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的作文(精选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抒情的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抒情的作文 篇1
我的家在乡村,从外面看上去像豪华的别墅,在里面看上去有许多乡下人家在耕田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这是宋代的诗人范大成所写,在我的乡村常常会看一些这样的情景,虽然儿童不懂得耕田,也不懂得织布,那就已经会当家了,或者在桑阴树下学种瓜。太阳火辣辣的时候,那就是夏天,纺织娘寄住他们的瓜架,便唱起歌来,小狗被太阳晒到的时候,总要伸出舌头来,小狗热得时候,总要有水的地方晒太阳,真像一为“贵夫人”呢!
乡下的孩子,有时跟着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在小河里摸田螺,在池塘旁边钓鱼,在河里捉螃蟹等有趣的事情。乡下人们的菜园、果园,一到时节就开始丰收啦!菜园里的菜叶绿油油的.,果园里的果红里透绿的树叶钻出来,像小朋友玩捉迷藏一样藏起来,可爱多了!
乡下的俗习是在屋前搭一瓜架,让瓜腾爬上屋檐,当花儿落的时候,便结出青、红的瓜来,把瓜棚装饰得有声有色,把那门楼的一对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无比!
抒情的作文 篇2
有一个地方,给过我欢笑,也给过我痛苦;给过我希望,也曾让我绝望;给过我幸福,也留下无尽遗憾。有一个地方,埋葬了我的青春,埋葬了我的爱情,埋葬了我的梦想。我曾经非常痛恨这个地方,而现在我却常常思念这个地方。
今天,初三素质竞赛,我监考,在十二考场,上楼前,听见老同事说田市的学生在十考场。
开考后,处理完手头事务,忍不住行至十考场。看看满室的考生,没有一张熟识的面孔,看看座位编排表,没有一个熟悉的名字,不禁怅然,惘然……
可是,一缕思绪却飘到了田市初中……
那是一座古朴幽静的校园,进入大门,一条宽阔平坦的道路贯通校园南北,东边是大瓦房结构的的教师宿舍,每一排都有一个青砖砌成的圆形拱门,我们依次称其为一院、二院……直至六院,甚至七院,因为最后一排房子莫一年因特殊需要隔成了相背的两个小房间。每个小院各有特色,而我独爱二院。
延缓坡而上,进入圆门,脚下是一块大的青石碑,所刻字迹已记不清,只记得光滑平坦,每每吸引我闲暇时俯身去看。抬头是一棵长得茂密而精神的红叶李,再往前是两个长条形的小花园,自东而西,涵盖二院空地,花园的植物并不精神。后来我经常在花园里种些自己喜欢的蔬菜,种过木耳菜、生菜、南瓜、小青菜、油麦菜,还有丝瓜。我最喜欢的是丝瓜,精心照料,浇水、插杆,时时去看,一天一个样,有一天就呼呼啦啦地罩住了门前的天空,星星点点的开了金黄色的花儿,衬着翠绿的五角形叶子,令人赏心悦目,引得蜂啊、蝶啊不停地飞来。再过两天,有的花谢了,就结了嫩嫩的小丝瓜,我更勤快地浇水,天天察看,假如有一个不知什么原因忽然枯萎了,我会细细寻找虫子,惋惜半天。同院的张焕琴老师告诉我吃了丝瓜对女性的健康大有裨益,我愈发钟爱我的`丝瓜了。等到深夏初秋时节,丝瓜结得更勤了,我会选一些长得漂亮的送给邻人或朋友,也有其他院的同事闻讯前来采摘,因了丝瓜,我结了多少好人缘啊,也因了这普普通通的丝瓜,田市初中留给了我多少甜美的回忆啊!前几天还梦到我依然在二院的丝瓜架下说笑,花园里长着绿油油的长线椒和胖嘟嘟的紫茄子。
我们住在二院的第四第五两个房子中,封住第五个门,在四五两间房的墙上开一小门,打成套间,这就是我们的小窝了。既是办公室,又是五脏俱全的一个小家,很简陋,也很温馨。女儿诞生在这里,在这里一如门前的丝瓜,茁壮成长,健健康康,活活泼泼。女儿经常认为这里就是她的家乡,小时候常对人说:“我们三口人各有一个家,爸爸的家在相桥,妈妈的家在关山,我是田市的娃。”是啊,生养自己的地方就是故乡,而我曾经成长的地方呢?
路西边有一座实验楼。这座楼我不能忘记,刚上班时在一楼的教室上课,我记得经过的老师说我声音脆亮,可现在呢十多年一晃而过,声已低哑,音不再亮。实验楼的楼角在女儿玩耍时碰伤了她的额头,医生医术太差,至今伤痕犹在,留下对田市初中永久的记忆。还记得伤心时曾在实验楼昏黄的路灯下哀哀哭泣,无助无望的心情犹在眼前。
实验楼后边过去还有一排大瓦房作为教室。不能忘记教室前无数颗粗壮的桐树,高达、挺拔,春天时慢慢舒展的桐叶,一日比一日长大,开了粉色的桐花,颜色外浅里深,带着深深浅浅的小斑点,犹如美女脸上可爱的小雀斑,花蕊细长,散发着或浓或淡的清香,使我迷恋,一朵朵小喇叭样的花朵结成一团团、一簇簇,繁花似锦,在校园的天空中恣肆张扬,张扬成一片永不褪色的彩霞!留在记忆深处,思念、思念……
曾记得,在操场的树丛里,花园的浓荫处,采了大把的灰条菜、人蔊菜,洗净,用开水焯了,拌上蒜,淋上油,再放点盐,一盘清香四溢、令人垂涎的野菜就做好了。
曾记得,丝瓜架下的水泥板,男人们在这里下棋、喝酒,女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
曾记得,大雨中,小院里、操场上到处水汪汪一片,我带着女儿,撑着伞,叠一叶叶纸船,漂于水面,看着它们顺水流逝,流逝,一如生命中流逝的青春。
曾记得,教学楼上留下了多少的足迹,讲台上飘过我拂去的几多粉尘。课堂上、自习间,消逝了多少温婉的、急躁的、严厉的、平和的话语。还有与学生或亲近、或师生、或对立、或朋友的关系,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
曾记得,操场上,黑暗中、月光下,坑洼时、泥泞中,查宿舍的脚步从未停下,为未回宿舍的学生担心,为不听话的学生生气,为晚间生病的同学看病,一幕幕,一场场,如电影的蒙太奇永远定格在了记忆的深处!我知道,我的那些同事还在重复着那些看似平凡的工作、琐碎的生活,他们也许已经倦怠,可是却令许多离去的人怀念!记起卞之琳的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时光如水,一晃,与田市一别已四年,时时想起,因为那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十年,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抛洒给了田中,有笑有泪,有苦有乐,难以忘怀。五一时曾回去过一次,内心既有激动,又有羞怯,房屋静立,小院犹在,物是人非,感慨万端。
我是一个念旧之人,也是一个多情之人,我关心与田市有关的一切人和事,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我把自己的青春给了田中,于是,常常,思绪飞扬,飞越时空,于梦中一晤,聊以为慰……
抒情的作文 篇3
默默地托看腮部又很想她
挽留昨天那个清雅芬芳的遐想
再想去品尝品尝那个如火如荼
被阳光辐射过幽香飘逸的季节
缤纷斑斓的童话
从此
也朝优美的蓝色流向遥远的白帆…
昨日的春、昨日的夏
该是写满如花如血、充满朝阳的梦幻
二十个不知昼夜的青春
也曾为一朝一夕的朝霞、黄昏翻译过
数不清的奥林匹不清的奥林匹克的梦境
属于我锦绣的背景
属于我如饥似渴的追求
吉它
也为她颤掷过方刚粗犷的气韵
青春的绝唱
于是就悄悄地流露炽热、
向往着绿的林海…
从此再从此、
逝了再诞生。
生活
捕捉的不再是缠绵的哀怨
人生
塑造的应是叱咤苍穹的征帆…
此刻就在此刻
徘徊的`昨日、破碎的梦容
正在重新地构思着升华的《蓝色多恼河》
的确
昨日的芬芳
在今天琢磨中
添上几缕无法诠释的微笑。
抒情的作文 篇4
曾以为自己够酷,够冷血,再伤感、再悲哀的事都不会掉一滴泪。但在初离家门去异地求学的那一次,我哭了。
其实我并不比别人多一分坚强,少一分多愁善感。只因为在家那个避风港湾里,没有严寒酷热要我去遮挡,没有狂风暴雨要我去承受。而在离家的几十个日子里,我才真正初尝了人间最牵肠挂肚的思亲想家的滋味。
电话那头只能听其音而不能见其人的传情方式,已不能满足我渴望见到家人的急切心情。我知道,家对我的吸引力太强太强,我已不能自禁。放国庆节假的那天,我几乎是拔腿冲向车站的。仿佛在那几秒间,车就马上会开走,抛下孤零零的我。车,终于启动,走得好慢好慢啊。经过两小时的行驶,终于到了汨罗车站,一下车我便急急忙忙往家赶。此刻,重重的`行李早已失去了应有的份量,一路上脚步轻快,微风凉爽,路旁的小草不断地招摇,舞动,仿佛在为我接风。近了,近了,更近了……离家还有数十米,明知道再高声大喊,父母也无法听见。但我还是激动地高喊:“妈妈,我回来了!我回来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门被我迅速地推开。爸爸一见是我,连手中的书还来不及放下,就急忙迎上来喜悦地喊了我一声,并接过我手中的行李。紧接着,妈妈跑出来了,连奶奶也踮着小脚,颤巍巍地走出门来。这时,被家人簇拥在中间的我,真想大声说一句: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这时,奶奶拉着我的手问:“你在那儿过得习惯吗?”“和同学相处得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回答不过来,只好点头,摇头。看着奶奶笑得合不拢的嘴,我也笑了。不久,一桌丰盛的饭菜摆在桌上了,热气腾腾,香味阵阵,引诱得我好几次咽口水。一家人围着这一桌丰盛的饭菜有说有笑地吃起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不停地往我的碗里夹菜。妈妈的手艺真好,再坚强的减肥决心也控制不了我的食欲,狼吞虎咽的一气吃了三大碗。饭后,我走进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切是那么亲切:那床上的大布熊,那一尘不染的小书桌,还有那告诉我起床的小闹钟……回家的感觉,真好!
假期是美好而短暂的,得返校了。但我很高兴。因为这几天在家的日子,使我弥补了对亲人思念的空白。
这就够了,何况我要归去的那个地方,也是我心目中的另一个家。
哦!我又“回家”了……
抒情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并不是繁华的大都市,也不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区,她只是一座雨中的小山村……
春姑娘刚降临人间时,细雨就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这时的雨就是报春的使者,报告大家春天到来的好消息。那雨,细得似牛毛,似蚕丝,慢慢地、轻轻地浸入大地。远处的房屋,在雨帘中,恰似笼罩着一层银纱,让小山村充满了神秘,这时的小山村像一位村姑,露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怯……
夏哥哥来到人间时,一切又是另一番景象。一阵乌云之后,紧接着电闪雷鸣,黄豆大的雨滴从天而降,风声,雨声,雷声,交织在一起,像在演奏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大地被雨水淹没,分不清哪里田地,哪是道路。雨越下越大,仿佛一切都在接受洗礼。然而雨水过后,一切又历历在目,这时的天更蓝,山更青,空气更清新宜人。庄稼和绿树更加葱郁,小山村又露出了她丰腴的肌肤。
淅沥沥,淅沥沥,不知不觉,秋雨带着几丝凉意,伴随阵阵秋风,翩然而至。这时的.秋雨,像一位魔术师,舞动着魔棒,给庄稼披上金灿灿的外衣,让果树结满金黄的果实。稻穗和果子在秋雨中轻轻地点着脑袋,仿佛表白着自己:“我一定会用丰收的喜悦回报勤劳的乡亲!”
冬天,小雨掺杂着雪花,带着丝丝的寒意,轻吻着人们的脸蛋,抚摸着女孩的秀发。此时的雨,让家乡的小山村又恢复了宁静与沉默,仿佛正凝聚着奋发的力量……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家乡的雨,她仍然在不断地下着,下着,轻声地诉说着对小山村的热爱和依恋……
抒情的作文 篇6
做任何事都要明确目的,写作训练也是如此。优秀的写景抒情文章,一般说来,总是用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图画,表现美的感情。写好写景抒情文章,需要具备美好的情操,较强的审美能力。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写景抒情的写作训练,应当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
写景抒情文的写作,包括立意、谋篇、结构、语言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在阅读中看到一幅美的图画。要能够用语言描绘出一幅美的图画,首先要在脑子里形成一幅美的图画,这就要借助于观察。(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想象,但归根到底,想象还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
观察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科学的观察,一种是审美的观察(观照)。前者的目的,主要是在把握事物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探求事物的本质,因而在观察中往往伴随著名理的思考,同时须尽可能地排斥主观感情的干扰;而审美的观察,则是为了“发现”适合于表达主观感情的事物的美的形式,因而在观察中往往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同时会暂时中断抽象的名理思考。写景抒情文章,要求我们能够准确地把握景物的特征,主要是其形状、色彩、运动状态、空间位置方面的特征,因此需要我们借助于科学的观察,这样才能使景物描写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才能改变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泛、套话连篇等毛病。但是在为描写景物所进行的观察训练中,我们决不能停留在科学观察之中。因为科学的观察往往带有较强的分析性、解释性,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要的。但在景物描写中,则可能使景物描写失之琐碎,缺乏统一的鲜明的意象。
按照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观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仅具有不同的形态、色彩、运动状态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且具有各不相同的“力的模式”(这个“力的模式”是以上各种因素作用产生的“综合效应”)。“象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软弱和坚强,和谐和混乱,前进和退让等基调,实际上是一切存在物的基本存在形式。”比如崇山峻岭、危岩劲松、闪电雷鸣、大漠长风这些具有“阳刚之美”的景物和清风明月、幽林曲涧、弱柳柔丝、杏花春雨这些具有“阴柔之美”的景物,实际上就具有截然不同的“力的模式”,因而具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性。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具有的不同的“力的模式”,不同的表现性,培养他们对形式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审美观察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能形成审美的构成意识和构成能力,也就是在感性形式上统一为一个有联系、有意义的整体的意识和能力。这样,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景观,他们才会发现由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构成的具有鲜明总体特征的完整、统一的画面。人们的视知觉具有要求简化的倾向,当知觉对象符合这一要求时,才可能产生美感。因此在审美观察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画面,才是既真实,又美好的画面。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力。审美观察,是一个“物我交流”的双向过程,人们又称之为“审美观照”,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情感的活动。首先,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动力功能。学生如果缺乏观察、审美的兴趣,就不可能开展任何审美活动。事实上,热爱大自然是学生的天性,这是我们组织学生观照自然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介绍与某处景物有关的往事、历史传说、故事,引发他们特定的情绪记忆,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审美观照。其次情感在审美观照中发挥着定向和创造功能。当我们带着特定的情感进入观照时,这种情感对外界景物就会产生一种选择作用,甚至变形作用:那些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才得以进入知觉范围;一些不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的景物,由于知觉的完形作用,在经过变形作用后(变得具有相同的“力的模式”),也得以进入知觉范围。而且,由于情感的激发、启动,以往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景物的意象,也可能加入其中,从而使得由这些意象组成的知觉形成具有鲜明的总体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成为主观感情的象征物。这样的画面,便是由情感定向、一创造如来的富有生机的完美的画面。比如同一处荒园,用科学的眼光看,它确实是杂草丛生,断瓦残垣,不堪人目;但是如果它和学生们的童年趣事联系在一起,他们就可能有意无意地不提那些不堪入目的景象,而大写特写蟋蟀在弹琴,小鸟在歌唱,甚至把某处公园中的一些景物的形象移花接木地加到了他们心爱的荒园上,那破败的老屋会显得古色古香,那杂草丛中会散发出泥土的芬芳。这样写从科学的眼光看是不真实的,但是在他们的眼睛里,记忆中却是真实的;它所表现的孩子们的那股热爱童年生活的感情却是真实的。
当然,激发起学生的特定的情感进入审美观照,这情感首先就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诚然,积极美好的情感决不是单纯在写作中能够培养起来的,它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但是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文章,把它作为发现美、创造美的一个过程,也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除了上面所说的在进入观照之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而外,学生的心灵、情感在观照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净化和升华。当我们引导学生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在观照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时,当我们沉浸在自己所创造的美妙境界之中,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时,“我们不再生活在事物的直接的实在之中,而是生活在纯粹的感性形式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所有的感情在其本质和特征上都经历了某种质变过程。情感本身解除了它们的物质重负。”培养这种脱俗的情感,超越精神,达到人生的审美化,如上文所说,是审美教育的又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
以上说的是,在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观照中,可以发现、创造出一幅富有生机的完美图画,这图画,用美的语言描述出来,就可以构成较为理想的写景抒情文章。这个过程,同时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如何运用语言准确地描绘形象,表达感情,这里面也包含着美育,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简单地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和艺术鉴赏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有大量的写景抒情散文。对于这些艺术精品单纯作理性分析,讲清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哪些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显然是不够的;一味地让学生诵读,或者笼而统之地称赞它们是如何美妙,学生也听得有限。我们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先要求学生体味作者所描绘的境界,给我们怎样一个总体印象。优秀的写景文章或片断,用笔可能有繁简之分,但是都能给人以鲜明的总体印象。
比如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对烈日和暴雨景象的描写和鲁迅先生《故乡》中关于月下西瓜的景物描写,前者有如繁笔画,后者有如简笔画,但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都是鲜明、深刻的。在把握总体印象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多角度描写以突出这一印象的,这样似乎更符合观察、感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写景作文的正确途径。然后,我们可以通过表情朗读,最好借助于电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描绘的境界,从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补充画面中所没有描绘的部分。比如在《小石潭记》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出作者描绘的清冷幽静的境界,并且体会到这样的境界,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郁郁不平的心情。那么试想我们有朝一日前往小石潭,寻访古人遗踪,当会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观赏今日小石潭,又该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样便把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绘画、摄影等艺术都极讲究构图之美,讲究通过经营构造更好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比如同样是为树人堂拍照,站在它的脚上,采用仰视角度,让它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让它沐浴在灿烂的霞光之中,它将显得更加宏伟壮丽;而站在远处,采用平视角度,那就取决于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最好还得“亲临现场”,和学生一同“下水观察”。中国古代绘画,很讲究所谓“以实带虚”、“以虚补实”,以收到以少胜多,深化意境的作用。南宋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他的绘画总喜欢在画幅上留下大片空白。但是在观赏者眼里,这一片空白却不是一无所有,它可能是云雾环绕的远山,也可能是烟波浩淼的湖水。
高明的剪纸艺人几剪刀便可完成一幅神奇的人物剪影,但是让我们看到的,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廊,而是一个神态毕现的人。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作者以有限的笔墨,描绘出了对象的主要特征。“关于事物特征的记忆表象,是与整个事物的记忆表象相结合,并且作为这一结合的突出部分保留在头脑之中的。因此当人们有机会被唤起这特征的记忆时,也就必然联想起整个事物的表象”。所以作者所描绘的有限的“实景”,才可能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补充作品中留下的空白和没有表现出的部分。而这样的作品,更易于引发观赏者的审美创造欲望,因而也更具有美感。课文中的写景抒情散文,也不乏这方面的例子。比如《小石潭记》中作者无一字写水,但是我们在阅读、想象中却能够感受到那游鱼、细石,无一不是处在清澈见底的潭水之中。当然,阅读教学和艺术鉴赏的艺术精品,出自名家之手,不是学生们一朝一夕的功夫便能模仿到的,但是在阅读欣赏中可以培养起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出审美创造的欲望,这已经不是仅仅有利于写作的事了。总而言之,美的事物要美的心灵去发现、创造,而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又将创造美的心灵。我们认真地指导学生写好写景抒情文章,便是在实践着这一真理。
下面请欣赏一些例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例文【1】
一夜细雨,天空阴得几欲滴 水。
在空蒙的氤氲尽处,一缕荒烟,几点残红。那绺早樱,缓缓飘入泥沼,发出零丁的叹息,偶一寒鸦点水而过,却被风中发出的声响惊得高飞。
我站在车站前,心烦抖去落在发捎的雨丝,接连几天的细雨和几场考试的失利让我不由得心烦气躁,仿佛是为了我的坏心情应景一般,雨似乎刚才更大了。
风把我身后的咳嗽声吹得七零人落的,仿佛满地碎金。我下意识地回过头,一个身高只到我肩膀的小男孩和一个白发零星的老人。大概是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吧,我暗想,小孩懂事地从老人手中拿过书包,背在背上,然后搀着老人,动作利落,我不由得一震,小孩没有说一句话,可他关切的心情已经传到了我这个旁观者的心中,一股暖暖的亲情。
“啊,对不起。”伴随着后背一阵冰凉的触感,一声道歉在我身边响起。我诧异地回头,一个中年的妇女正在收起她那把边角有些磨损的伞,一边朝我抱歉地笑笑,她提着一个满满的茶篮,带着满足的笑脸,从她身上几乎看不到等车的焦急。再次与她目光相接,我似乎看到妈妈在油烟浓重的厨房中做菜的身影。我突然有股流泪的冲动。
我总是如此,每每遇到点挫折就满腹牢骚却忽略了自己一直被温暖的亲情所环绕,餐桌上美味的饭菜,是妈妈常给我的好心情,闲谈时的一个笑话,是爸爸给我的.一个好心情。在亲情的培育中,这样的好心情难道不足以驱散我心中那点不如意吗?
我们的生活中,这样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心情的事俯拾即是,只是你未曾发现。当我们在风雨中忧郁时,不要忘了雨过天晴天际那抹能够带给你好心情的彩虹的美丽。当我们在失败时,更不能忘了在心中默祷我们能拥有一份好心情的亲人们。
随着人群中一阵低低的欢呼,随着最后几滴雨丝上方彩虹的浮现,公车来了,每个人都满怀笑容地上了车。我整理一下思绪,准备用笑容迎接等待我回家的妈妈。希望我的笑容,能带给她最好的心情。
例文【2】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就好像在四季的轮回里,数着划过曾经的触动。
当你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我不是自然的主宰,我不要深逼无奈下轻言放弃的冲动。我愿在人间的最高境界同流合污。我想出淤泥而不染,曾经,俯下聆听,未来,清白安静。 如果,雨划过天际,我听得到,那便是人间的佳音,如果花开花落的瞬间,我可以抚摸,那便是最柔和的感触;如果,俯下身,在微润嫩绿的草地,花开便是在世间繁音杂扰下的心之音乐。 小时候,对于一个未知而好奇的女孩,可能对于美的憧憬才是真谛吧。我喜欢奔跑在自然的怀抱。对于花开,有着迫不及待的绽放。我总是俯下身,将关靠近花瓣,可能花开没有声音,但我总愿傻傻等待。花开了!不,那是雨滴落的声音;不,那是蟋蟀们的咏叹调;不,那是泥土融入大地的声音。我总会抱着一颗失望的心离开,那时,我满足了内心的劝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一天天长大,我渐渐思考,渐渐回忆,我爱上了静听花开的声音。
那是心上所容的美妙。我想静下心来,在万千声音的杂合下,我逐渐寻找到真正拥有绽放的姿色。那声音是在自然界坚定自我的独特,花可坚定自我,我可静心聆听,我愿仍然为心中的花儿染色,花开花落随心。
踩在成长的路上,我步入了我所期待的初中,可能,初中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在形形色色的路人中,有缘分将我们拉拢,我们将面对的是深渊的题海战术,我们将面对的是压力大的攀登,我们将面对的是对品格的考验,对人生路上的理解。诚信为本,在万千的考试卷中,我能做的是独立思考,真我发挥,只想发挥真我风采。在学习生涯中绽放默默的花儿。在万千的玩乐中,我能做的是忍受心中难咽的耍心,我应静下心来,钻进学习的苦海,打开窗,望见草丛中的那朵花儿。谈前途,因遥远而渺茫无助,我明白了只是做好自己,默默聆听属于自己的声音。在学习中,找到我的爱好,我的方法,想起排除杂念的淡泊,我的人生又迈进了一步。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更学会了低头为时代发声,花开花落是兮依我绕芬芳。
你可能听到的是备战中考的我们,可我所展望的是那个明天。对于一个未真正认知过社会的我清愿期待。我只想带着心,随着步伐去感受这样一点充满禁锢的社会。我愿默默待在那个角落,照亮那片属于我的天空。我不能掌控人心的变化,但我可以让自己澄净芬芳;我想未知的明天神秘莫测,但花开花落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愿清愿期待。
成功的花,人们只会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花开了,美妙的音。
【抒情的作文】相关文章:
抒情作文【精选】08-29
抒情作文(经典)01-30
抒情作文07-21
(经典)抒情作文10-21
抒情的作文(经典)12-23
抒情的作文【精选】04-14
(精选)抒情的作文07-20
抒情作文07-20
[经典]抒情的作文01-05
抒情作文(精选)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