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施方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施方案 篇1
摘要:为了切实保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通过几年不断的实践证明了,我院学生参加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普遍高于全市其他高职类院校,20xx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高校第一位。该文就课程安排、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实践谈些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从高职类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是为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同时把提高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这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高,距离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革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目标、学生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行。明确了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生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生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方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设计教学任务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些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模仿学习,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检查指导,重在熟练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任务是开放性的创新任务,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程都在机房进行教学,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实践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利用广播功能,教师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电脑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利用监控功能,则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录屏软件将实例的整个操作过程完整清晰的录制下来,使学生在自己操练时可以重复观看;利用文件传输和作业提交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师生交互,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差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校专门安排班,使那些零基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以便他们跟上课堂教学水平。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灵活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这些操作软件。在第三学期,除了正常的12学时的课程外,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排课,老师们牺牲课后时间,留下来为学生开放机房安排课后辅导,每班每周有一次课外上机时间,在参加市统考前每班能有4次课外上机练习,每次2小时。这些措施对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与促进作用。
2.3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
2.3.1选取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及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同时补充自编的上机习题集一本。
2.3.2制作课件
通过多年的授课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课件,所有课件均由题目、素材、样张、操作视频组成。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考试环境,在平时上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案例转成电子版教案,让学生一边看电子教案,一边做实验操作。
2.3.3开发试题库与学生练习软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不仅有操作部分还有理论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题的知识,我们开发了web版的理论题考试系统和单机版的试题库,让学生能够随时练习和自测。
2.4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
2.4.1严抓平时成绩,合理组合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纪律分与练习、测试分组成,每次上课老师都需要点名,每次课结束都需要学生提交当天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中还有一部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试(50%)成绩三部分组成,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45分以下的,总评直接定为不及格。
2.4.2坚持教考分离、交叉阅卷的考核模式
统一出卷: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每年的期末试卷,每年由4-5位老师组成一个出卷小组,每位老师出同类型的试题12份,然后由组长将试卷再重新编排。这样能够确保12份试卷在难度上相对统一。规范考场:每个机房作为考场时,安排25-30人一个考场,以确保学生之间相互隔离,考前30分钟监考人员到场做好考前准备:开机、发放本场考试试卷、控制学生机。考场中都安排一名担任该门课的老师在场参加监考,以便回答学生合理问题、解决试卷错误或电脑故障。考试结束要做好相应记录并备份数据,整理上传学生考试数据,最后清理每台电脑上的本场考试的数据,为下场考试做准备。交叉阅卷:每位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以后都将按照规定拿到非自己班级的学生数据,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阅卷,并将成绩交给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完成最后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录入并打印,再完成试卷分析表,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做出一个整体评价。这些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信息会公布给所有任课老师和相关班级的班主任,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在后续课程里加以强化训练。
3总结
在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中,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深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案,编写配套的教案、学习资料、试题库,编制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教风与学风相互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保证了学生在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在20xx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几年我院与全市高校的数据比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老师在课程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离不开学院领导的支持、教务部门的协作、各班辅导员的配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于平.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教育与职业,20xx(21).
[3]上海市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委员会.上海市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20xx年度考试评价报告.上海市教委考试院,20xx.
实施方案 篇2
为保障学生集体饮食安全,根据宝金教育【20xx】55号文件精神,加强学校集体食堂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食品卫生法,通过实施学校食堂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进集体食堂硬件条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对食堂进行量化分级管理,确保我校食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饮食服务,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冯小建任组长,组员:葛会宁、谭会强、杨林科、王智伟,履行以下职责:
1、制定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2、制定统一的学校食堂硬件建设标准,各种卫生制度及食品卫生量化评分标准。
3、对食堂标准化建设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三、工作措施及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3月20日——5月31日)
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6月1日——8月31日)
根据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及《金台区标准化学校食堂创建标准》相关要求自查、整改、完善。自评合格后提出申请。
9月1日——10月30日迎接上级评估验收检查。
实施方案 篇3
一、分组情况
本班有43名同学,其中男同学9名,女同学34名。为了更公平、公正的对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因此把本班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男女比例、自由组合相结合分成四个大组,依次为狼牙—凤舞九天(12)、晨曦瀚海(10)、a—one(10)、be—90(11)。每一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各一名。每一大组分成两个小组,由正副组长各分管。
二、班级管理
本班本着“我的班级我做主,我的班级我改善”的原则,进行人性化管理,每周由四个组进行值周组轮流制。值周组负责管理、记录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情况。值周时间为每周六开始到下周五结束。每周一班会进行两个组的交接,每组都要有计划和总结,以及小组的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的公示,评出周冠军。
三、评价方案
(一)学习方面:
分成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日常测试三部分。
1。学生自评:按小组在课堂回答问题次数和课后交流。以五分为基础进行加减分。
2。 教师评价:利用教师课堂反馈表的形式,分成课堂表现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分a、b、c、d四等,
即:a。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效果好。(5分)b。能较好参与课堂活动,团结合作,效果还好。(3分)
c。遵守课堂纪律,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1分)
d。不能做到以上三点。(0分)
3。日常测试:无论那一科考试,各科课代表在考试后算出小组的平均分,记录在册。
每堂课都有评价记分,每天一汇总,每周一公示,每月一总结,确定各组等次或计分,选出明星小组和星个人,每学期综合评价,根据周评价结果,评出学期先进,主要采取分数形式。
(二)纪律方面:
主要以值周小组为主,管理记录小组自习纪律、迟到早退、快乐大课间评比(以级部评定为主)、卫生评比。以五分为基础分进行加减。扣分、加分都要注明原因。
(三)文体活动:
1。班会承办:由值周组承办班会,围绕主题各个小组分别以演讲、娱乐节目等形式展示,同时进行两值周组的交接。
2。文体活动承办:小组轮流举办活动,可以是体育比赛也可是文娱比赛。每周一班会时间承办组公布计划,一周准备时间,一周比赛时间。每两周评出优胜组,给予表彰,同时成绩记录在学期总评中。
四、表彰奖励
每周总结,评出小组周冠军并挂小组幸运图案;每月汇总评出优胜最佳个人,除挂幸运图案外,颁发物质奖励;学期末评选出明星小组和明星个人。同时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将本学期各个方面表现记录在册,一学年后记录发展报告。
实施方案 篇4
一、考核目的
1、客观考评员工本年度内的工作表现、贡献,对取得良好业绩和成绩的员工进行激励,合理、有效分配企业资源。
2、作为年终评优的主要依据。
3、推行干部年度工作总结,作为年薪制计发的主要依据。
二、适用范围
总公司各部门、属下各分公司全体员工。
三、指导原则
1、全面考核、综合考核、逐级考核的原则。
2、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3、严格要求、严谨控制、严肃对待的原则。
4、考核结果与薪资、评优、奖励、干部任用等多元化因素关联的原则。
四、指导思想与考核方法
1、管理干部以单位绩效、个人绩效相结合。
2、有针对性地采用绩效结果考核法、核心才干考评法。
五、实施部门与职责
1、总裁室(总经理室):考核决策机构,负责批准本考核方案,对组经理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考核。
2、人力资源部:考核统筹、协调、监督与执行机构。
3、各部门:考核协助与执行机构。
六、考核对象
1、实施全员考核,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均须参加年度考核。
2、截止X年X月X日(含)试期已满经批准已转正的员工均为年度考核的对象。
七、考核周期幅度
X年全年(1月~12月),司龄不足一年的,按入职之日起执行考核。
八、考核方式
注: 九大核心才干评分:本人自评(组经理及以上人员需写明事实依据)后,交直接上级评分,再由上上级领导复审,以上上级领导的评分为准,但要求直接上级与上上级领导评分误差不得超过±0.3分。
九、考核结果应用
1、采用AAA分段排名法,按照考评分高低顺序进行排名,将排名范围分为三类:排在前10%的员工核定为AAA类员工,前10%-20%的员工核定为AA类员工,其他80%的`员工核定为A类员工。按照以下层级分别排名(总监及以上级别不作AAA排名):
1)门店基层员工(营业员/店助)
2)分店防损员
3)总部防损员、司机
4)收银员
5)理货员
6)店经理
7)总部主管及以下管理人员(部门内排名)
8)组经理(不含代理组经理)
注:对于AAA级员工可推荐作为年度评优个人奖候选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入选;对于评分低于60分的可视具体情况给予降薪、调职、辞退等处分。
2、考核结果与年终奖的关系
根据排名结果,组经理及以下级别按照以下系数确定年终奖的计发标准(基数N由总裁室根据当年运营情况和员工层级确定),总监及以上级别计发标准由总裁室另行研究确定。
注:T为考核周期,入职满1年按一年算,不满从入职之日起算,以日为单位。
十、考核工作安排
1、培训:X月X日10:00~12:00,人力资源部将组织考核前的相关培训。
2、评分表提交时间安排:
门店:X月X日前提交到各区域经理(督导)处。
总部:X月X日前提交到各部门负责人处。
整体时间安排:X月X日前全部提交到人力资源部XXX处。
3、评分表填写要求,详见人力资源部下发有关注意事项。
十一、考核说明
1、X年X月X日还没转正的员工无需参加年度考核。
2、所有考评结果均须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08-08
实施方案【经典】01-07
活动实施方案04-30
课题实施方案 04-09
组织实施方案10-12
培训实施方案12-31
项目实施方案09-10
经典诵读实施方案09-12
实施方案[精]08-30
[合集]实施方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