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
大家好!我在寒假里看了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它是法国人凡尔纳写的,讲的是1866年许多船只遭到不明海底怪物的袭击,有一天,经过改装的“林肯号”决定追捕那个怪物,还邀请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和鱼叉王尼徳·兰,但是“林肯号”反而被那个“海怪”追捕,最后被击沉,阿龙纳斯他们掉到了海里,被“怪物”救起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它不是怪物,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
它的船长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潜艇上的许多部位都很精密,用品是由海洋的藻类、动物的部位制成的`。阿龙纳斯他们别无选择,只好跟着鹦鹉螺号傲游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地中海、红海,还遇到了恐怖的大章鱼,防御凶残的巴布亚土著人,海底复仇,南极冒险……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既有丰富的地理知识,还有很多的生物知识,它既是一本科幻小说,也是一本很好看的百科全书,它让我看得津津有味,同学们,你们可以看一下这本既好看又精彩的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四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是一本神奇而有趣的科幻小说,它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经典杰作,凡尔纳也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书中凡尔纳用笔墨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博古通今的巴黎博物教授;孔塞伊,阿罗纳克斯先生最忠诚的仆人,也是一个分类狂,总是认认真真地、一本正经地分类海洋物质;内德·兰德,一位优秀、勇敢的捕鲸手,野性十足,脾气暴躁。“鹦鹉螺号”里被监禁且与世孤立的生活,使他无法忍受,因此他经常密谋出逃计划,当然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孔塞伊最后也不可能重回大陆了;尼摩船长,海洋的“隐者”,他对海洋的热爱之情,以及内心所藏着的炽热的民族之心,让他人性的光辉不断闪烁。
书中开头就讲述了接二连三的“撞礁”事件,于是“林肯号”被派出侦察这件稀奇的事况,但它也遇到了袭击,阿罗纳克斯先生、孔塞伊和内德·兰德就这样掉到了“暗礁”上。当他们苏醒之后,才知所谓的“暗礁”是一艘潜艇。他们别于选择,跟着尼摩船长一起周游大世界(大海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海底旅游,他们遇上土著民、在南极冒险、勇斗鲨鱼、肉搏章鱼、海底复仇……
在书中,我不但认识到了一个个勇敢、机智的人,也见识到了世界各大洋独特、迷人的海底风景。
《海底两万里》让我从平淡的.语句里,采到了无数的甜蜜!用甜蜜换取了美好的读书时光,在美好的读书中丰富了我的积累,相信这对我的写作也非常有帮助,你们说呢?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3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罗纳克斯,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改弦更张,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罗纳克斯一行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海底的世界是多么地丰富多彩啊,又是多么地富饶呀!但是这需要敏锐的眼睛去挖掘,去探索,去发现,这就是人类的眼睛。生活中有太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不能用科学知识去解它们,那它们就会成为一个个不可知的谜,人类前进的脚步也会停止下来。人活在这个世上说到底就是为前进而生存的,不论是生活中的还是海底下的'困难,都将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学会镇静,学会拼搏,学会奋进,就像文中的尼摩船长一样。当他们穿越北冰洋抵达北极时,却突然间被冰障所困。在几乎无氧的情况下,尼摩船长旧镇静的面对,脸不变色心慌。最后,终于在他的正确指导下,人们胜利突破了围困。那一刻,是多么地这神圣啊!但是这一刻的来临尼摩船长脑中的知识和冷静的态度。
人不能就这样无欲无求地活下去,要有追求,有理想,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缘于知识,缘于态度。努力吧,没有人类破不了的困难,奋斗下去就一定会有辉煌的一天!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4
都说书籍是精神的食粮,这不,今年,我又翻开了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三部曲之二——海底两万里。
能够翻开这本书,我就放不下了。这本书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美国军舰“林肯号”去捕捉闹得沸沸扬扬的“怪物”,却被尼摩船长意外“俘虏”,进而开始了一段神秘而又令人难忘的海洋之旅。
合上书,我仿佛在与尼摩船长、阿龙纳斯教授、捕鲸手尼德一齐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在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海洋中穿梭,去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探险。我已被书的资料深深迷住了。
想象过后,我又对书中的人物尼摩船长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之情:他仿佛是那么冷酷无情。但是,当他的一个船员不幸去世时,他却与全船人员一齐,留下了泪水,并将他埋葬;他又仿佛对大陆充满了憎恨与失望,但却拿出一箱金条,去支持陆地的人们反抗残暴统治的活动;他看起来从不帮忙任何人,但却奋不顾身,甚至不惜自己生命地去挽救一个采珠人的`生命,并赠他一袋珍贵的珍珠;他对海洋十分钟爱,所以即使看到了像椰子那么大的珍珠也只是带着教授远远的观看,并不把它占为己有。这些优秀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记得那次他们被困在南极的大冰障下,本意是万分危急、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而尼摩船长却依然持续着镇定。即使在严重缺氧的状况下,在完全封闭且与外面隔绝的冰障中,在南极季度寒冷的环境里,尼摩船长依旧持续着镇定,一如既往地沉着地指挥着船员们做着打破冰障的努力。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冰障最后被打破。我也开始敬佩起尼摩船长来:如果不是尼摩船长而换作他人,恐怕早已经不知所措了吧?尼摩船长的这种精神不也正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吗?
回想一下我们九零后,整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仿佛是被泡在了蜜罐里,而我们所缺少的,却正是那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也正是缺少了那不怕吃苦、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啊!我们也同时缺乏那宝贵的进取精神,不敢想自己会让世界做出改变。而凡尔纳在这部小说里所“预言”的在当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却都得到了实现,这难道不是在向我们说明,人类的潜能与创造的潜力是无限的吗?这也是在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不敢想的事情。
合上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万分,几百年前所想象的事情在这天已经成为了事实,那我们此刻为什么不去思考如何使我们自己的梦想实现呢?让我们从此刻开始,努力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5
《海地两万里》主要说的就是阿尤纳斯教授与其他教授到澳大利亚海洋寻找传言中的“海怪”。当他们见到“海怪”的时候,“海怪”向他们攻击,船沉没了,除了阿尤纳斯教授和随从尼德外,其他的人都淹死了,他们也被“海怪”捉去了。那时,他们才知道传言中的“海怪”就是“鹦鹉螺”号。他们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游遍了世界上的所有海洋。最后,在“鹦鹉螺”号的一次报复行动中,他们回到了陆地,但尼摩船长和“鹦鹉螺”号的其他人员却永远回不来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是什么让这本书栩栩如生?”
幻想!能在一个没有电灯的环境中写出一艘先进的艇,写出一个在海底探险的故事,这得需要多少幻想啊!作者就像一个能预测未来的“先知”,提早描述了对海底的幻想。在那个时候,我相信谁也没到过海的深处,在不知道海底会发生什么的情况下,还能把海底的情景写的栩栩如生,使读者完全沉迷于书中的海底世界里,真是了不起,我长大了也想写科幻小说。
拿到《海底两万里》马上放下手头的事,一口气读完。很受感动。
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聪明战胜了困难。
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
这部小说将文学性与科学性进行有机融合。这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海洋知识,覆盖多个领域,仿佛领我们进入一个奇特的科学世界。数学、化学、物理学、地质学都有涉及。尤其是海洋生物学,作者的'描述更为详细,如数家珍,让我们欣赏到不一样的海底奇幻世界。如今,我国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深潜度达到7062米,在深海中,与独特的海底风光奇遇。“蛟龙号”的成功深潜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蓬勃趋势,它为我国的海洋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具有深远意义。我们要热爱科学,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它得到合理的应用,造福人类。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6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就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了,好像我也同书中的主人公阿龙纳斯一起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他居然能在电灯还没发明的社会背景上做成一个用电作为动力源泉的水下“怪物”。
阿龙纳斯被美国海军部部长邀请去寻找令人不得安宁的“独角鲸”。他在船上结识了尼德兰,并成了好朋友。他们一次次地追捕“独角鲸”,但都没有成功,在一次捕捉中,不幸和尼德兰、仆人康赛尔一起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这才惊奇的发现,这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只不过是一艘用钢铁做的奇妙潜艇。原来这艘潜艇是尼摩舰长在太平洋上的'一个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舰身坚固,利用海洋中的钠发电。尼摩舰长也不管教授同不同意就带他们开始了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经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了大西洋,最后,在挪威海峡附近的迈尔大漩流中分别。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稀奇的海底动植物和奇异景象。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告诫人们:在现代科学技术造福人们的同时,也要防止做出危害人类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现象。面对100多年前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沉思,这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海洋知识的吗?
其实,儒勒凡尔纳也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带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将不是科幻,只是空想。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7
这一次,鹦鹉螺号来到了红海。一天兰德大人与教授等人在平台观望时,发现了一头儒艮(美人鱼),在经过尼摩同意后,兰德和教授以及水手等人便出发捕猎了。
捕猎很成功,也很惊险。儒艮是一种机智、凶猛的动物,但它孤身奋战,一开始只想逃跑,可当它被内德的鱼叉激怒后,凶猛的本性便显现出来了。不过,内德最终取得了胜利,原因有二:首先,他不是孤单一人,他有团队,群体的智慧总是强大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次,他的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对这件事投入了百分百的专注。
水手们在船长的指挥下追逐儒艮,而教授则提供线索,至于内德,那更不用说了,从一开始就是热情高涨,一直没有停歇。当人们对一件事抱有足够的热情与关注时,这件事就能达到相对平时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再来看看儒艮。首先,它的孤身注定了它的失败,落单很容易被捕杀;再者,它很放松,毫无戒备,结果被内德追近,它逃跑后又想复仇,被情绪冲昏了头脑,低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从而导致它最终的败局。
总而言之,团队合作的优点是明显高于单独行动的。团结就是力量,是十分有道理的,一个不团结的团队如同一盘散沙,有时甚至还不如单独行动来得好,一个团结的团队,才会有一个高效的行动。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8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海底两万里》,书里讲了一艘“林肯号”的船在海底的奇遇故事。
书里讲了有很多水和海怪的地方,各种传闻便展开了。听说大西洋里一条大船被神秘的物体撞击了一下,船长先是以为那是一座小岛,就命人全速前进,没想到撞击大船的是一个会发出刺眼光芒的海怪,它的.行动速度飞快。之后,“林肯号”便出征了。船长名叫尼摩,在航行中,船员们发现有一头超级大的怪物以每小时25英里的速度向他们冲了过来,一下就把船撞出了一个很大的三角形的洞,船员们用尺子量了一下,这个三角形的洞每条边都一样长,于是科学家们就开始猜想这个怪物是什么,有的说是条大鲸鱼,有的说是史前怪兽。
因为船被撞坏了,所以船员们只能放下潜水艇,深入到海底去找寻那头怪兽,经过辛苦的寻找他们终于发现了怪兽的踪迹,原来那是一条大王乌贼。经过了一次次和大王乌贼艰难的苦斗,“林肯号”上只有船长尼摩一个人活了下来。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描写奇幻故事的书,通过书里的故事,让我懂得了有冒险精神固然重要,但要想把梦想转变成现实,从奇幻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就需要拥有不凡的勇气和坚韧的信念。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9
茫茫大海中,一片空虚,一片神秘,海平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而海底深处,人们究竟能知多少、见多少。对于海中的神秘生物,只能用文字来展开那幻想之旅。而其中,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
故事从1866年一次偶然发现的一条独角鲸说起,阿龙纳斯教授和助手康塞尔一同去抓捕独角鲸,被抓进潜艇才知道,所谓的“独角鲸”其实就是一艘潜水艇“鹦鹉螺号”罢了。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他们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在这一路的冒险中他们经历了船艇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
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却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关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又带有神秘浪漫色彩。他身上那种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与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这本书除了奇妙的海底世界,也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更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作者的幻想并非妄想天开、痴人说梦,那是以科学为依据的。凡尔纳用自然科学预言式的假设,不断启发着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那艘诺第留斯号,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发明之前,不仅让读者痴迷,也为人们在制造真正的潜艇时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海底两万里》是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也是科幻小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的热情,更启迪我们努力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坚持不懈、勇敢面对未知的挑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0
海洋好大,人类一直探索却总是捉摸不透;海洋又真的好小,好像读完《海底两万里》,就能知道大海有多大了!
曾经,我认为海洋很大,我在大海上,正如蚂蚁在大陆上一样,可是自从读了《海底两万里》后,海在我心中大大减小,正如我在海的这头,你在海的那头,我们却能彼此看见…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的是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博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其实还上出现了一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博物学家准备返回法国时,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于是便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
经过千辛万苦,“怪物”为能被清除,驱逐舰反而被“怪物”重创。博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特意请到驱逐舰上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所谓的怪物原来是一艘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船长永远不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几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以后就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逃脱,博物学家才得以将这个事情公众于世。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个场面:他们在印度洋的主场与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捕捉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他们在大西洋里与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
其中我最喜欢人物是尼摩舰长和内德兰德,先说尼摩舰长吧,我觉得他是一个因战争而失去亲人的人,他因仇恨而远离陆地,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一艘与世隔绝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他将在海底发现了宝藏分给穷人,虽说他与世隔绝了,但他心中有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弱者的同情,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勇敢及善良。其次是内德兰德,我喜欢他的极端与刚烈。我承认那鲁莽也许会铸下不可饶恕的错,但我钦佩于他的执着——他从上了鹦鹉螺号那天就开始策划着要逃走,不论旅途中有多少事物分散他的注意力,这位狡猾的、威猛的捕鲸手从未放弃过他逃离的念头。即使他在生他养他的大海里,即使他就算是回到陆地上也得靠大海生活,他仍热切地期盼着离开鹦鹉螺号—因为他清楚,鹦鹉螺号不是他的生活。他让我明白,突如其来的好事也没有意义为之疯狂地欣喜—好事固然是好事,但为了任何的惊喜而打破了自己平静的生活,不值得。
我从这本书上可以看出作者在人物处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比如说:尼摩船长在暗处,其他人在明处;尼摩船长性格神祕莫测,让人捉摸不透;教授、仆人却都“透明”到了极点;绝顶聪明,温文尔雅,又享有绝对权威的尼摩船长是书中最大的亮点。同时,他又是一位与人类断绝关系,丝毫不受人类社会规范约束,反对人类社会的“复仇天使”。不同性格在鹦鹉螺号这个封闭的空间摩擦,冲撞,成为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篇11
寒假里,我被一本《海底两万里》深深吸引了。《海底两万里》是一本非常神奇的科幻小说。法国著名小说家凡尔纳的著作。接二连三的海怪,是先震惊了全世界,阿龙纳斯教授和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了。参加了围捕海怪的行动。结果爬到了海外的身上。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是一艘潜艇。别无选择,只好跟鹦鹉潜水艇的船长尼魔一起周游各大洋,开始一段惊心动魄的海底之日。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阿龙奈斯一位喜欢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鹦鹉罗号上之后,他把那些奇怪又伟大的动物植物全部记到笔记中。回到陆地后,公众于世。真人敬佩呀,康塞尔教授身边最忠诚的仆人。教授共同经历了两万里的海底旅行。包揽了很多壮丽的景象,他们共患难同艰难,成了真正的朋友。尼摩船长是一位海洋的赢者,勇敢而富有智慧。《海底两万里》不仅让我认识这些勇敢,执着,真诚的'人。我浏览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的地方,欣赏到了奇妙的海底美景。《海底两万里》包含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是一本既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又是一部知识丰富的百科全书。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08-01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1-07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心得03-02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通用05-16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范文04-03
关于《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12-17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推荐】01-26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荐】01-30
【荐】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01-24
海底两万里心得体会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