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的作文

时间:2023-11-12 13:57:32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我们的节日的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的节日的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的节日的作文(4篇)

我们的节日的作文 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作为中华民族最传统、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春节即将来临,它象征着团结兴旺,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了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见证了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在这个节日,由于亲戚们都要聚在一起,人们早早的就忙开了。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春节前几天就拉着我一起去超市、菜场采购年货。既要考虑到一帮小孩聚到一起又疯又闹地,得准备点他们爱吃爱玩的:又得想到大人们谈笑风声必备的瓜子、花生。这样一来,我们回来时,车上必定是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

  到了除夕夜,一切准备就绪,亲戚全都到齐了,一家人便围着桌子坐好吃团圆饭,大家个个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开饭了,一盘盘带着宁波气息的佳肴从厨房陆续端来——红膏呛蟹、新风鳗鲞、春卷等等。爸爸正和伯伯、叔叔谈着这一年来的事业、楼市、股市;妈妈正和姑妈、婶婶说着家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而我则什么都不管,一心吃着妈妈烧的美味佳肴。酒过三巡,大人们纷纷拿出红包派发给孩子们,这也是小孩子最兴奋的时刻!能拿到红包,孩子们个个嘴上像抹了蜜——“万事如意”“事业成功”“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等拜岁祝福的语言一句句从小小的口中溜出,一声比一声甜。吃完饭,一家人团团围坐,吃着糖果,品着茶,茶香弥漫,全家人其乐融融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手机里贺新春的短信更是络绎不绝。人们的手机不停地送出祝福,收到祝福,不亦乐乎,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到了12点,大家都会下楼放鞭炮、放烟花。一道道光划过天空,绽开一朵朵花瓣,而地上也是火树银花、多彩绚丽

  到了第二天,又得一大早起床,和父母一起去走亲戚,我们孩子便会跟在大人、长辈们旁边,向他们拜年、讨要压岁钱,这里一个红包,那里一个红包,不过一会儿口袋就被装得满满的,此时我们也会特别的满足和欢乐。在随后几天里,我们会走亲访友,好好地吃上几顿,把过去一年中不好的回忆都抛之脑后。

  春节旧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在新的一年里我祝大家将会以新的姿态出现,都能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我们的节日的作文 篇2

  “节日”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我们大家都很喜欢它。过去,我总认为吃好穿好有的玩就是过节日,对于节日的由来与风俗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总感到有些迷惘。

  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后,使我较全面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深刻了解到中国节日的发展及文化内涵,使我增长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并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历史而感到自豪。上篇《传统节日》一文,使我了解了春节、元霄、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使我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中篇《现代节日》一文,虽然每个节日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读后才真正了解元旦、三八、五一、六一节的产生和历史意义,使我真正了解我国对人权的尊重和对世界文明的容纳。

  《我们的`节日》这本书为我增添许多节日的欢快!当我们一同欢度节日时,我比以前更加喜欢过节,因为我对民族的传统节日更加有一份温馨,默默地追求着自己的祈望。

我们的节日的作文 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爱的便是春节,每每迎来春节,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节日的气氛是那般浓厚,就连空气中都透着喜悦。在那远方的亲人们,都双双把家还,于是,团圆就不再是一种期盼了,老人脸上那洋溢着的笑容,便是最好的证明。

  大年三十,一家人围上大圆桌,摆上一大堆的菜,全家吃上这温馨的团圆饭,当然餐桌上少不了的便是鱼,话说春节有个习俗,这鱼不能全吃光,得留点,喻示着年年有余(鱼)。吃完团圆饭,全家便开始守岁,将这一年来的心得互相阐述,也为了在新的一年中能更上一层楼,当然,也有娱乐的,全家老小,全民参与,对对联、猜谜语、放孔明灯……不过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便是过年不仅可以穿新衣、玩鞭炮,还可以从长辈那拿到压岁钱,不管或多或少,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这红包中装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长辈们对我们最好的祝福,“压岁钱”是希望我们在又长大的一年里,依然可以像孩童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

  新年是热闹的,爆竹声是永不绝耳的。那种气氛在城里是无法体会的,从大年三十到第二天一大清早,满世界都是爆竹声,烟火的乒乓声,分不清到底来自何方。大年三十的'夜空是不寂寞的,绚丽多彩的烟花到处点缀着,如此缤纷,如此炫丽。这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笑声洒满天际,整个夜空洋溢着无尽的快乐与幸福。光看是无法满足孩子的好玩心的,从家中扛出准备已久的小烟火,每个孩子一人一根,迫不及待的点燃导火线,于是,一枚枚“小火箭”便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飞向了那无尽的夜空中。较小的孩子们,也不闲着,看着那朵朵绚丽的“花朵”在夜空中绽放,便也开心的手舞足蹈,手拉手、唱着歌儿,跳了起来……当然,放烟花也是喻示着让这一年的晦气都随烟花一起消失,不过在很多年前,据说也是为了赶走一种叫做“年”的野兽,祈求平安,不管是否真实,但人们对新年心愿的性质是一样的,都希望全家都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这便是最简单也是最大的愿望。

  当然,春节是在外的人想家的情怀,春节是老母亲望眼欲穿的等待,春节是每家每户喜庆团圆的日子,是孩子的快乐时光,是又一个美好梦想的开始,也是下个再见的无奈。年复一年,循环往复,这看似短暂的过年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爱的传递。在大家喜洋洋的祝福声中,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起步就在这新的一年,开始了。

我们的节日的作文 篇4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称夜为宵,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夕节”。元宵节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夜,人们对此热烈庆祝,以示延续庆贺新春。

  与春节一样,关于元宵起源的传说多种多样,而且几乎是大同小异。因此,我只想谈谈元宵节有历史依据的'起源。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逝世后,由于汉惠帝生性懦弱,大权渐渐落入吕后手中,因此吕氏开始剪除刘氏宗族,妄图代替刘氏坐拥天下。齐王刘襄不愿坐以待毙,于是联合开国功臣陈平与周勃,一举消灭了吕氏,平定了“诸吕之乱”。各大臣在平乱后又拥立刘恒(汉文帝)为帝。刘恒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将平定“诸吕之乱”这天称为“上元节”,也就是正月十五,现在的元宵节前身。

  汉文帝、景帝时期,元宵节作为一个连接春节的节日,这天所有人照常放假。到了汉武帝时期,元宵节成为了皇族祭祀“太一”(传说中掌管宇宙万物之神,是汉朝人眼中的主神)的日子。至于百姓们做什么,正史没有记载,估计也和祭神有关。唐朝之后,元宵的活动有所增加,而且时间也从一天增至三天,到了两宋时期,已有五天之久。明朝出现了巅峰,元宵节前后长达十天,已经是空前绝后了(清代与现在的元宵节都只有五天)。

  至于元宵节的习俗,我知道的不多。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元宵节热闹程度胜似春节,家乡民间也有“正月十五大过年”之说,可见元宵节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所以任何节日都得谈一个“吃”字,元宵节也不例外。元宵节的主要食物是“元宵”,俗称“汤圆”。这种食品由糯米做坯,白糖、花生仁、黑芝麻、冬瓜糖和在一起馅,用坯包起来,再用水煮一段时间,美味的汤圆就出炉了。这种可口的食品在元宵节诞生之时并没有,在唐朝时才出现了雏形(糯米团)。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乳糖圆子”,也是在元宵节这天吃,制作方法也类似,这估计应该就是“元宵”的前身了。袁世凯当政时期,曾下令禁止讲“元宵”(因为他认为“元宵”有“袁消”之意,不吉利),但那时元宵这种食品在人们心中地位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这个叫法一直保留到现在。

  “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元宵晚上突出一个“灯”字。满大街无不挂满灯笼,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而且,广场上舞龙灯的卖灯笼的、挂吊灯的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元宵节也叫灯夕节。

  元宵节,家家户户合家团圆,是一个美好的节日。这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记忆,我们有义务延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