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的作文

时间:2024-09-19 10:13:34 抒情作文 我要投稿

【必备】实用的抒情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抒情的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实用的抒情的作文

抒情的作文 篇1

  清明后的第一天,我来到了桃花山,在山底惊喜的发现了几朵迟开的桃花。这几朵桃花可与白居易笔下的“山寺桃花”媲美。

  为了追寻桃花的踪迹,我登上了通往仙人洞的山路,山路陡峭而盘旋。由于我身体肥胖,登起山来自然很吃力,爬到半山腰爬不动了,几次险些滑落下去。不料,头顶山飘来了脆而甜的笑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想不到我的几分倦意倏然而逝,努力向上攀登,不一会,便到达了仙人洞。环顾四周并未见到嬉笑的女子,走进洞内,只见三五人依次烧香,对着供奉的菩萨磕头。“天生一个仙人洞”,此处无人时,想必桃花仙子在此歇脚。

  我不肯下山,便和同伴们分了手,独自一人继续东游,大约走了一个小时终于在鹿角头险峰的山坡上找到了一片桃树林。二十年前这里曾给我留下过粉红的记忆,今天却怎么不见粉红的桃花呢?我十分纳闷,眼睛在努力的搜索,只在桃树枝条的绿叶间找到了桃花留下的.丝丝痕迹。我恍然大悟:桃花姐妹完成了她们的使命后,飘然离去。她们飘到了山野田间,她们飞进了宇宙天空,但将芬芳留在了桃花山上,她们的魂永远留在了这里。

  桃花化作了山上软润的春泥,化作了山涧淙淙的溪水,化作了鸟儿绚丽的羽毛,化作了山下楼阁中少女脸上的红润……

  看着茂密的桃树林,嗅着浓浓的桃花气息,我禁不住想起这儿的植树人来。关于桃花,这儿相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数千年以前的春秋时代,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为免遭杀身之祸,只好骑着战马带着西施,悄悄地离开了越国。西施随范蠡进入楚国地面的时候,正是桃子成熟了的季节。为缓解路上饥渴,范蠡买了一袋桃子,拴在马屁股上,两人想吃就取。他们来到一个名叫东山的地方。

  这里北临长江,东接洞庭,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战马贪恋这里美味的嫩草,死活不肯走了,范蠡和西施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范蠡在这儿夹沟下游开凿了一个饮马池,解决了马饮水的问题;西施将剩下的十来个桃子种在了山坡山,希望它们开花结果。冬去春来,小树苗从山坡上破土而出,数年之后,这些树长高了、长大了。每年春天来临时,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

  我登上“鹿角头”,向西北眺望,几棵“红军树”依稀可见。如果把“红军树”比作树中的伟丈夫,那么这儿的桃树就是树中的美女子。一个有义,一个有情。瞻仰红军树使人明白世间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正气;寻访桃树林让人懂得人间什么是真情,什么是真爱。此时,我模仿起陶渊明来,登东山而长啸,临清泉而吟唱:仙子不知何处去,桃树依旧恋春风。

  同伴用电话催促我好几遍,约我去鸭子水库游玩。看了一下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半了,我不得不和这片桃树林分手,一步一回头,又一次将粉红的记忆带走。我便去鸭子水库寻找桃花的影子。李白有“桃花春水生”的诗句,在溪水中我一定能找到她。

  鸭子水库水域并不十分宽阔但它曲折悠长。竹排、鸭子船浮在水面上,留下了倒立的影子。大多数师生很快上了竹排和小船。我似乎有点冲动,产生了一种壮举—畅游鸭子水库。我与肖爱国老师及两个学生一同跳进了水库, 我们对个人水性都十分自信,都没拿救生圈。当时,气温较低,但身体泡在水里并没有一种冷的感觉。水面无风,却有一层细小的柔波;喝一口水,觉得它清纯爽口,似乎甜到了心里。

  于是,我很兴奋的拼命的向湖中游去,要洗净身上所有的污秽,要用身体所有的细胞去感受这桃花溪水。不妙的是我游到水库中央时,顿感全身乏力,呛了几口水,死神在威胁着我。但我并没有慌神,改变了一下游泳姿式,仰卧于水面。我感觉到了桃花溪水的巨大浮力,更感觉到了它的无限柔情。

  我觉得有一双温暖的纤纤细手将我整个身体托着,让我的体力渐渐恢复过来。我终于安然无恙的游到了岸边。抬头西望,这时,夕阳斜照在鸭子水库的水面上,水面卷起一层又一层红色的涟漪。啊,我终于在这里又找到了桃花的影子,这红色的涟漪,岂不正是由千万朵粉红的桃花幻化而成的吗?

  停在水库坝上的旅游车拉响了长长的鸣笛,催着我们与桃花山说了一声“再见”。返校途中,我们师生少了来时的欢歌笑语,也许是因为我们还陶醉在桃花的美景之中,都在默默的回味那游山玩水的情趣吧。返校后,桃花山的桃花、泉水、山女等美好的形象,却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因为我的心、我的魂已经留在了桃花山…

抒情的作文 篇2

  我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我深深爱着长江,尤其是在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话说长江》节目之后。江里磅礴的水流,使我感到豪壮,江岸辘辘的水车,使我感到亲切。电视让我第一次亲眼目睹这条长河各段的壮丽景色。因此,一听说电视台要为《话说长江》节目征集主题歌词,我便暂时搁下紧要的高考复习,拿起笔来。

  几小时后,我把写好的歌词装进信封,工工整整贴上邮票,寄往北京。这时,长江仿佛就在我身边流着,江水亲切地抚摸着我。在以后一段时间里,我兴奋地等待着评选揭晓。

  评选还没有揭晓,我却逐渐从电视上、报刊中得知这么一些情况:在征集歌词的启事发出后的短短一周里,全国便有近四千首歌词写成并寄给了评委会。作者中,有九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刚戴上红领巾的少年,有曾经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甚至还有身患癌症的病人。有亲身游过长江的,也有象我一样仅仅只看过一小段长江的。写歌词的'人,简直象长江上数不清的朵朵浪花。

  听说歌词只选用一首,我暗暗对自己说:忘掉评选吧,不会有出人意料的结果的。可是,每当我想幸起课木静下心复习时,就好象看见长江水正呼啸迎来,分明不愿离去,只是江流显得更加深沉、含蓄。我在这深沉中,逐渐和江流融合。我看见江流成了一条纽带,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歌词贯穿起来。

  我似乎更懂得了长江本身的伟大。她奔腾千年,哺育神州大地,她冲开多少峡湾,才找到大海。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怪乎有那么多的华夏儿女争着把她讴歌,当我看到小弟弟依恋在母亲怀里时,我就更懂得了我们为什么这么热爱长江。啊,长江!你是我们希望的寄托,力是的源泉。我仿佛看到那几千首歌词象滚滚长江一样向我奔来。这又将使我感到多大安慰里如果说我最初对长江的感悄还是一种朦胧的依恋,那么此刻就上升到一个神圣的境界。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人民。人们献上的不仅是歌词,而是一片赤诚之心。作为长江的儿女,又何必计较自己个人的一首歌词是否被选中呢?

  于是,我坦然地等待评选揭晓的那一天,我深深相信;当选的那一首,必能代表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

抒情的作文 篇3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二者都是间接表达思想感情,都区别于直抒胸臆,容易混淆,在此作一比较。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表达作者的理想、抱负、志趣等。即所谓的“应物斯感,感物吟志”(《文心雕龙》)。如诗人郑板桥的《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题风吹中的山间竹石的画幅,写竹子的坚强,经得起千磨万击,“咬定”在山的根基不放,把竹子拟人化,实际上寄托了诗人自己高洁的志趣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顽强品格。再如宋末诗人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与元朝合作。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写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托物言志的诗文我们还学过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灯》,于谦的《石灰吟》等等。

  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作者借以寄托思想的载体是动物(蝉)、植物(白杨树、竹子、菊花)、物品(石灰、灯)等具体物象,诗文是“物”而非“景”,是咏物,而不是写景。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

【抒情的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抒情作文10-21

抒情的作文[经典]08-27

抒情的作文11-03

(经典)抒情作文11-07

[精选]抒情的作文01-21

抒情的作文(经典)12-23

【经典】抒情的作文12-23

[经典]抒情的作文01-05

抒情作文【经典】10-12

【精选】抒情的作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