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端午节的作文7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作文 篇1
又是一年五月五,又是一个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插一束艾叶,他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使人闻着,感觉神清气爽,淡淡的清香把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1 0年前,我才4岁,外婆在五月五这一天在房门上插上那么一束叶子很长的叶子。我问外婆:“外婆,这是什么?”“这是艾叶。”外婆一边说一边插艾叶。“为什么要插艾叶?”我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是为了避邪。”外婆边说边从凳子上下来,走进厨房去了。我也跟在外婆的后面,走了进去。
只见桌子上有几片比刚才插的艾叶还大很多的叶子。只见外婆从众多叶子中抽出三片,迅速折成了一个三角体,把像米的东西倒进去一些,但这种米比较小,然后外婆抓几个板栗和拿一些切好的肉放进去,然后再把剩下的叶子绕着这个三角体转。从旁边的绳子抽出一根,把三角体绑起来。按照这个步骤做了十几个,放到蒸笼里,开始蒸这个东西。“外婆,这是什么?”“这是粽子,很好吃的。”“为什么要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个爱国诗人是什么?”“孩子,你还小,等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过了一段时间,外婆叫我去吃粽子,外婆为我掰开叶子,里面是个三角体,还有板栗、肉……我咬了一口,好香啊。
吃完了粽子,该去看龙舟了。外婆把我带到了河边,只见河边站了很多人,大家都在大声助威,只见河里有几条龙船,几个人在使劲地划着。
又是一年艾叶飘香。
端午节的作文 篇2
故乡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们汉族的传统节日。在战国时期,我国爱国诗人屈原听说秦军攻破楚国国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依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百姓们纷纷亲去打捞,沿水招魂,在没有结果时,人们只有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虾鱼蚕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达对他的怀念,此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头粽子表达缅怀之情,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将这一天俗称为“端午节”,过节的形式也多养起来,如插杨柳、赛龙舟、吃粽子、烧高山等等。
我也特别喜欢故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电视里看到的盛大赛龙舟、烧高山等习俗,但是我独爱绑花绳、戴荷包、插杨柳、包粽子、串亲戚等风俗喜庆方式。
五月初四这天,我就嚷着母亲带我去赶集,大人们忙着购买肉呀、菜呀、蛋之类的,我们孩子的焦点在于买花线、买画布,挑三拣四,串了西家串东家,几个商店、摊位转下来,手里捧着一大把花线、画布。可高兴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绳来。回到家里,和邻里几个小朋友围着外婆开始编花绳、缝荷包。捻线搓绳、选布剪样,穿针引线,直到开灯时分,每个小朋友都有了满意的收获,可把外婆累坏了,我们便抢着用小拳头敲打外婆伸不直的腰背,外婆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兴奋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来把花绳和荷包比划了好几次,由于外婆说了:“今天戴了就不灵了,只有在端午节这天戴上才会保佑我们一年平安。”真是一个难眠之夜呀!隐隐约约听见父亲插杨柳的.声音,我一骨碌翻起身来,大声喊着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洗刷完毕,在母亲的帮助下认真的绑上了花绳、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脚腕花花绿绿的花绳,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样的荷包,我自豪极了,犹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带着无比幸福的心情,开始帮母亲炒鸡蛋、包粽子。
说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戏,早在六岁那年,大妈就教会了我包粽子。我便一个指挥官的架势喊来父亲,指挥着他和母亲抱起粽子来: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购买来的糯米、大枣、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净,然后再加进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匀,接着拿来竹叶卷成一个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叶子卷完,还要留一些等放进做好的馅子后封起来,父亲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动作出了错,被我狠狠批评了几句:“父亲,你也不动脑想想,包扎的绳子要打成活结,不然证书后你连叶子一块儿吃吗……”在我成功的指挥下,你一个、他一个、我一个,不一会儿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开灶蒸煮了,这期间,我有显摆着自己的花绳和荷包指挥父亲矫正了父亲杨柳插得不好看之处。
开始过节享受了,一家人围着丰盛的节日餐,你争我抢、谈天说地、笑语盈盈,真是其乐融融。时逢中午,我们一家又拎着自己亲手做好的礼物去大伯家串门子,一路上阳光和煦、鸟语花香,喜笑颜开,我真的被这欣欣向荣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节的作文 篇3
端午节的习俗总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层层竹叶,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
说到粽子,我还有一个故事,在两千多年以前,也是农历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家家户户包粽子,来到江边把粽子都扔进了江里,用这种方法来保护屈原的尸体。
粽子分为两种,有圆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种是三角形的叫竹叶粽。家人还给孩子戴五丝线,头上画“王”字,在家门上插艾草……端午节的风俗还真不少。
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DD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节的作文 篇4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想到了吃粽子,踏青,爬山等好玩的,你对端午节有什么样的感悟,端午节又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说起端午节,让我不得不想起小学时的一次踏青郊游,那次活动是我们学校四五六年纪的集体活动,由于去的地点不是很远,但是走路去却也不近,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吧,我们是早晨出发,由于要在那吃午饭,所以我们自备吃的和水,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拿了好多东西,可以想象当时我们走到地方的狼狈吗?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就算了,为啥旁边还有个不是本校学生只是亲属的人骑车跟着,他帮了几个人驼东西,他们轻松了,我们却在那羡慕嫉妒恨中。这是去的路上我们的困难。到了地方看见那山那水,我们就把刚刚的疲劳与烦恼全都忘记了,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大自然当中,我们结帮成对的.在山上找野果,特别是已经熟透了的桑葚,漫山遍野都是我们欢笑声,这一直持续到下午我们离开,不管是去时的辛劳还是玩时的愉悦,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回忆。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除了吃粽子,还干些什么好呢?毕竟美好的回忆我们从来不嫌少。
端午节的作文 篇5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起吃粽子,划龙舟。但就是,同学们你们知到“端午”就是什么意思,端午节的风俗又就是怎样来的吗?
“端午”。“端”就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阴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到了唐代,因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就是八月五日,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换了“五”字,从此,“端五”便改称“端午”了。
为什么五月初五这一天会成为“端午”呢?民间流传着很多种说法。此时其中最流行的说法,就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就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官,楚国不采纳他的治国主张,反而将他免职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国衰亡,人民遭受苦难,自己又无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愤难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罗江自尽。楚国百姓明白后,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来不及了,百姓们担心江中的鱼,鳖,咬食屈原的.遗体,便用竹壳裹米投入江中喂鱼。从此,划龙舟,此时包粽子就就是我们中国的风俗了。
我很喜欢端午节,我每年都盼望端午节的到来。
端午节的作文 篇6
端午节是一年一度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传说端午节的习俗与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据说屈原为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多次向楚王提出自己的建议。楚王不但没有接受,反而把他赶出朝廷。无奈之下,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怀着悲愤的心情投江自杀。人们听到消息后,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江水里的鱼虾吃掉,就用糯米做成粽子撒在江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这种习俗保留下来了,只是把撒粽子改成了吃粽子。
过端午节时,最热闹的习俗莫过于赛龙舟了。嘉兴每年都会在南湖景区举行龙舟大赛。每到这个时候,沿南湖两岸早已是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翘首以盼,等着龙舟的到来。龙舟来了,远远就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在人们阵阵欢呼声中,一艘艘威风凛凛、“龙体”上涂满了色彩斑斓的鳞甲的龙舟出现在眼前。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赛手,他们穿着统一的'民族服饰,划着一模一样的船桨。船头还站着一个人用力地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船桨齐飞,水花四溅,龙舟飞速前进。岸上的人激动万分,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加油!”龙舟就这样你追我赶地到达了终点……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像挂艾草、菖蒲,吃“五黄”,佩香囊等。我喜欢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7
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 不知道的那我告诉你们。
奶奶说是这样的:“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风俗与纪念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投江后洹罗江附近的渔民闻讯立即驾渔舟赶来抢救。为了尽快救到屈原的遗体,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担当浆片,几个人划着一只船,争先恐后,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没有找到。这里的.渔民耽心屈原的遗体被鱼吃掉,就用竹简装米丢在水里,让鱼去吃,免得伤害他。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白天睡觉,梦见屈原对他说:“听说你要来祭我,我很感谢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给蛟龙抢吃了,希望你用楝树叶把桶塞好,外面用五彩丝线缠起来,因为蛟龙怕这些东西,区回就照他的话去做。这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的由来,据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说:“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汩之遗风也。”
【端午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01-19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3
过端午节作文:家乡的端午节03-27
端午节日作文11-28
端午节作文11-15
[经典]端午节的作文08-16
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0-02
端午节作文【经典】12-06
[精选]端午节作文07-07
(精选)端午节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