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29 10:10:1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通用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通用6篇)

  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1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习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习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习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习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但习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2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习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习为习惯。我们在设立学习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习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生活学习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平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3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让学习成为常态化,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习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习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习,学习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习,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习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习、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习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习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习。当孩子意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时,自然学习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习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习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习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习,在坚持和孩子学习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习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平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习的时候,但是学习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习的趣味,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习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习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习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习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习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习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习,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4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习、收获的家园。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习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习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习习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习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习的信心,教给他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5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习习惯远比关注知识习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习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习写字、学习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习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习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习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习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习习惯远比关注知识习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近期自身出现的学习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习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平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习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6

  孩子们在幼儿园是最后一个学期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二、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三、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四、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习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通用6篇)】相关文章:

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1篇)09-27

小班幼小衔接的方案范文(通用18篇)09-28

幼小衔接开展方案范文(通用11篇)09-27

大班幼小衔接具体方案(通用7篇)09-23

高中语文衔接课程方案(通用7篇)09-21

中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范文(通用6篇)09-27

幼小衔接发言稿08-14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07-10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08-20

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3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