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的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校共育的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孙云晓和刘可钦两位老师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让我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相亲相爱,儿童优先(做事考虑孩子的感受),自主自强,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也是不稳定的榜样,消极的态度会给人一种悲观和绝望,积极的态度能带来自信和乐观,这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都是乐观向上的,充满张力,活力,动力,追求和目标。
寓教于生活,不仅仅是讲讲道理,而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最好持之以恒,生活技能不止于做饭,还有扫地拖地,洗衣服,洗碗,擦桌子等,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还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父母不要怕麻烦,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认知认同劳动,劳动给人光荣,使人快乐)为目标,完成该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好的教育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长大,共同创作美好的生活。
家校共育的观后感2
观看完《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的专题讲座,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明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正如讲座中说的,过度关爱,会导致过度依赖;过度操心,会导致过度懒惰;过度限制,会导致过度低能;过度期望,会导致过度压力。我们不能做孩子事无巨细的保姆,凡事包办,而是要做孩子成长中的导师,做永不退休的父母。
要做孩子心灵上的`倾听者,多和孩子做一些心灵层面的沟通,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有不断学习,父母才能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成长。
要做孩子成长中的欣赏者,当孩子积极努力,体验过程时,做孩子的陪伴者,有人关注和分享,会让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在鼓励和肯定中收获更大的成功。
要做孩子的人生规划师,将视野拓宽到课堂之外,陪他阅读丰富内心,陪他运动强健体魄,带他旅游见世面,带他体验各行各业了解生活百态。
【家校共育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家校共育的活动总结05-27
家校共育的实施方案06-02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8-18
家校共育的心得体会08-11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08-17
家校共育家长心得体会09-18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心得体会02-20
家校共育观后感09-09
家校共育的观后感集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