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作文

时间:2024-02-07 10:30:24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节日的作文(汇总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节日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节日的作文(汇总9篇)

节日的作文 篇1

  我一心想建立一个捐献节做梦的时候都有梦到过,这天人们在干什么、聊些什么.甚至下课时和同学们聊天时,都会聊到这个“捐献节”,有一些同学问我为什么老想着“捐献节”呢?这还得说来话长。

  因为自打爸爸带我去看了关于给与山区的小朋友们帮助的视频时,我才知道,原来山区这里的小朋友们这么贫困:每天凌晨一点钟起来去学校上学,甚至早饭都来不及吃,就要去爬一到五座山到唯一的一个学校,一点儿都不像我们六点半左右起床,还有足够的时间吃早餐,所以我决定要建立一个捐献节。

  在捐献节这一天,每一户人家都会做一个爱心捐献箱放在自己的家门口,上面写着:爱心捐献箱,给山区的`小朋友们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家园,给他们一个干净而快乐的学习时光吧! 一个星期后,人们把这些钱捐献给山区的小朋友们,而那些小朋友们收到的礼物,非常开心,并且利用了这些小小的礼物。

  人人都难免会产生一些困难,我们送给他们的小礼物,就代表着我们的一份小小的爱,有时候只要有那么一丁点儿的付出,你就会有回报。在这天人们的回报就是:感受到了爱的味道和传播有爱的正能量。

节日的作文 篇2

  今天,天气很冷。早晨,我刚起来,妈妈就对我说:“亮崽,中秋节快乐!”吃过早饭后,妈妈先到外婆家去了。我抄了两页《三字经》,写完了语文家作,然后和爸爸也赶到外婆家。外婆给了我一个月饼吃。小表姐陪我一起玩。午饭时,我对大家说,我语文考了95分,数学98分。大家都夸我聪明。下午,我到姑姑家看奶奶,她也给了我一个月饼吃。

  今天,我过了一个快快乐乐的中秋节!

节日的作文 篇3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沉浸在一个欢乐节日气氛之中。我在春节里过得快快乐乐,因为我们在一起放鞭炮!

  天一黑,大家拿起鞭炮,点了一根香柱,一点,大家急步走回原地,捂住耳朵,“乒乒乓乓……”我魂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整个人还安恙无事,我心花怒放,也与别人凑起热闹,“乒乒乓乓……”声音彻夜不绝,每一户都通宵灯火!一会儿,鞭炮全被放完了。只好拿出一箱烟花来放,别看这么一小箱烟花,它威力可强了,第一声就把我吓得目瞪口呆,我自言自语说:“这么小箱烟花威力这么大呀!”烟花声音个个不同凡响,形状不一真讨人喜欢!我又拿出似棍子烟花出来放,“吱吱吱吱……”一种黄色小东西飞出来了,“哇,好美啊!简直是神仙放烟花。我对这烟花刮目相看了,还对它赞叹不已。我一根接着一根放,各种烟花五颜六色,这种烟花爸爸买得最多,真是心想事成啊!

  这个春节我过得兴高采烈,烟花与我成为了好朋友,我还把烟花当成亲兄弟呢!

  春节,一个快乐节日,让人喜欢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春节快到了,我会热烈迎接这美好节日!

节日的作文 篇4

  我最喜欢的节日有很多,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

  春节贴春联;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重阳配茱萸,这些都是重要的节日。

  过年时,我总搞不懂为什么晚上8点或9点时,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还没来时,我们只放一点炮,然后去睡觉。睡到12点时,哥哥姐姐叔叔阿姨来了后。这时,爸爸妈妈就要叫我起来,哪怕我没睡醒,也要起来。但让我高兴的是,他们可以发红包给我,还能放很多花炮。

  还有端午节。端午节的粽子我不是很喜欢吃,但是粘了糖的我就喜欢吃。有时看电视时,我也会拿一个没粘糖的吃。

  中秋节的月饼可好吃了,月饼的味道有很多,有鸡蛋味,菠萝味,橙子味,橘子味,苹果味……但我最喜欢的是草莓味,因为草莓味非常甜,它里面的`果酱是黄红色的,但吃起来确实是草莓味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好玩啊!

节日的作文 篇5

  过 年

  我们家乡有两句俚语,“正月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这话乍一听有点无聊,细想起来挺有意思。这是人们对过年的一种心里念叨。过年就那么短短的几天,得好好过,过出个名堂来。

  小时候好奇,总是傻不即的问老年人,谁兴下这过年?老年人有笑我的有骂我的,说我问下这啥话?年么,是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兴下的,谁说的清?我还问,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没兴年咋过?老年人就说我净问些淡球话。

  过了73个年了,细想起来,年过得糊里糊涂,只是跟着感觉走。

  后来知道过年是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的,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采用公历(即阳历)计年,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至于怎样过年,还是老人说的那话,“十里乡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讲究。过年就是过讲究。热闹只是过年的外在形式,而祥和的内涵就很丰富了,包括过去封建迷信的东西在内,无不是讨个大吉大利。

  小时候爱过年,因为“过年好,吃白馍砸核桃”,还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哥哥弟弟放鞭炮”。一年到头了,辛苦了365天,趁过年蒸白馍犒劳一下自己,让身心舒服几天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吃年馍是有很多讲究的,好像年馍完全是为了敬神。第一锅馍蒸出来,先给先人献上;初一早上的煮馍面(饺子和面条)也要先分别给灶爷、土地爷和先人神轴献上,人才能端起碗来吃。人吃毕了,神的饭凉了,要撤走,得给神磕头。神是啥,谁也说不清,也似乎没有必要说清,就犹如我们现在的祝福一样,真的能够“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吗?敬神就是敬人的那颗虔诚的心。包括那凄厉啪啦的响炮,也赋予了一种神念。三十下午,先在门前响一串鞭炮,以示自己家开始请灶爷、敬先人了。也向神打招呼,开始过年了,求神保佑,大吉大利。敬先人的仪式特别隆重,因为那是祖宗三代之神位,神前摆了各种各样的祭器,点燃了蜡烛,满屋里顿时香火缭绕,年气升腾。谁家的日子过的像个样子,全看先人神轴前的摆设和香气升腾。正月初一早,自家门中的后人们一夥一夥的来拜祖先,香炉中的香火不断。接着四邻八舍的来,也是先给先人上香磕头。我家是小户,每年去六爷家拜先人,父亲领着我们。那年六爷家的拜客特别多,父亲对我说,你看,神轴上的先人都高兴地笑呢。我往上一瞅,啊的一声,先人的画像真好象在笑。我没有料到,第二年春节,我家也开始服侍先人了。为此,父亲艰苦了奋斗一年。春天备木料,夏天打胡基(盖房的土坯),秋季割篓苇,赶冬季在我家院子对沿盖起了服侍先人的一间厦房。我家穷,请不起画匠为先人装裱神轴,父亲就在街上请来一幅只有排位没有画像的.现成的神轴。过年时,我家也香火缭绕起来了。我老记着他那句话,这才像个过年的样子。

  后来逐步有了“革命化”这种说法,我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仿佛觉得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过年的旧习俗在这种革命化的过程中渐渐淡化以至消失。记得生活困难那几年,春节蒸的是白苞谷面馍,锅里熬的是萝卜白菜,连人老几辈敲的那老鼓也销声匿迹了。按说对联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却也不贴了。先人的神轴挂到了房梁上。可是奇怪得很,年气却未消。我记的很清楚,我们那个生产队的队长领着干部排住门儿给社员拜年,这可感动得社员不知说啥好,只有满村里的笑声。队长是社员整天见面的官儿,虽说很小,却贴着大家的心。他们大娘大婶地叫着拜年,意味着社会的平等与和谐。那个时候社会竟那么样的稳定,人们安贫乐道,不嫌家穷,只求国安。队干部拜年之后,社员们紧随其后,一群一群地串家走户拜年,全村人的心都牵在了一起,那年真够革命化的了。记得我还写过一首小诗,其中有这样两句:“初一虽无饺子面,照样开门迎生产!”

  我当兵以后,过了好几年革命化的春节,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中国人的过年是永远打不倒的,那名目繁多的各地乡俗,只能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让年过得更热闹更有意义。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家搬进妻所在的“陕拖厂”的家属区。头一年春节,我就见家家户户辞旧迎新般的把屋里收拾得漂漂亮亮。我当时就纳闷,干干净净就行了嘛,何必如此讲究呢?工人们说了,每年正月初一,厂领导都要来工人家拜年,谁家都想在领导面前挣个面子。再说了,领带见每个工人家庭幸福的样子,还不心说自己领导有方吗。当时有这样一幅对联 :“厂兴家兴年年兴,你笑我笑人人笑。”我是县广播站的记者,当时有种强烈的感觉,工厂给过年赋予了新形式。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一篇春节专稿《工人们的正与初一》。接着我又去农村采访。一位区委书记却给我介绍他们破四旧的经验。他说农村过年还有小孩挑灯笼。我说挑灯笼有什么不好?那书记瞪着眼看我,好像在说我这个记者是咋当的,咋这水平?我见他身旁有收没来的灯笼,就拿过来一只指着说,何不在灯笼四周写上革命的新内容呢,比如抓革命,促生产。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形式吗?过年不在形式,全看我们怎样引导群众,除旧布新。图个喜庆总是没错的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地的年俗早已被淡化了。如今过年确实是过富裕呢过热闹呢,有着那种太平盛世的年味。吃的越来越讲究排场,穿的越来越显得张扬,玩的越来越实现时兴。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年夜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年确实好过了,却过得让人无法捉摸,不知道咋过着好,总觉得自家缺点什么。前些年,“春晚”还能留下几首流行歌曲,一些“小品”让人难忘,而这几年也不知咋了,越来越不景气。似乎整个热闹、奢华、宏大和闹着玩冲淡了春晚的内涵和主题。犹如过年一样,春晚不应当背离民族的传统的有文化内涵的这样的正而八经的主题。

节日的作文 篇6

  一年当中有许多快乐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可我觉得最快乐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时我国传统的节日,就像欧美人过圣诞节一样,非常隆重。

  每逢新年这一天,我们一家人就会早早起床,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到了上午,贴对联、扫尘,忙得不亦乐乎。而我拿着一张“福”,东走走,西走走,左瞧瞧,右看看。待到爷爷贴完对联后,我拿起胶水,把它给正着贴,爸爸看到了,急忙把它撕下来,告诉我福要倒着贴,这样代表着福气已到,我听了,便把福倒着贴。

  下午,爸爸把馅和好,妈妈也正好把皮买回来了。我们要干什么呢?当然是包饺子了。我现在给你普及一下饺子馅的寓意:芹菜馅—即勤财之意故为勤财饺、韭菜馅—即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白菜馅—即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而我们要包的是韭菜馅的。

  在包饺子时,爷爷拿出几枚硬币,妈妈剥了几颗花生米,爸爸掏出了糖。如果吃到了花生将好运到、吃到了硬币将财气涌来、吃到了糖生活将甜甜蜜蜜。

  我发现,爷爷和爸爸包的像金元宝,一个一个玲珑小巧、漂亮形象生动。我和妈妈包的就好似农田上的麦穗,棵棵颗粒硕大,有犹如水里的小鱼,可爱极了。

  吃饺子了,我们一家人围坐着,欢声笑语的谈论着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忽然,爸爸叫了一声:谁放了一颗白巧克力在这饺子里?我默默地举了手,但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为了让白巧克力的洁白来清理一年之间的灰尘而已。这时,大家都哈哈大笑。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剧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内容可真丰富呀!有美轮美奂的歌舞;有让人心惊肉跳的杂技;有让人哈哈大笑的小品;有妙趣横生的相声;有让人拍手叫好的魔术表演……

  快要倒计时结束时,我和妈妈跑上楼顶。只看见一束束耀眼的光线飞上天空,“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线突然炸开,金色的、银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飞去,似一朵朵闪光的菊花,光彩夺目。太美了!太美了! 引信燃到尽头,顿时金花四射,就像五颜六色,闪着金光的鲜花,在空中绽放。“嘭”的一声巨响,烟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开五颜六色烟花,有的像流星徘徊在夜空,有的.像万寿菊欣然怒放,还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朵朵小花从天而降。可真美! 只听“隆”的一声,烟花飞上了天。在空中,烟花就像向四周撒满无数的晶莹艳丽的珍珠一般,天空顿时明亮起来。再往高处看,天空中不但有我们的烟花,还有别人放的烟花,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怒放的菊花,有的像流星雨……美丽极了。 美丽的烟花一下子喷了出来,它们有的成双成对,有的五颜六色,在天空中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最后一放时五六个金黄色的烟花喷了出来,它们像六七个亲兄弟围坐在一起,然后缓缓落下,好像一颗颗星星在闪烁、又像是仙女把花瓣撒向了人间的每一个角落。紧接着,第一颗、第二颗、第三颗、第四颗、第······一个个飞向天空炸开,一个比一个飞得高;一个比一个飞得远;一个比一个炸得响。一声声的烟花爆竹声掩盖了我和妈妈倒计时的声音。我高兴的呐喊 : 新的一年,我来了。

  新年就是一个令人快乐的节日,你们喜欢吗?

节日的作文 篇7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伴随着喜庆的乐曲,春节到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大年三十的早晨,我们早早地就开始贴春联、贴福字。红底黑字的春联,书写的都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和饺子。这时,窗外传来一连串噼里啪啦的响声。放烟花啦!我一边开心地喊着,一边跑向窗台。只听唰的一声,烟花炸开了,天空中洒下片片银花,幻化成一条炫目的银河,仿佛在一块深青色的锦缎上交织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把整个天空照得金碧辉煌,装点成了美丽的大花园。诗人所说的`乱花渐欲迷人眼就是这样吧?

  晚上八点整,我最爱的联欢晚会开始了。春晚的节目可真是丰富多彩啊!有动听的歌曲,有幽默的相声小品,还有见证奇迹的魔术大家一起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是欢乐的,是幸福的,春节多么美好啊!

节日的作文 篇8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家乡的元宵节》文彪)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家乡的端午节》钟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来了,身体也因为节日而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洗漱完毕,就帮父亲贴对联。搬一把椅子,放在门边。父亲上椅,手拿着红底金字的对联,我拿着透明胶,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对联。字上细小的金色颗粒粘在手上一闪一闪的,手变成了金手。往脸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脸,爸爸笑着说这儿来了只大花猫。大花猫的鼻子特灵,闻香而去厨房,这儿偷吃一块,那儿偷吃一片,弄得满嘴是油,大花猫又变成了一只馋猫。(《家乡的春节》杨威)

  除夕的晚上,我们小伙伴常站成一排,点燃手中的“银闪光”,看谁的闪得最高,谁闪得最亮。裹在“银闪光”外面的白纸唏唏地烧没了,火花四溅,手一绕,就变成一朵朵的小黄花,在空中绽放。有时,拿着“绳子鞭”(我们孩子自取的名字),边走边甩。一会儿画个圆圈,一会儿又笔走龙蛇,兴致而至,随心所欲。孩子们都成了天生的艺术家,天当帷幕,地当舞台,在尽情地表演,在尽情地享受。天地都吆喝起来,响起了轰轰的鞭炮掌声,划出了炫眼的礼花闪光。(《除夕之夜》卢彩云)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过年》付华慧)

节日的作文 篇9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了,我对它的了解绝不比孩子多多少,也就知道圣诞节会有圣诞老人唱着《铃儿响叮铛》的歌给小朋友送礼物这点,节日情结。查查资料或能对圣诞节知道的更多些,但似无必要,那毕竟不是我的祖国的节日。可商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的,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外商来华人数巨增,这圣诞节是他们一年中最大的节日,还能不疯狂采购?更加上国内的一些青年人借此机会也想“狂欢”一把,几日来商品及餐饮广告满天飞,似把国人无意地卷入了个与我们本不相干的节日中。

  老婆就是跟着“起哄”者之一,昨晚她神秘兮兮地躲在房间里不知在写些个什么。晚饭时她郑重其事地向儿子宣布:只要他表现好,今晚圣诞老爷爷就会来给他送礼物。我儿子是知道圣诞老人的,而且一直以为他真的存在。何况礼物对任何一个孩子都极具诱惑力,所以他表现的`真好,吃了一大碗饭,早早的上床睡了,就为等圣诞老爷爷半夜来给他送礼物。

  今天一大早,床上果然有一个大大的玩具,儿子欢喜极了,却被他妈强迫着念圣诞老爷爷给他的信(这就是她昨晚神秘的作品了)。儿子不识多少字,结结巴巴地念不下来,就让我念,家长之友《节日情结》。我乐得顺水推舟作好人,便学着老人苍老的声音把信念了一遍。信无非就是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听大人的话之类的内容,但这些我们平时对儿子的老生常谈一从圣诞老爷爷嘴里说出,那就是大大的真理,儿子听的直点头。哈哈,我那平常就爱瞎咋呼的老婆冷不叮地也来了个草船借箭高招,立擒顽皮的儿子于马下。

  人整日忙于繁多的事物中,有时是需要找机会轻松一下的。这就好比弯弓,一直绷得太紧会要断的。节假日是人们放松自己最好的机会,一是有空余时间,二是有借口,凡是节都会有个啥说法,你不用费心追问那说法的来源,跟着吃啊玩啊就行了。尤在当今,生活节奏比以前快了,疲惫的身心更要不时地放松。这点年轻人似比年老人更明白,他们不光过了中国节,还要过外国节。其或被人斥为胡闹,我却反以为这是找乐,一种既不妨碍别人,又能愉悦自己的找乐何闹之有呢?而象我老婆这样,能寓教于节目中,那就更是高人了。

  眼见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让我们抛下旧年的一切烦恼,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在新的一年里有更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