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5-08-25 18:18:5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这是一部法国励志教育片,这部片子的起因是来自于一个寄宿学校,里面到处都是问题孩子,体罚在这里是司空见惯,校长为了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其中一个学监(老师)就是因为收了一个孩子的香烟,胳膊上就被剪刀戳了许多个疤,他受不了这帮孩子们,于是就离开了这所学校。

  新的学监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来到了这所学校,他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他和一个老校工走进学校,突然发现医疗室的门锁上了,于是就想办法把门打开,结果玻璃碎了,他的眼睛被刺一下,流出了鲜血,并被赶紧送去治疗了。那个学监后来知道是谁干的事了,但是他并没有把他揭发给校长,让他受罚,而是让他去照顾老校工。

  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时候,他甚至害怕他们冲进隔间要了他的命。后来他听到孩子们在唱歌骂他,他认为这些孩子只是没有经过训练,他甚至还听到了几个好嗓音。于是他就组成了一个合唱团,教这些孩子唱歌。他们的歌声把他们自己改变了,还改变了这里的'老师和校长,这里的气氛不再像以前的那样凝重,而是欢快活泼的声音。

  后来有一个坏男孩,他趁校长不在,老师同学都去森林里玩的时候,他放火烧了学校的宿舍,校长认为是老师的失责,于是就将这个失败的音乐家给开除了,并且不许任何一个孩子见了他最后一面,当他走过教学楼的时候,他看见了许多个纸飞机,上面都是孩子们写的告别的话。

  就这样,这个老师用音乐,改变了所有调皮的男孩,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不得不说马修老师是一个十分值得人尊敬的老师。

  法国的一个冬天,主人公马修,曾经的大音乐家,他没有伟岸的身材,没有满腹的才华,仅仅是一个落魄的代课老师。此时正站在“池塘之底”学校的大门前,即将成为一名代课老师。

  马修老师接了这个“池塘之底”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破坏公物、抽烟、殴打老师,学校的坏事都让这个班级的学生做完了。校长头疼,所有老师厌恶。刚进班级就被学生戏弄一番:把他的公文包四处乱扔,教室里乱作一团,孩子们眼中充满不信任和不屑,最后是校长进来及时制止。然而我们的马修老师没有放任孩子们,他用自己的方式捧给孩子们一份光明。不同于校长的残暴高压,他试图用音乐感化孩子们,耐心将他们分成不同声部,教他们音调,唱歌,驱赶了孩子们内心的黑暗,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

  在组织合唱团期间,发现了一首歌也唱不了的副总指挥的派皮诺;还有当乐谱架的小男孩,皮埃尔,莫朗奇;一个有着天才嗓音的学生,蒙东;一个特别叛逆,抽烟、破坏力特别强的男中音男生。马修从没因为学生唱不好歌去歧视,去嘲笑,他为他们在合唱团找到了合适的位置。马修用音乐拯救了这群无人问津的孩子,他的出现犹如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田,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爱心成就了一个天才的合唱团,成就了一个老师的梦想,成就了一帮“池塘之底”的坏学生,让他们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从心底里爱老师,爱他人。在马修离开学校经过教室的时候,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真挚祝福的纸飞机,一曲动人的歌声足以令他感动、幸福。那一刻他心里充满了希望和阳光。他所作的一切都那么值得,他获得了学生的尊重与认可。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是对生命的热忱,是一条荣耀之路,遇到了一位有爱心的老师,是一班学生最荣耀,也是最光荣的事情。但愿我们所有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收到学生的纸飞机。每个人都心中有梦,眼中有光,遇见自己最美的老师,遇见自己最有灵性的学生,他们之间的相互成全,才构成我们教育最美丽的华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总体的感受,就是感动。感动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克莱门特马修那充满爱的教育所喷射出的动人旋律,感动的是那一张张绝望得让人惊讶的幼小面孔露出的充满无比朝气的希望,“池塘之底”不再是一堆烂泥,它已破泥而出盛开出朵朵洁白的水莲,在灿烂的阳光里摇曳多姿。马修那一开始遭到校长和其他教师极度怀疑、与“行动——反应”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教育新理念也悄悄表现出了冲破阴霾的巨大力量,爱的教育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看了这部影片,对于我们教师,我想意义最大的,应该是马修的爱的教育理念带给我的心灵碰撞。首先,马修要恶作剧弄伤马桑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可是乐格克在侥幸逃避了校长的三秒后,又遗憾地错失了马修宝贵的十五秒,马修气愤地决定将他送往校长办公室。在途中极度害怕的乐格克乞求宽恕,当马修看到另外一名犯错的孩子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是意识到可以用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处理——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觉生命的脆弱与可贵,直到康复为止。马修实在不忍心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

  接着,马修请被前任教师评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身材”的莫杭治监管课堂秩序没有任何讽刺与挖苦,而是很认真地请他担任“小老师”。但是,当他处理好乐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却发现莫杭治在黑板上画出了他秃顶的肖像速写。面对这一场景,马修没有选择这个学校一贯的“行动——反应”的教育方式,而是选择了爱的力量,他因势利导地还莫杭治一个肖像素描,滑稽幽默,此时孩子们对这位老师的“另类”处理问题学生的方式感受到了一丝丝莫名的温暖,这种温暖是他们以前所无法想象的。

  最后,马修让孩子们写下心愿的纸条,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理想,一项被野性纵容惯得孩子此时显得格外认真,教室里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出奇的安静,孩子们此刻投入地倾听着发自遥远心底久违的心灵之声,纯真归来,美好回来,孩子们都沉浸在马修营造的氛围里,感觉到了异样的快乐!在这些基础上,不经意间,马修又发现了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他充分发挥自己在音乐上的才能,引导孩子们学习音乐,并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给他们定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即使什么也不会的孩子也绝对能让他发挥自己的作用,当“乐谱架”,当指挥官“助手”等。马修成立了合唱团,这个在学校顿时轰动了,校长觉得尤其不可思议,这群让人头疼得抓狂的问题儿童,还能学习音乐成立合唱团?校长为了让马修碰碰壁,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而事实证明,马修用他无比的音乐热情打开了每一个孩子因失望而紧紧关闭的心门,唤醒了他们渴望被尊重的心灵,孤独、自卑、对抗、顽劣正一点一滴地消融。

  看了这部影片,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也是一个启发。教育的路途不是一帆风顺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每个教师能够够适时调整教育方法,切忌机械粗暴。教育的最基本情感是师爱,师爱是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师爱是桥,让学生通向成功的彼岸。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和很多动人的故事一样,《放牛班的春天》是朴素而真诚的。“池塘之地”是一所再教育学校,里面收纳着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学生”,里面的大部分学生已经被家长放弃了。音乐老师马修给孩子们组建一个合唱团,用音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最终改变了孩子们和他自己的命运。我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也被故事的情节所触动,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师。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与其说是马修用音乐洗涤了孩子们的心灵,还不如说他是用爱冲刷了孩子心灵上的'蒙尘。对于这些被抛弃的孩子,他们敏感脆弱。但爱是非常神奇的东西,这是他们这个年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少了爱,那可能会是徒劳,没有爱你就改变不了他们。马修老师永爱改变了他们一个一个灵魂,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伟大的指挥家,有的成为了普通人。

  有人看了这部电影感慨道,“遇到马修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是啊,默默无闻的老师到最后可能就泯没于普通人当中。我记得刘佩慈在《乡村教师》中写道:“他一生中积累的那些知识,虽不是很多但是他很看重的,像一把发光的小珠子毫无保留地落在地上,发出一阵悦耳的叮当声,娃们像见到过年的糖果一样抢那些小珠子,抢得摞成一堆……这幻想让他有种幸福的感觉。”

  老师是伟大的职业,不求功名利禄,教书育人,看着这些小苗不断成长,心里肯定会有别样的感觉。幼苗们奋力发芽,终将都会张开花瓣,我在耳边好像也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在孩子们灵魂的硬茧慢慢地脱落,融化,心灵渐渐显出它原本的鲜活柔软的样貌时,意外不期而至。蒙丹的出此刻马修的意料之外。我不明白该怎样描述这个令人感到害怕的少年。他沉默,偏激,可怕的眼神里满含着敌意,一言不发地坐在走廊里抽烟,把烟圈喷到阻止他的马修的脸上,唱着污秽不堪的歌曲。他令我感到害怕,真的,还有厌恶,不知该如何应对,甚至描述起来都束手无策。他的到来使电影横生枝节,也让这个美丽得像梦一般的故事多了几分现实无奈的色彩。在我的心里,他的到来如同一场噩梦。也许我不就应这么说,也许他亦只是被这个世界所遗弃,所伤害,才会遗弃和报复这个伤害了他的世界。可他真的像一场噩梦。但我理解这样的噩梦,生活的确不会那么完美。关于自我对他的态度,我不知该如何解释。但马修显然和我不一样。他毫不畏惧,对伤害佩皮诺的蒙丹说:“我甚至要禁止你看他。哪怕是一眼,我也会让你的生活变成噩梦!”他也并不厌弃蒙丹,他让蒙丹加入合唱团,当蒙丹因涉嫌偷盗而被校长拘禁时,他甚至颇为惋惜地说:“他但是我惟一的男中音!”他让我感到深深敬佩!这颗大爱之心,容得下所有的伤害,容得下这个世界上一切需要他抚慰的不幸!

  与此同时,晾在竹竿上的一条条白色床单之间,被罚做杂务的皮埃尔一边干活,一边轻轻哼唱着在走廊上听到的歌曲。歌声在单调的白色床单间盛开,开出比阳光还灿烂的花朵。皮埃尔与蒙丹同样沉默倔强,但却是和蒙丹完全不一样的人。他的心脆弱而敏感。受不了对母亲的侮辱,他偷偷逃出学校,在大雨中奔跑,最后隔着密密的雨帘看到了那个熟悉而慈爱的身影被匆忙的劳碌渐渐磨去青春。雨水打湿了他额前的几缕发丝,使他看上去有些狼狈。马修并不明白他去干了什么,然而,“他回来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他尊重少年敏感而脆弱的秘密,为这个从雨幕中急急奔来的少年打开了学校沉重的铁门。当皮埃尔在空寂无人的教室里倚靠着讲台忘我地歌唱时,站在门外的马修该是怎样的惊喜!如同树梢的.绿叶震慑于晨曦的第一丝阳光,如同天边的小草倾倒于世上最美丽的晚霞,如同朝圣者最后看到心中伟大的神迹,他惊叹于这少年奇迹般的音色,深感上天对自我荣厚的恩赐。当皮埃尔得天独厚的嗓音和对音乐极其敏锐的洞察力被马修所发现,两股力量交汇一起,放出了无比绚烂灿然的奇迹般的美丽光芒。皮埃尔最后能够纵情地歌唱,让他的声音毫无保留的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华。孩子们的歌声日渐和谐动听,音乐做到了这一切!阳光愈发的温暖和煦,似乎要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连空气中的浮尘都反射着熠熠的金色光辉!

  操场上的喧闹感染了每一个人,甚至是古板冷酷的哈珊校长。孩子们将纸叠的降落伞从高处扔下,少年窥看着高墙外远处穿着花裙子的女孩,嘴角微笑的灿烂光华让世上最璀璨的宝石也为之黯然失色!一切都似乎正在变得完美无比,变故迭至。哈珊校长的一笔巨额钱款竟不翼而飞。很自然的,他们怀疑到了蒙丹。哈珊在办公室狠狠地抽打着蒙丹的脸,逼问他将钱藏在何处。不堪忍受的蒙丹出手反抗,愤怒的他扼住了哈珊的喉咙。哈珊恶狠狠地对前来帮忙的马修道:“终止你的合唱团!终止他!”

  于是蒙丹在理解严酷的拷问;哈珊校长私藏的木柴被偷偷用来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而合唱团并未终止,马修和孩子们的执著使音乐如岩缝里挣扎着的小草般生机蓬勃的继续存在着。矢口否认的蒙丹被扭送至警察局,郭邦吐露那些钱是他为了实现自我的梦想,买一个热气球而偷去的。这样单纯而完美的理由竟能衍生出如此可怕的结果!得知真相后的马修再一次原谅了他。一切又开始走上正轨,似乎比以前还要完美,因为蒙丹走了。马修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皮埃尔的母亲,却被皮埃尔误解,这倔强敏感的少年将墨水瓶从教室的窗口扔下,砸在正与他母亲交谈的马修头上。愤怒的孩子们一拥而上攻击皮埃尔,马修擦着头上的墨水喝止了他们,然而从那以后,每一天的合唱没有了皮埃尔的部分。马修仍然不动声色地训练着合唱团,用忽略罚皮埃尔的无礼。被剥夺唱歌权利的皮埃尔变得愈发的沉默,双眼被忧伤的大雾弥漫,雾气氤氲,愈发的看不清神情。马修处于地下状态的合唱团竟传入了一位女伯爵的耳朵里,并得到她的欣赏。

  爱慕虚荣的哈珊对此十分高兴。在为女伯爵演唱时,皮埃尔倚在一旁的柱子上,双眼大雾弥漫。到了皮埃尔的章节,马修望向他,抬手向他示意。那一刻,皮埃尔眼中的雾气渐渐散去,眼底第一次浮现出感激,欣慰的神情。他被原谅了!美妙纯净的歌声再一次从他的喉头逸出。动人的歌声整齐和谐的响起,女伯爵的脸上浮现出微笑。似乎功德圆满了。哈珊得到了他想要的荣誉,马修和孩子们的音乐得到了认可。然而祸根是一早就埋下的,被冤枉的蒙丹纵火烧了学校,使哈珊的荣誉化为了泡影。恼羞成怒的哈珊对马修说:“你被解雇了。”这大概是影片最悲伤沉重的时刻了吧。马修收拾好行李,回望一眼这所承载了太多回忆的学校,和那些自我深深爱着的孩子们,走出了学校的大门。当走过原先教室的窗下时,悠扬的歌声突然飘出,各种祝福的卡片如雪花般纷纷扬扬从窗口落下,飘舞着,旋转着,和着歌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部电影,也看过最经典的那部分,这次,借着培训,才算是功德圆满,看了,感动了,也懂得得了些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马修的老师,穷困不得志的他被派往一所专门管教所谓问题学生的学校(池塘之底),在那里他重新燃起了创作音乐的希望,找到了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动力,尝试用音乐去感化去培养孩子,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找回本真。在临行之际,马修老师向辞退他的校长说出了很久以来想说的话。

  一个无法去理解、引导和教育孩子的人,也许他有十足的才能,但无法让这种才能无法做出对人们永续发展的贡献,无法创造更大的财富。人的生命短暂,能力有限,于是这些只有留给后代,这才是永恒才是发展才是生命的真谛,生活的本质。即使只是一个人,也是为了更好的自己,更美的生活而活着,而不是原地踏步,或者迷失在过去。

  想想马修老师吧,用音乐开启孩子的性灵,放飞他们的梦想,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了活力,马修老师同时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责任和愿望。借用汪国真的一句诗“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能使自己崇高。”作为教育工作者,这就是要做的。

  其实从整部影片看来,影片借助的形式是音乐,内涵是爱的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的就是爱之教育的本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则可以解释,从人们对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在用爱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的'。最后莫安奇成功地实现了自己梦想,只是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压力,其他的命运或许没有如此幸运了。

  再延伸一点想,人类素有的情感往往胜过千百条无血无肉的教条,规矩,更能启发人的性灵,打开人的心窗。有些理智的行为其实是人性的,违背人的伦理道德的;有些看似感情用事,实际上回过头来看是十分理智的选择决断、就如影片中的学校处罚条例和马修老师的教育理念和行动的对比。

  看到这部法国电影,不禁想起中国的教育来,不想在这里悉数中国教育弊端,也不苛求不企图能够将影片中的某些做法复制学习,这不现实,但希望我们都能够从影片中得到心灵上的冲击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或多或少的为自己的中国的教育做些事情。

  当马修老师离开池塘之底,看着那一转身的忧伤,潜在中却孕育了更大的喜悦。因此,我们会为这样的故事结局多少有些伤感,但同时却又感到了温暖和希望,甚至是某种前进的动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给我们布置的假期作业,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故事发生在1949年,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它是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的。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用爱心关怀孩子,他费尽心思组织了一个合唱团,为孩子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森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同时也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印记: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学生在纸飞机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影片中马修的行为,莫朗奇的成材,派皮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二、作为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特别对于问题生,没有耐心与恒心是不行的,问题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一两天就能改变他们。

  三、教师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马修老师因为爱学生,为避免学生禁闭而对院长撒谎,为避免勒盖莱克受处罚而与之达成私下协议。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是师生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作成功的教育。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面对不同的问题生,才会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靠近问题生,才能取得与之沟通的主动权。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以自己擅长音乐这一能力来博取学生的欢心,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目的。

  我会像马修老师一样,用尊重、爱心、情感去感动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快乐,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美丽:只要你心中有春天。不管被什么压制着,也同样拥有春天般的种子在慢慢发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所以每个人都有发光的一面,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独自的'特点,是无法代替的。

  教师可以造就一个人,同时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我们是师范生,所以作为心理委员我选择在心理活动周上给同学们放这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因为这部电影把故事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放牛班"孩子们的无法无天但又被这种教育制度压迫得可怜无助。孩子们是有爱玩的天性,但是教育制度不向着他们的趋势发展,“春天”到了他们又得到了怎样的希望呢?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富有才华却失败的音乐家作为代课老师到去教书,其中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管理制度。让马修产生了一种想改变学校管教制度的想法,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试着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让他们的心重新换回希望。

  影片是把这位校长与马修对比起来刻画的,他们的教育理念有着天壤之别,马修利用孩子的天性,他们的爱好,用另一种方式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真正学到很多,从心灵上去了解。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在于对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所以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可。最后校长一败涂地,这也无不体现着马修教育理念是值得歌颂的。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付出了真爱,也可以说是用音乐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的,他的这种用心教育净化了这群放牛班学生的心灵,拯救了放牛班学生也拥有美好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国庆假期里,我观看了一部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这部电影很教育意义,它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49年1月主人公克来蒙·马修,来到一所学校当代课老师。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仁爱的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酷的“犯错——惩罚”的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用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最后,他用音乐进化了孩子们的心灵。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在马修老师离开的时候,禁闭室里的孩子伸出小手扔出写满祝福的纸飞机。这时,我感动了,虽然没有流泪,但我却记住了那一瞬间。在马修老师上车的时候,贝皮诺问:“你可以带我走吗?”“不可以。快点回教室吧,要不然又要呆在禁闭室里了。”车开了一会儿,马修又下来,把他抱上车。那天刚好是星期六……我很敬佩马修这样的老师,他能够给予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鼓励。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爱,人人都有一颗炽热的心。马修就是点燃那炽热的心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这周给孩子们观看了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悟,感谢伏羲班的安排,让我重新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的确,“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作为教育手段的教师。在这里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但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小小”的带课老师马修的到来而改变。马修其貌不扬,他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让受他教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

  一位老师可以让一个孩子得到对自己的肯定,对人生的期待,真的很伟大!孩子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自己的伯乐,真的是一种幸福,而做这种教师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像马修,虽然被校长开除了,但那一双双从窗口伸出的'小手,那一个个写满了孩子最真挚祝福的纸飞机已足以让他感动,让他幸福!

  教育者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马修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马修用他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马修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十恶不赦的孩子是没有的,即便堕落固执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而鄙视疏远他们、对他们以暴制暴只能换来他们对社会的更猛烈疯狂的报复,这不能不令我们引以为戒。

  放牛班因为马修的到来而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我相信,我们的伏羲班在各位老师的正确引领下,也将能迎来属于我们自己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后,我受到了强大的震撼,内心久久不能平息。

  48年前,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幽暗闭塞的环境,阴森陈旧的建筑,笨重而又结实的大门,还有晦暗斑驳的教室。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池塘之底”,这里没有光芒,更没有笑容、灿烂、嬉戏……而一个人的出现却将这所学校改变!

  克菜门特·马修是新来的学监,他将管教彻底这些问题学生,但当他来到后,发现了学校存在的问题,这所学校使用的管教方式极其残忽,那些在校长口中所谓的问题少年们似乎被囚禁在这儿,他们每天都要面临残忍可怖的惩罚、面目凶狠的老师,没有尊重,没有包容,没有友情,这使少年们憎恨学校、老师,远离家长。

  但马修不一样,是他坚信少年们能实现梦想,能变成那光芒万丈的星星,他让同学们重拾理想,教他们唱歌,在他们犯错时一次又一次包容,耐心地指导他们,并且组建了一只合唱队,当孩子们那美丽纯净的歌声在这幽暗的“池塘之底”回旋时,学校中出现了光,这束光芒带来了欢声笑语,带来了孩子们原本无忧无虑的时光!

  “池塘之底”彻底改变,马修的出现让“魔鬼”校长有了童心,但最后,马修被开除了,那时候,孩子们已经有了光!马修在那一刻开心,欢乐,因为孩子们有了信心,那所学校被光笼罩!

  这部电影结束了,但也让我懂得了:人是有光的,哪怕只是一个人真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关切的问候,都有可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这世上,还有多少光芒无法照到的阴暗处,还有多少个“池塘之底”在无声哭泣!让我们: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将心中的善良化为别人眼中的光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让我感动,首先是克莱门特对孩子们的爱和怜悯。当他刚进学校时,尽管孩子们总是和他开玩笑,他一点也不生气。被校长发现后,他也尽力让孩子们逃脱惩罚。他一直想用音乐来影响这些孩子。皮埃尔是最淘气的一个。他有天使般的声音和面孔,但他太调皮了,不在乎任何场合。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皮埃尔得知了他母亲的好意。这时,老师和皮埃尔的母亲有了微妙的关系,这使皮埃尔完全变了。他不再那么淘气,变得非常理智。他到处寻找其他人。最后,他成功了,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指挥家。与克莱门特和他母亲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

  这个故事以喜剧结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是什么让这些对别人来说可以说是“垃圾”的孩子翻开新的一页,成为有抱负的人?这是音乐。音乐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滋润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到温暖。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一所小学的故事。他用音乐陶冶了那所小学学习部的.学生,培养了他们的情操,最后把他们教得很好。其他老师也钦佩马修先生教好这位牧牛人的能力。

  孩子们非常喜欢马修老师。他们知道马修老师对他们很好,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任何问题。我喜欢马修老师,我更喜欢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和学生是朋友,就像马修老师一样。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明白了我们必须向榜样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今天,咱们看了一部片子,叫《放牛班的春天》,里面讲述了一群不守规则,不教养的孩子,在一位潦倒的音乐家马修的耐烦指点下,本性难移,变成了一个个灵巧懂事的可人儿。

  电影中的校长,对孩子不仅没有耐心,而且往往对犯了错的孩子处以残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关在密室里,疏忽这些孩子们的惧怕,而新调来的马修老师则完整不同,他对孩子充斥了爱心,对出错的孩子,也不是一位左袒,而是给予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在这部电影里,有很多感动听心的镜头。

  镜头一马修老师刚进这所学校时,良多同学都不信服,把戏百出地打趣他,每到上课时光,同学们都吵吵闹闹的,在马修老师去校长办公室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画了一个马修老师的头像,给他的秃头来了个特写,正巧马修老师回到了老师,他岂但没赌气,而且也给那位同学画了一幅画,因为那位同学鼻子上有一颗红痣,所以马修老师也给这颗红痣来了一个特写,变成了小丑头像,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

  镜头二:在影片快结束时,马修老师指挥全班合唱一曲,那个最有禀赋的男孩由于犯了错而晾在一边,神色显得非常寂寞。第一节音乐快停止时,马修老师突然转向那个男孩,那个男孩很惊奇,但更多的是惊喜,他杰出胜利地实现了这次演唱。假如是换成任何一位别的老师,同窗们犯了过错,必定会不信任他们,而马修老师却给了他们许多机遇。

  我真想去那所学校里,成为马修老师的一名学生。

  镜头三当马修老师被校长开革时,校长下了一条命令:不准让学生跟马修老师会晤。于是,那些孩子们想出了一个措施。当马修老师快走到校门口时,忽然从教室窗口飞下来了一些飞机,上面写的都是对马修老师的不舍,马修老师仰头一看,无数只小手在教室窗口摆动着,孩子们都舍不得这位领有着父爱般的.老师。看完影片后,我才晓得这个〝放牛班〞是指那帮俏皮的学生,〝春天〞,是代表盼望的意思,而那位马修老师就像一位放牧人,用他的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

  领导老师:周老师

  评:文章将影片的故事件节描述得娓娓动听,人物个性和描绘以及描写十分到位,情节的起伏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不禁使人潸然泪下,最后的感触更是深刻人心,相信它将成为你心中的一部成功的影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放牛班其实是由一些难缠的问题学生组成的班级。这里教育理念是“行动一反应”原则,如果有学生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若3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6小时禁闭,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

  但他们是幸运的,他们遇见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秃顶老头儿,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在事业低谷期选择来到“池塘之底”学校做了学监。他从不打骂学生,给学生最大的`宽容和保护,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他让不会唱歌的小派皮诺当副指挥,让老走音的郭邦当架子。他让每个孩子享受到音乐和集体合作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春天”。

  和“池塘之底”学校里的孩子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我不仅拥有疼爱我的父母,还拥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学校就像我们的家,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教学楼每层拐角处设有“溢香书吧”的阅读角,让我们走出教室,就进入书的海洋。楼内设立了充满想象力的“气象万千”“奇思妙想”“E想天开”“童心飞扬”等活动天地。学校还组织了围棋、绘画、书法、古筝、舞蹈、篮球等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作为青海湖路的学子,我感到自豪。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2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1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0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范文10-03

【荐】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27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08-0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10-13

【热】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6-28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0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门】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