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春节》作文3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作文 篇1
我曾目睹过北京雄伟辉煌的故宫,可它不能称之为一座完整的古城;我也曾浏览过文化悠久的西安古城,可它内部早已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今年寒假,我有幸参观了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古城——平遥。
来到平遥的第一感觉就是——我穿越了!那古色古香的气息,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听当地人说,这里的房屋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这些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规模依然完好如初。
走进那小小的民俗宾馆,又会使你大吃一惊,虽然平板电视,无线网络这些现代化设置一应俱全,但那有着精美绝伦的雕花床炕,那历经沧桑的桌椅,无不显现着明清时代的气息。
走出宾馆,来到“明清一条街”上,这里则呈现出强烈的、红红火火的春节气氛。两旁的街道统一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家家户户门前都喜庆地贴着“福”字和春联。三五步就有一锅滚滚的姜汤摊位,不喝闻着那浓浓的弥漫着整条大街的姜汤气味,也为您驱走了寒冷的感觉。还有那细腻精致的大红剪纸,五彩生动的皮影,口感纯正平遥的牛肉,充斥着整条大道,让你的心也跟着喜庆起来。
平遥曾是一座发达的金融城市,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发源地这一,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后来在全国还发展了放多分支机构。听导游介绍,当年慈禧太后还夸这里金库比清政府的国库还充沛!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平遥县衙。平遥的县衙与我们保定的直隶总督署相比 ,按理说直隶总督署远比平遥县衙等级高许多,可因为当没有好好保护,很多地方都被规划了。现在看起来还不如平遥县衙规模大。平遥的这个县衙有六层亭院和一个小花园,这里与直隶总督署不一样的地方还有是很多房子是两层的,还有小小的'戏台。整个县衙的院落雕梁画柱,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浑漆斋大院。这个院落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平遥古城内面积最大,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建筑。它那精美的木雕门廊,栓马桩的石雕,影壁的转雕,虽然有些风尘仆仆,却依稀可见当年的辉煌。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那些古迹数不胜数,那些精美的古建筑使人流连忘返,那些历史文化的典故叫人细细口味,这真是一个了解明清民俗的好地方!
《春节》作文 篇2
要说到春节风俗,最能有“发言权”的要数——包饺子了吧。
三十那天,爸爸妈妈是一大早就开始干活,下午包饺子。他们俩忙的是马不停蹄,包着包着,我灵一机动,说:“爸爸妈妈,今年饺子里还包不包钱了。”妈妈说:“好主意,你快点去拿钱吧!”爸爸却在一旁说:“嘿嘿,还是别包了,年年被我全部吃到呀!”我不服气地说:“这一回不一定是你呦。”饺子包好了,就等着明天吃饺子吧!
初一早上开始下饺子了,边下我还边想:“这回我一定要吃到有钱的饺子。”吃饺子了,这一回我学机灵了,专门挑大的饺子吃,说不定就能吃到。可是,我是吃的`肚子都要破了,有钱的饺子还没“现身”。这时,只听“呀”的一声,我顺着声音一看,“啊!”竟然又让爸爸给吃到了,咳!我只能自愧不如,我没有那福气呀!不过,我不能灰心,还有两个钱饺子呢!
第二局开吃,爸爸吃哪个盘里的,我也照葫芦画瓢,吃哪个盘里的。我不甘心我吃不到,吃完了一盘再吃一盘,这下撑的我路都走不动了,钱饺子偏偏和我作对,就是让我吃不到。
最后总结“残局”,妈妈吃到了一个,爸爸吃到了俩个,我却一个没捞着,好不幸运啊!不过,吃饺子真是一项有趣的春节风俗!
《春节》作文 篇3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包括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清明节……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有燃放烟花的习俗,我喜欢燃放烟花。
今年28号,每个家庭早上都贴对联,我妈妈在街上买了一副对联。我想起春节时的一首诗,上面写着:在鞭炮的声音中,当一岁的孩子死去时,春风温暖了屠苏,成千上万的家庭总是用新桃子换旧桃子。
为了贴对联,我拿起对联,我看着金色的字,我笑着把它递给父亲,父亲后来贴出了对联。我想,“这对联一定会给我们家带来好运。”
新年结束时,每个家庭都会被装饰。孩子们应该早起,穿上新衣服。我们的衣服非常漂亮。
我们吃完除夕晚餐后,我最喜欢的节目到了。我们家在门外燃放烟火。我点燃了火和烟花“咻”的一声,飞到了高高的天空空!天空中有许多颜色:红色,像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绿色的,像一棵小草,头很尖。那里五彩缤纷,像一只蝴蝶,非常美丽...烟花飞得又高又漂亮!我真的很喜欢那些烟花。
我喜欢庆祝春节,因为有烟花和春联……所以我喜欢庆祝春节!
【《春节》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作文 08-04
《的春节》作文11-19
《春节》作文(精选)04-18
《春节》作文09-11
于春节的作文08-30
[经典]春节的的作文08-26
于春节作文09-19
春节作文02-05
春节的作文07-06
春节的的作文[经典]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