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

时间:2022-08-26 09:30:58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精选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精选5篇)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1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谢爱娥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05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02年,谢爱娥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谢爱娥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谢爱娥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谢爱娥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谢爱娥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谢爱娥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谢爱娥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谢爱娥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谢爱娥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谢爱娥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谢爱娥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谢爱娥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爱娥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谢爱娥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2

  贺星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在大学毕业之后主动放弃了留成工作赚大钱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乡村医生。守着黄土,守护乡亲,一守就是18年。

  贺星龙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当初,贺星龙考上了卫校,但三千多元的学费让全家犯了愁,母亲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302元钱。就在贺星龙以为求学梦要破灭时,善良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你家三十,我家五十,把他送进了学校。对此,他明白自己这辈子都与家乡分不开了。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家乡乡亲的生活中去,是他人生价值的体现。贺星龙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将乡亲们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他面对生活工作上的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努力克服,是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得到了实现与升华。

  作为基层公务人员、组织工作者的我们,首先也要学会感恩。人民与政府信任我们,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我们要珍惜这份工作。党培养我们,交给我们知识与工作技巧,我们要懂得感恩,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群众,就像贺星龙一样,对群众毫无保留,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了解群众真正的所想所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认真思考,争取给民众满意的答复。

  组工精神还是不畏苦、不畏难的体现。基层工作常常是抹黑归,顶月行,对此我们要学习贺星龙的不畏苦精神,扎根于群众,不管环境的困苦,能够坚持信仰,坚持群众路线,只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初衷,我相信不管多累多苦,大家的心里都是甜的,都是幸福的。

  贺星龙“80后村医”感人的榜样故事让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与学习了组工精神,今后的基层工作中,组织工作里,我一定会树立坚决的心,时刻谨记初衷,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3

  我是一名乡村医生。为周围的乡亲们作预防保健,治病疗伤工作。我拖着重度残疾的双腿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我不平凡的人生。我服务于社会,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相反我的人生却是那样的精彩。

  1975年,一场萧瑟的秋雨后,我不幸患上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就再没有站起来走过一步路。贫寒的家境,苦闷、彷徨、无助甚至绝望伴随我度过了本该是无忧无虑,从满天真与童趣的'童年。

  也许是命不当绝,上天虽然没有给我一双健全的腿脚,却赐予了我能吃苦耐劳而又自强不息的好父母,我们真情无私的呵护,不向苦难低头的可贵品质,还有那些好心村民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开导,使我逐步走出了生命的低谷,特别是看书学习,驱走了我心中久积不散的阴霾,感受到阳光的明亮和灿烂。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开始尝试着自学。家里有《小人书》和一本撕的没有部首的《新华字典》。我就把《小人书》上的字一页一页的翻字典查找,找到后把拼音标到《小人书》字的旁边,然后一遍一遍的去读。不到半年我就认识一千多字。之后,我借来旧课本开始按照课本学习。

  这就是我自学的开始,从a o e开始念起,从一笔一划开始写起,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算起。学习使我过于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有了乐趣,当然这背后要付出比常人成倍的努力和辛劳。

  学习更给我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提供了对生存和生命进行深刻思考的营养,特别是我知道了许多残疾人的人生经历,贝多芬、保尔、张海迪,他们也是残疾之躯,处境也非常艰难,但是他们没有因为身带残疾就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迷茫不振,没有逃避现实,而是勇敢地直面人生,昂起头,挺起胸,自立自强,向命运挑战,向不幸抗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深深触动着我,感染着我,并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逐渐内化为我的人生信条:虽然身患残疾,但也要奋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不成为社会包袱、不成为家庭拖累的人。张海迪不是说读书可以给人带来生活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吗?那么小小的我就要为了自身“站起”、改变命运而刻苦学习。就这样,白日苦读,夜伴孤灯,七年辛勤自学,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

  知识照亮我前进的航程,信念赋予我攀登的勇气。1994年,我第一次走出乡村,远赴千里之外的省会石家庄,自费在一所医学院跟班学医。

  我想做一名医生,为老百姓治病疗伤,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石家庄学习了的三年里,我没有回过一次家。环境变化和身体残疾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功课的压力我要坚持顶住,迎头赶上。日常生活中,上楼下楼、打饭打水、洗衣服、上厕所等一些琐事,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我而言却是何等的艰难。但我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仍然以坚韧挺过每件难事,用微笑迎接每个黎明。

  我的学习成绩在全系也是很优秀的,教授们对我的经历既感到惊讶又很是赞赏。惊讶的是我的自学历程,赞赏的是我虽是自学,但成绩却一点也不比正式参加高考学生的成绩差。05—06我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优秀学生”的荣誉。

  三年寒窗苦,不付有心人,我拖着瘫痪的双腿,以一个跟班生的身份,圆满完成了医学大专课程的学习,留给老师和同学的是身残志坚的感动和优秀的学业成绩,留给自己的是沉甸甸的收获和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力量。

  踏着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我也回到了哺育我成长的故土。

  记得我刚回来就赶上夏秋季节时的腹泻流行,这种病几乎每年都会流行。原因就是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的不良。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有的人试着来找我看病。望着乡亲们那种期盼已久的眼神,我既是怜悯又是同情。他们太需要懂得医学知识的医生为他们服务了。我把带回的药品无偿的分发给了已发病的人们,然后向健康人群宣讲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腹泻流行期间应注意的起居饮食。人们很乐于接受我的宣讲。同往年比较,这一年的腹泻发病率明显的下降。

  开办诊所,对于一个靠手摇三轮车才能出行的残疾人而言,困难可想而知。办各种手续的周折,特别是开始资金仅有500块钱,所进的药品数量少,品种单一,每周都得往十几公里外的县城跑一趟进药,每趟都要花上半天的功夫。这里的土路并不平坦,斜坡坑洼随处可见。路上每逢斜坡坑洼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摇着车努力向前冲,因为只有靠这一点点的冲劲儿惯性才可能冲上斜坡,穿过坑洼,滑下来了还得再来一次甚至两次三次四次,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即使在冬天也累的浑身是汗,好多次赶上手摇车坏了,不管寒冷、暴雨还是狂风,就只能在路边等,等着路过的好心人来帮忙推一推,或者给家里报个信儿……命运是不公的,生活是无比的艰难,但是我没有因此而流泪。当手摇车坏了,有人路过时我还是以微笑来邀请帮忙,决不把痛苦与无奈表露在外,因为我不愿意在人们的同情中活着。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4

  盛伟,男,45岁,中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姜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25年。

  一、子承父志,服务乡邻

  我的家住在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地广人稀,卫生室服务的辖区内有十多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极不便利,道路崎岖,广大人民群众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的人为了拿一点要就要走一个多小时,看到这种情况,我立志当一名医生,从而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1988年9月,我进入平邑卫校学习,毕业后,就回到了姜庄村父亲的诊所,我父亲是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他老人家大半生的精力都用于基层的卫生工作,无数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工作者。2000年秋查出肺癌,仍坚持工作了六年才退了下来。正是父亲的影响我才选择了乡医生涯,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西岔村的徐孝海,他一次去诊所给家人拿药,我看他眼睑浮肿,面色牙龈苍白,我问他是不是有身体乏力,尿血史,他反问我怎么知道的,后来我建议他去医院检查双肾结石,右肾已无功能。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盛伟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风雨行医路,培育杏林花

  到了1996年11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1996年11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他乡医,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一心一意,情系群众

  当年,辖区内老山顶村有几十户人家,地处一座山顶之上,没有乡医,那些年老体弱或稍微病重的,我就要出诊,需要走十几里山路,每年都要上山出诊百余次,无论是下雨下雪,白天深夜,摔个跟头,擦破点皮,更是家常便饭,记得1996年冬天夜半,老山顶的盛文山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我连夜赶往山,顶经诊断患者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发烧39度,我立即给他输上液体,并帮助抬下山送往镇医院。当夜进行了阑尾切除,当夜回到家已经凌晨2点了。

  也是1996年的隆冬,当年还在老山顶居住的谢恒英老人,她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多年,当时因急肺部感染好,持续高热,家人极力反对下山诊疗,我连夜到白彦镇卫生院咨询了医生在山上治疗了两昼夜,老人终于转危为安。下山的时候摔进了沟里,断了三根肋骨。

  记得1998年3月的19深夜,村民程学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了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带来现金把他送到了白彦镇卫生院连夜做了手术,我到家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23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25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阵地,无悔人生

  在现今医无悔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二十五年如一日我坚守在姜庄流域这片热土,把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期间我经历了太多的变故,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同时也获得了众乡亲的呵护和肯定,更获得了卫生行政部门的无数次的奖励。也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和成就感。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和曲折,为了山区的父老乡亲,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5

  最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播出了最美乡村医生的事迹,他们都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为边远山区的广大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乡村医生是李前锋和居马泰。

  横县大浪村扁担村医李前锋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药箱,一头拴着干粮,累了就席地而坐,渴了喝点山泉,身子虚弱的他十年如一日地在大浪村崎岖不平的山路间来回不停地穿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扁担医生李前锋身患尿毒症身体羸弱的他却在大山深处的乡村诊所坚守10年,让许多人为之动容。

  居马泰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居马泰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还有很多很多的乡村医生奋斗在帮助边远地区居民远离病痛折磨的第一线上,他们不辞辛苦,不怕困难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最美乡村医生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乡村医生简要事迹材料(精选5篇)】相关文章:

乡村医生的自我鉴定08-23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08-06

志愿者简要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08-09

最美医生先进事迹材料08-07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15篇08-09

优秀医生的事迹材料范文(精选5篇)08-11

医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7-27

乡村青年教师事迹材料(通用6篇)08-24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5篇)07-23

十佳医生事迹材料(精选5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