嗷嗷”直叫,含在嘴里吞也不是吐也不是。妈妈看着我狼狈的样子,笑着说:“烫着了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等到大家都吃完,把家里收拾完出门已经是傍晚了。今天是元宵节,大街上到处灯火通明。一路走到南岳山森林公园,只见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灯,让人眼花缭乱,看得我目不暇接。因为今年是猪年,所以大多数小朋友或是大朋友手里都着‘猪’灯。商家们真是费心了,各种生肖做的都栩栩如生真像活的一样。比如蛇灯是又粗又长的一条小蛇,马灯是一匹“飞马”站在郁郁葱葱的草地上,寓意是一马当先等。
看完花灯,我们又来到玉田寺猜灯谜。玉田寺的每个角落都挂着一个花灯,而花灯里都会藏有一个‘灯谜’。我对爸爸说:“我平时喜欢看书,今天终于就有了用武之地”。妈妈听后笑着对我说:“是啊,考验你的时候到了。”我看着她们一脸不信任的模样,不慌不忙的朝离我最近的一盏花灯走去,拿到花灯后,我左瞧瞧右看看。只见上面写着:背板过海,满腹文章。从无偷窃行为,为何贼名远扬?(打一动物名)。我想了想觉得应该是乌贼,转身就告诉了爸爸,爸爸和妈妈相视一笑。我就知道答对了。接着我又拿了一个花灯,谜面是:日飞落树上,夜晚到庙堂,不要小看我,有心肺肝肠。(打一动物)这个简单,是“麻雀花”,灯的奖品是:布娃娃……
我喜欢元宵节,喜欢那香香甜甜的汤圆,更喜欢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氛围。
我的元宵节作文2
外婆一大早就去超市买回了三大袋汤圆;妈妈知道我喜欢吃汤圆,也去买了四袋;爸爸工作忙,下班时才想起今天是元宵节,也去便利店买回三大袋!这样一来就有十包汤圆了!怎么消灭呢?大厨妈妈前思后想,终于果断下令:“吃!”于是,傍晚时,我、爸爸、外公早早地坐在桌前,愁眉苦脸地等待大厨的“虐待”。
“上菜喽!”妈妈殷勤地大呼小叫着端出了两大碗汤圆。我一会儿工夫便吃了十四个汤圆。我忙对爸爸说:“我吃完了!”爸爸却皱着眉头说:“我这碗起码有20个,是不是多了些儿?”外公含糊不清地说:“二十个?我这碗最少有三十个!”唉!我正准备跑走,却被妈妈逮了个正着,“乖,再吃一碗!”转眼间,我们三人面前又各多一碗汤圆。“天哪!我吃不下了,妈妈!”可恶,这招一点也不生效。妈妈继续煮。时间一点点地流逝,我们终于撑不下了,成了“残兵败将”。这时,我的肚子又一阵“翻江倒海”,哇!好痛啊!看来吃坏了胃。可卫生间里还有人,肯定是爸爸和外公占着了!
在三位食客的`抗议下大厨终于收兵了。当大伙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突然说:“今晚吃的还不错吧!”“行,行!”我们小鸡啄米似地点头说。“那一定很难忘吧?”“难忘极了!”我苦笑着,心中却想:废话,吃这么多能不难忘吗?最后,老妈甩出了一句令人吐血的话:“要不,我再做点汤圆去吧?”我们全倒。
天啊!有没有搞错啊!
我的元宵节作文3
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元宵、猜灯谜、放炮竹、赏花灯来庆祝元宵。
这天,爸爸教我包元宵。我们先把手洗干净,拿出一只碗。开始和面了,只见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少许水一点一点放进去,再用手绞了几下又放了点水。爸爸告诉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会粘手。水够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们用手来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时的大街上灯火通明,四周挂满了火红的花灯。天空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有的礼花在天空中像满天的'星星一闪闪,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间就消失在天际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小孩子手持烟花棒飞舞着,欢笑着。
我爱包元宵,但我更爱元宵节。
我的元宵节作文4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早上妈妈就收到了一条短信:元宵之夜月儿圆,合家欢乐吃元宵,甜甜蜜蜜满心间,幸福一年又一年。妈妈看完后满脸笑容,直夸OK。元宵节最热闹的`就数晚上,因为人人都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看花灯、吃元宵……热闹非凡。所以晚上吃完团圆饭,我便要求妈妈带我去景芳二区看花灯。一走进,只见许许多多的彩灯绕在树上,使树爷爷妖艳万分。再往前走,抬头就看见了一只雄伟的大公鸡,公鸡旁边还围着一只肥肥的母鸡和许多只可爱的小鸡,他们一起还在“大合唱”。往左走就有一个小娃娃穿着肚兜在采藕,可爱极了。往右走有一只会“喔喔”叫的公鸡,好象在提醒我们每天早睡早起。在“公鸡叫明”的旁边有只爱美的鸡,身上都是五彩的羽毛,好似正在和其他的鸡争艳。“爱美鸡”的前面有一对金童玉女正在和大家拜年呢。这条街晚上可是欢声笑语,五彩缤纷啊!
回到家后,我吃了碗甜甜的元宵,嘴里甜,心里也甜了。新年就这样过去了,向我走来的是新的一年的目标……
我的元宵节作文5
我等呀等,终于等到了元宵节,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我们今天就要做汤圆。
妈妈一大早起来就准备糯米粉和黑芝麻,妈妈把糯米粉活成面团,然后准备芝麻馅儿,她两手拿着擀面杖,用力把芝麻擀碎,等芝麻擀碎以后,妈妈就把香香的芝麻粉末放到碗里。接着,她把面揉成一条粗绳,再一个个的切下来,擀成圆形,放进黑芝麻,剩下的口子用另外一边的面粘上,揉成一个圆溜溜的小球,这就成了汤圆。我在旁边有模有样的学着,妈妈包的汤圆又圆又好看,可我包的汤圆黑不溜秋,里面的黑芝麻都跑到了外面了。
妈妈把汤圆放入锅中,汤圆就像一个个青蛙挺着白肚皮,煮了二十多分钟,妈妈把锅盖一开,锅里就散发出香喷喷的气味,我迫不及待盛了几个放到碗里,咬一口,芝麻汤圆的味道甜甜的,非常美味。
到了晚上,爸爸带我到下面的空地上去放烟花。爸爸先拿出打火机把好几箱烟花点燃。一时间烟花从箱子里面冲上了天,黑黑的天上突然变成了五颜六色的`一幅画,随着砰砰啪啪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烟花就像一个个盛开的花朵,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是太好看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意义,我喜欢元宵节,更爱吃汤圆。
我的元宵节作文6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一个重要的节日。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为“上元节”,既农历正月十五。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元夜”、“元夕”、“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从古到今延续下来。
去年的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元宵节做汤圆、吃汤圆。我先把汤圆做好,然后,把水煮开,再把汤圆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锅里,再问妈妈:“妈妈!汤圆要煮几分钟?”,妈妈说:“十分钟”,“哦”,计时开始,七分钟、八分钟······汤圆煮好啦!我把汤圆一个个的放到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喊打:“吃汤圆啦!”,爸爸妈妈都狼吞虎咽地把汤圆吃光了。我想:“以后的元宵节都是我来烧汤圆吧!”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放鞭炮,迎龙灯,大街上热闹极了。小朋友们一早的'早饭也跟往常不一样,原来的煎饼包子长油条,统统换成了元宵,而且各个地方吃的不一样,有芝麻,花生酱,还有肉馅的呢!
夜幕降临了,街上处处点着灯,有些地方还舞起了龙灯,龙灯十分美丽,它们穿行于街道,时不时引起人群的惊讶、欢呼。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夜空,有的像美丽的花朵,有的像可爱的笑脸,还有的似满天星辰遍布每个角落……
元宵节到了,我们琅琊路小学三二班也没闲着,第四节课大家都以为正常,没想到上课铃一响,老师没有来,我们想,老师调课?还是有其他事?那这节是什么课?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严老师带了几个家长进了教室,我们这才反响过来,这节课吃元宵!耶!全班欢呼雀跃,接着,每人都分到了一碗香喷喷的元宵,几乎所有人都吃的干干净净,这节元宵课可真棒!真期待下一个元宵节!
我的元宵节作文7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仙居县,我们家乡的元宵节可有意思、可热闹、可好玩啦!
传统的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可我们仙居却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节。据说,元朝的`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敌人元宵节这一天来攻打,便把元宵节提早了一天。后来,人们便把正月十四作为元宵节。
元宵节期间最特别的是每年正月十四夜,家家户户做“菜羹”吃,就是把家里的米粉加入野菜杂食做成;正月十五要吃“咸酸粥”,就是把春节以后吃剩的好菜都放在一起煮。
元宵节也是花灯节。在正月十四这天夜里举行花灯会,人们聚在一起赏花灯、猜灯迷。花灯的品种琳琅满目,其中就有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民间称为“唐灯”。在乡村,还有舞龙、舞狮子的习俗。各种板凳龙、卷地龙、九狮挪球等表演,都非常有特色,十分好看。家家户户在门前迎龙、迎狮子。迎了龙、迎了狮子,表示这一年会有好兆头。
家乡的元宵节蕴含了几千年来仙居人民的智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我的元宵节作文8
一年之中,有许多的节日,有的总是那么热闹的,最热闹的我不喜欢,我喜欢寂静而又热闹的节日——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上市。这一天是寂静而热闹的。早上起来,只听见隐隐约约的几声炮声,只有这一会儿的`热闹劲,就吃饭了。只吃一些馒头,凑合一口。上午,妈妈去买菜,爸爸在家上网,我在家里没什么事干,只好写作业,写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还带回了各种各样的菜——菠菜、香菜、芹菜、黄瓜。这些菜是中午的饭,其实,中午才有点儿过节的气氛。吃好的,饭做完了,香味扑鼻,有地瓜丸、菠菜汤、黄瓜炒鸡蛋,样样齐全,犹如满汉全席,而且这些菜我都喜欢吃,自己把肚子都吃膨胀了!
吃完饭后,按照过节的习俗,该包元宵了,爸爸准备好了糯米粉、黑芝麻就包了起来。先把糯米粉和成面,再将面做成一个个小圆片再将芝麻馅放里,柔柔,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圆。我们做了五十六个,因为这代表着五十六个民族,因为我希望五十六个民族像元宵一样,黏在一起,来攻击吃它的人,所以我喜欢它不屈、坚强的气概。到了晚上八点,一盏盏孔明灯从地面上跃起,飞啊飞!寄托了人们的希望,最终燃灭,我可真不希望这样啊!
这样,会使明亮的如星星似的孔明灯化为灰,我来不及看了,因为元宵晚会开始了!晚会结束后,我们煮了自家做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香味从锅里散发出来,坐在炕上吃着每一个元宵,寄托着每一个愿望,躺在炕上,进入了梦乡。
这一天我最喜欢,它是具有寂静的特点,有我喜欢吃的菜,还有那犹如星星似的孔明灯,还有那香甜可口的五十六个汤圆。
我的元宵节作文9
春节刚过,又迎来了元宵节,一年一度的城隍庙会又开始了。这天,我们村举办了许多的活动。比如,女子拔河、男子篮球比赛……广场上的人真多呀,欢呼声、喝彩声,一阵连着一阵。队员们个个精神十足,都想为自己的队伍争光。尤其是我们村的代表队,年龄虽小,但球技过人。在决赛中,表现更为突出,以75比40的大比分拿下了篮球赛第一名。我高兴地跳起来。
到了晚上,城隍庙前更是人山人海。琼剧晚会、舞龙舞狮、姜太公钓鱼等等活动,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就说舞龙舞狮吧,十几个队员们用手抓着棍子,卖力的舞着又长又重的龙。要说辛苦,就数舞龙头的,他们忽上忽下,身上的汗水把衣服都弄湿了。舞狮可就容易了,只需要6、7人,而且只要左跳几下右跳几下,再向上跳几下就好了。但在后面的可就辛苦了,要弯着腰跳。最精彩的是取红包,人们把红包放到二楼上,要上去取十分危险。可对他们来说是小事一桩。只见他们四个围成一圈,再由三个人爬上去,站在四个人的肩膀上,最后再由一个人拿着狮头爬上最高处,结成了“人塔”。狮子张开大嘴一叼,红包就摘下来了。“太棒了!太棒了!”我高声欢呼起来。
最有意思的是肥鸡大赛了。听说谁家的鸡最肥,就会得到大奖。我和妈妈边走边看,不时地加以评论,这家的肥,那家的'漂亮。忽然我看见一家的鸡十分肥大,简直让我无法相信,那圆圆的身子,仿佛一个篮球那么大,那双张开的翅膀仿佛要展翅高飞,上面装饰着五光十色的花灯,一闪一闪的,十分好看,我打心底里佩服那家主人奇妙的构思。我赶快叫爸爸把它照下来。我依依不舍地往前走,走到小路的尽头,也没有看见什么鸡比那一家肥。等我走到舞台下的时候,人们正在颁奖呢!其中也有肥鸡的那一家。
家乡的元宵节真有意思,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我的元宵节作文10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日。相传元宵节始于西汉文帝时,因为正月又称元月。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故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而闹元宵,我更喜欢我妈妈家乡——徐闻的元宵节。
一到元宵节徐闻非常热闹,街上有许多花车,花车插满了彩旗,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上面有人在敲锣打鼓、放鞭炮。他们还化着奇怪的.妆,穿着奇怪的衣服,戴着五颜六色的彩带,可美了……
花车一经过就有表演,首先是舞狮表演,这不是真的狮子,而是穿着装饰着狮毛的衣服,戴着狮子头套的假狮子。然后敲锣表演,那声音,震耳欲聋。最后是女子八音锣鼓,女孩子拿着锣和鼓,穿着美丽的衣裳,像孔雀一样美丽无比,还有“女子走秀”,这不她俩变成相机中的人物,一会手牵手,一会肩靠肩,摆出不同造型。
表演完了,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回去了,等到明年春节我一定要再去看。
我的元宵节作文11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家人团聚,观赏花灯,热闹非凡。
今年元宵节刚刚度过,我又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我们去帮你大阿姑卖花灯吧啊!”妈妈想问问我的意见。我毫不犹豫地喊道:“当然了啊!我可是要多卖一些的。”然后我又迫不及待的叫:“快走吧,不然的话就太晚了!”话音刚落,我便穿鞋子,准备走了。街上人潮拥挤,南新桥上都不允许小轿车通过了,我们只能下来步行,天哪,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挤得我们摩拳接踵。别只顾着脚下,我抬头一瞧,老子个天!咦?
今天星星怎么数得清了啊!(爆笑)星星还排了队了呢,跟银河系似的一个个顺着风慢慢飘向人民医院大楼,甚至更远更远,直到看不见为止,这些都是孔明灯。同时,也体现了一个知识:热气是向上升的,是热气把这些小星星带上天的。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到了大统华广场上。在这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放孔明灯。“啊!要掉要掉了!快扶住!”“耶!我的升上去了!”“天,掉下来了啊!我的许愿灯啊!”。广场上到处是人们诉说着孔明灯。我痴痴地望着这些孔明灯,心里想着:孔明灯中间是有火的,万一降落在草丛中,那不就会引起火灾吗?这多危险啊!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啊!还有这么多的孔明灯会影响飞机飞行的`,这后果更加严重啊!
这些人只顾自己感觉,不顾大众安全,真的是缺房,缺车,缺德啊!顶着人群,我挤到了大阿姑的摊子上,笑着说:“我要买花灯!”嘿嘿,这才发现人们手中都有漂漂亮亮的花灯。小男孩手中的陀螺,小女孩手中的kitte猫花灯,大人胸前别的闪亮花灯别针,老人手上拿着纸灯。我眼花缭乱。街头,吆喝声一片片,灯光一闪闪,人群一簇簇!我学着小姐姐,见人便喊:“要不要买一个胸针,很漂亮的啊!”我们叫得眉飞色舞。人也太多了,把我们弄得晕头转向,手忙脚乱的。
过了一会儿,我心不在焉地呆望着人群中,八点多了,人也少多了。但是,熙熙囔囔的人群依然很热闹,依旧兴致勃勃地观赏花灯,他们谈笑风生,显得这个小城市也十分热闹繁华。再看看天上那如群的孔明灯,也渐渐跟随人群一样少了下来。我买了个紫色气球,便拉着爸妈说回家了。(因为第二天要上学的)同时,我辛勤的劳动还是有报酬的,小叔叔送给了我一个史努比的闪亮胸针。
我每次总要好好地度过一下这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每次总会依依不舍,每次总会有个奖励,每次总会热热闹闹。我爱卖花灯!我爱元宵节!!
我的元宵节作文12
镇江的习俗是除夕夜晚上吃饺子,大年初一早上吃元宵,镇江人自己家包的元宵和我们南京人包的.元宵不一样,我们这边的元宵是实心的或包一点点糖,吃起来一口一个,包起来既省时间又省力气。
镇江那边元宵包的特别大,大多数是菜陷,有青菜肉陷、有野菜肉陷,萝卜丝肉馅,而且皮薄馅大,吃的时候要用筷子轻轻托起来,不能弄破皮,要特别小心,每次婆婆都要再三叮嘱我,不能把馅弄到汁里,可是每次吃到最后的时候我碗里就变成了菜汤,婆婆就会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恩,还不是地地道道的镇江人。”
这就是镇江元宵和南京元宵的区别。
我的元宵节作文13
大年过后,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的家乡——海西名城泉州的元宵节充满喜庆,有着浓厚的闽南特色。
元宵节时,吃汤圆是一大习俗。圆圆的“上元丸”象征着团圆、吉祥、美满之意。泉州的元宵丸制法独特,馅料多样:花生米、芝麻、白糖、冬瓜糖、葱头……裹上一层糯米皮,用开水煮好的元宵丸,洁白细嫩,吃起来香甜可口,人见人爱。
吃完了元宵丸,夜晚观看踩街最让人期待。歌漫表演是泉州闹元宵不可缺少的节目。每年来看踩街的人们都把原本宽敞的道路挤了个水泄不通。长长的踩街队伍,金龙舞起来,秧歌扭起来,威风凛凛的`南少林武术更是精彩,妙趣横生的拍胸舞尽显风采,诙谐有趣的“火鼎公婆”,引来了人们的阵阵笑声。
元宵期间,泉州市区主要街道走廊上悬挂着造型奇特、构思新颖的花灯,它成了元宵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花灯的主展区设在文庙,元宵之夜,这里人山人海,灯火辉煌。今年是虎年,与虎有关的花灯最是显眼,广场中央四只卡通老虎敲锣打鼓,大榕树下面两虎威风凛凛。与“海西”有关的花灯更引人注目。塔灯是东西塔的造型,柱灯是闽台缘博物馆的龙柱模型,帆船灯“海西号”以及“海西新视野”灯彰显海峡西岸的蓬勃发展,象征大陆人民渴望宝岛台湾回归的迫切心情。欣赏文庙的灯会,犹如置身于泉州的文化宝库里,让人如痴如醉,为之兴奋,为之鼓舞。
欣赏完了别出心裁的灯会,我们来看看天后宫里海峡两岸共同完成的“重量级”大米龟和水果龙杰作。它是闽台共有的“乞龟习俗”。“大米龟”由上百袋大米堆成,而“水果龙”则是用几百个菠萝连接而成,代表着海峡两岸人民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家乡的元宵节充满了浓厚的闽南特色,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织部分,海西习俗为海峡两岸交流的平台,让两岸人民的心贴得更近。家乡的元宵节——海峡两岸沟通的纽带。
我的元宵节作文14
14年前母亲病逝,从那以后每年元宵节送灯,多是父亲带着我到毛竹园村的姥姥坟地、曾油坊lu水湾的爷爷奶奶母亲的坟地。如果哥他们在家,由哥带着我去,后来父亲老了而我长大了,交给我一个人去上坟送灯。送灯不是轻松的事情,曾油坊lu水湾那个坟地,估计安葬了30多位叶氏先祖,每个墓碑前我们都应该“插亮”(即在地上插一只蜡烛,用3根立着的竹签固定住纸糊的灯罩,包围着蜡烛),然后烧纸放炮,磕头祈福,其中插亮是比较费时的,需要蹲着好久才能完成,但少年时觉得玩火点灯很有趣,五颜六色的灯罩,从远处看着很美,很喜欢送灯。
从8岁到19岁我一直都做了,因为我们兄弟四人加上姐共五个,在姥姥和母亲的坟前我们都插五个灯罩,代表我们五个晚辈。还有很有趣的是我和伙伴们喜欢在坟地周围玩耍,等到哪个灯罩里的蜡烛燃尽熄灭了,就把灯罩纸抽走带回家收起来,第二年送灯前我们就可以少做一个灯罩,有时大家会争抢,还有的'小孩看到里面的蜡烛油快烧完了可就是不熄灭,等不及了,使个小坏,嘴一吹——灭了——抽灯罩纸——跑了,哈哈………………20xx、20xx的元宵,我和父亲都不在家,大哥知道这种情况,叫他儿子杨帆去送灯。
让父亲十分欣慰的是,杨帆作为父亲的第一个孙子,对送灯一事欣然接受,这说明后继有人,我们作为儿辈孙辈,愿意延续传统,父亲表扬杨帆孝顺。20xx和20xx的元宵节我没回家送灯,好在20xx的清明我回家去坟地扫墓了,暂解我心中的愧疚,我早就打算今年20xx清明节再回家扫墓祭祖,希望母亲他们体谅我们的难处,错过了元宵送灯,但不能没有清明扫墓。我写这些文字,希望记录下少年时期的一点事情,将来老了,可能非常想念少年时光。关于十五送灯的习俗,我希望,若干年后,我的儿子也愿意延续下去。在正月十五那天,我带着他,正如当年我的父亲带着我,一起到祖坟里,给他的奶奶,插亮烧纸放炮,我会告诉他,他的奶奶是世上最好的人,是我们全家人永远最尊敬的人。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我们商城县流传400年的习俗送灯,我的少年记忆被打开,往事如潮水,涌了出来。希望早点到清明节,我要回家!
我的元宵节作文15
你知道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告诉你吧!那就是我们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但在我们三门,元宵节却是正月十四,很奇怪吧!说起这个元宵节啊,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
相传,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候,那一年正好是正月十四,戚家军在海边打垮了一股倭寇,倭寇逃亡内地时候,天色已晚,戚家军赶到村子里的时候,老百姓纷纷点灯帮助戚家军搜索残敌,每一间房屋,每一个角落,到处灯火通明。倭寇无处藏身,四处逃窜,终于全部被消灭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戚家军赶走了倭寇,就把元宵节改到正月十四了。
我们三门人过元宵节可热闹了。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就开始忙活起来,准备我们这里元宵节吃的食物,一般是中午吃“麦焦”,晚上吃“糟羹”。三门的糟羹非常有名,只见妈妈早就摆好了各种各样的食材,有芥菜、笋干、香菇、瘦肉、豆腐干、墨鱼干、牡蛎……全部切成碎碎的,再放进早米粉磨成的浆里,加水一起烧,不一会儿,锅里就开始“咕噜咕噜”的冒泡了,那香味不要说香飘十里,至少左邻右舍闻到都会馋涎欲滴,我们一帮小家伙早已经直流口水了,满满地盛上一碗,吃上一口,那滋味真是美味无比。在我们三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糟羹,而且在那一天还要要比一比谁家做得最好吃。最有意思的是元宵节的晚上,我们可以到任何一家去吃糟羹,无论是谁,也都可以到我家来品尝,谁都为自家做的糟羹受人欢迎,来自己家吃糟羹的.人多而自豪。我们常常成群结队的小伙伴家去要糟羹吃,还有就是新娶的新娘还要为大家做甜糟羹呢,象征着着一家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吃完了糟羹,我们就可以欣赏美丽的龙灯了,那龙灯一节接着一节,挨家挨户地经过,人们纷纷点起炮仗,迎舞龙队伍,祈祷来年一家平平安安,幸福安康。
夜已经很深了,空中的礼花还在绽放,我爱元宵节,欢迎你有空来我们三门,感受我们三门人民独特的元宵节。
【我的元宵节作文】相关文章:
我的元宵节的作文12-09
我的元宵节的作文11-14
我的元宵节作文08-09
我喜欢的元宵节作文12-24
我爱元宵节作文08-18
我过元宵节作文08-14
我眼中的元宵节作文08-19
我的元宵节的作文精选15篇12-01
我的元宵节作文(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