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应急预案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妇科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妇科应急预案1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妇产科;急诊;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即在护理工作中,对潜在或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减少风险事件的产生,同时减少护患纠纷[1]。妇产科急诊患者病情危急,且病房流动性大、风险高,护理人员稍有不慎,便可引发医疗事故,因此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2]。本研究就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急诊中的应用进行观察,探讨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妇产科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例,年龄21~47岁,平均(35.03±2.67)岁;就诊原因:正常临产29例,胎膜早破10例,流产7例,盆腔炎5例。对照组51例,年龄20~46岁,平均(35.12±2.71)岁;就诊原因:正常临产30例,胎膜早破9例,流产8例,盆腔炎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及就诊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给予心理干预以及基本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如下:
1.2.1制定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常见风险的管理流程与护理风险负责制,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自身担负的风险职责,制定风险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与训练,使其可独立应对护理风险,将护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3]。
1.2.2创设风险管理小组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妇产科骨干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管理组长根据护理工作计划合理制定风险检查项目,安排专门的小组成员实施检查,分析检查项目的潜在风险,经全面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与处理方案,并及时予以处理。
1.2.3强化护理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法制健康教育,为其分析妇产科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提高其对于护理风险管理的认识;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规范其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专业操作技术,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1.3观察项目与指标
①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对两组风险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医疗事故等)及投诉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
②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指标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且P
2 结果
2.1两组风险事件及投诉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92%,投诉率为0;对照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7.65%,投诉率为15.69%。观察组在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4%,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5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在妇产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常因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不仅威胁患者的安全,而且易引发护患纠纷。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确其护理职责,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4]。本研究对102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护理满意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
研究表明,对妇产科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上,对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丘红梅.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9(03):689-690.
[2]王金红.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及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05):177-178,180.
[3]朱艳侠.妇产科急诊接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安徽医学,2011,06(07):1023-1024.
妇科应急预案2
为进一步加强产科急救工作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东川区非常重视产科急救网络建设。通过对近4年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分析,前3位死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死亡人数的70%以上,为减少以上原因的死亡,20xx年东川区又重新制定了《抢救危急重症孕产妇出诊转诊任务的通知》,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区的产科急救网络。经过全区卫生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共同努力,“降消”项目实施前,199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49.28/10万,项目实施后,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xx年孕产妇死亡率为99.57/10万,20xx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使昆明市东川区历史上首次突破了零死亡,20xx年孕产妇死亡率为69.9/10万,20xx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1.62/10万。现将我区产科急救网络建设及运行效果报告如下。
1产科急救网络建设
建立产科急救指挥小组:产科急救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由分管领导副区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急救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产科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制定对策、措施及预案,负责产科急救的日常工作。
2建立产科急救救援组织
2.1 院内产科急救小组
全区所有开展产科的区级医疗保健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产科急救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妇产科、内科、检验、麻醉、药剂等相关科室技术骨干组成,主要承担院内一般危重病人的.抢救。
2.2 区级产科急救点
承担全区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出诊、抢救,孕产妇死亡评审,参与制定和修订产科急救预案和技术方案,对全区产科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急救水平。
2.3 危重病人急救单位
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直接转送昆明市医院。
3呼救和转诊
原则上产科急救实行村、乡、区级呼救和转诊、危重情况可实行跨级呼救和转诊,直接转送到具有综合抢救实力的医疗机构,确保产科急救快速、准确有效。基层筛查出的重症、疑难病人及妊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妊娠合并传染病直接上转到有相关处理能力的市级医院进行抢救。
3.1 乡、镇卫生院的急救和转诊
对发生在乡镇卫生院的危急孕产妇立即组织院内急救小组成员抢救,并向院领导报告,如卫生院无能力抢救,立即向区级产科急救点呼救。
3.2 区级产科急救点急救与呼救
急救点接到呼救后立即提出处理意见。是否上转或者组织区级相应学科技术骨干赶到现场参与抢救,对不能处理的危重病人,派出救护车接到区级产科急救点进行抢救。对无救护车的边远山区进行两送接送的方法接到区级急救点进行抢救。
3.3 市级产科急救点急救与呼救
对区级无能力抢救的危重病人,直接转送到市级医院进行抢救。
4产科急救保障措施
①全区孕产妇14周以前由区保健中心或者卫生院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孕妇人手一册,围产本上公布呼救电话,对筛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上报到区妇幼保健中中心基层科进行系统管理。②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公布呼救、转诊的电话号码,对遇到的危急情况怎样进行呼救和转诊。③组织专家对县乡村产科执业人员进行产科急救与呼救的培训,使之提高呼救转诊的能力。④认真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请市级的产科专家进行每年2次的死亡评审工作。区、乡两级急救小组领导、院长、成员参加评审,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抢救转诊能力。⑤“降消”项目资金的投入,保障了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争取了区财政对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生活费用的补助。⑥市级妇产科急救中心的支持。
5主要成效
①卫生行政部门参与产科急救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工作的实施。②分工明确,使管理和转诊落到实处,产科急救的“绿色”通道做到了快速、准确、有效,使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③充分利用了产科急救人才和资源,让危重孕产妇得到最好的救治,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妇科应急预案3
一、切实抓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住院分娩率维持在98%以上。
2、实施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全面完成为全区生育妇女免费提供口服增补叶酸任务。
3、加快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提供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4、提高孕产妇、儿童健康档案管理率,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
二、继续实施降消项目,为产科建设提供支持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控制在1‰以下;消毒接生率≥98%;产前检查覆盖率≥95%;区、乡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基”)考核合格率≥80%。加强产科基本技能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开展产科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大比武活动。
进一步完善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明确各级职责,乡、村两级负责筛查高危孕产妇,并按照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转送至区级,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急救中心负责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抢救工作。
长塘卫生院为“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应进一步规范产科操作及流程,添置、备齐产科所需医疗设备和药品。
三、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工作
理顺卫生行政部门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按照省《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筹建一所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健全我区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今年要完成区妇幼保健院规划、设计等前期筹建工作。强化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妇幼保健人员技术水平。
四、继续实施妇幼安康工程
按照省卫生厅《省妇幼安康工程实施方案(20xx-2015年)》的要求,实施我区20xx-2015年妇幼安康工程。
妇科应急预案4
一、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会诊与抢救工作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产科质量高低最为直观的指标,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覆盖城乡的重危孕产妇会诊抢救网络,畅通孕产妇救助绿色通道,提高重危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医疗事故、保障母婴安全和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环节。为此,各单位必须进一步提高对重危孕产妇会诊与抢救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抓好救助绿色通道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产科管理,持续改进产科服务质量
各级助产机构要不断加强产科业务用房和设备的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致力于人才梯队建设,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促进业务素质提高和产科带头人的培养,提升对重危孕产妇的识别和抢救能力。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和职责制度,完善产科质量内部考评与监督机制,加强自主管理,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细化改进措施,持续改进产科服务质量。同时,要进一步树立依法执业、规范执业的意识,严禁未经审批超范围开展产科手术。
三、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协作与交流
市围产保健协作组要定期举办抢救成功案例报告会和死亡案例评析会,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制定科学干预措施,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市妇幼保健所要发挥好业务指导中心的作用,落实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定期举办妇产科技术培训班,努力提升产科技术服务水准。各镇卫生所要建立辖区医院妇产科主任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妇产科主任交流工作心得,探讨并制定影响孕产妇健康和产科质量稳步提高的干预对策,共建区域内妇产科主任互相协作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而上级医院相关专家尚未到位时,采取就近就急原则,协调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确保母婴安全。
四、开辟重危孕产妇抢救通道,健全抢救工作机制
1.各医院一旦接诊重危孕产妇应坚持“先组织抢救,再办理手续”的'原则,按照《x市重危孕产妇抢救预案(试行)》(见附件2)要求,立即组织院内抢救,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和市妇幼保健所、市人民医院(市120急救中心)负责人,并做好会诊、转诊相关工作。
2.需要会诊的,应及时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抢救。市人民医院接到会诊请求的,根据病情提出会诊意见,接到出诊请求的要立即出诊,并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市人民医院院内发生或急诊接入重危孕产妇的,要立即组织院内急救,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市妇幼保健所所长,根据病情组织院内会诊,确定是否需要上级会诊。
3.需要转诊的,要及时派车转送或请求市120急救中心接诊,转送时应携带重危孕产妇的病历记录、当地急救情况记录等资料,由熟悉病情的医护人员陪送至目的地医院,并向上级医院医生介绍相关病情。市120急救车在出车接收重危孕产妇回程路上要及时联系落实好接收科室,安排好病房,提请总值班安排好相关会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医技人员。当重危孕产妇接入医院后,立即送入病房或抢救室进行抢救。
4.市人民医院(市120急救中心)要进一步配备力量,建立一支训练有素、反应快捷的会诊抢救综合专业队伍,完善各项应急工作机制,承担好全市重危孕产妇的会诊抢救工作。
五、加强领导,实行重危孕产妇会诊抢救管理问责制
1.建立x市重危孕产妇抢救工作领导组和专家组(具体名单见附件1),领导组负责有关重危孕产妇抢救的组织、指挥、协调、督查工作;专家组负责重危孕产妇的会诊、指导、抢救工作,根据统一安排,参加全市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年度校验以及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
2.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要按预案要求制订本单位的实施方案,建立由内、外、妇、儿、急诊科和检验科、ICU等科室人员组成的重危孕产妇抢救小组,畅通救助通讯工具,各医院务必于8月30日前将“x市重危孕产妇救助‘绿色通道’登记表”(见附件3)上报至市妇幼保健所社区保健科。
【妇科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停电的应急预案12-23
供热的应急预案11-14
医院的应急预案09-24
高考应急预案09-22
配送应急预案10-11
防寒应急预案10-16
煤矿应急预案10-31
环保应急预案11-30
触电应急预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