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的作文

时间:2022-09-23 13:20:50 抒情作文 我要投稿

【精华】借景抒情的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借景抒情的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借景抒情的作文三篇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1

  黑夜里的雪花

  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孤独!

  大千世界,一个人独守自己的那一片天地,真可谓孤也!独也!

  我们每天都重复着三件事:学习。吃饭。睡觉。看上去挺幸福,其实那仅仅是一层面纱。殊不知,面纱的背后,是一张狰狞的面孔,充满着奢侈的欲望!

  曾经以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会找到真正属于我的东西,更不会相信有什么纯粹的友情。改变这个观念是在初二的时候。那时,懵懂的我们,与其说天真,还不如说我们幼稚,总是把什么事都想得太好。

  然而,那时,我们总是在一个人的世界徘徊,毕竟那时的我们想向往的生活太奢侈。于是,孤独成了我们的又一个代名词。

  是啊,我们的学习枯燥的近乎冷漠,总是天真的认为自己一味的付出,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是,我们总是错得很彻底。然而,懵懂的我们捂着还在疼痛的伤口又去从蹈以前的覆辙,迷迷糊糊的又开始在孤独中奢求!

  这种现象持续至今,改变这种想法,是从认识她开始……

  她却乎和我一样,也在一个人的孤独中徘徊。我说她优柔寡断,而她却说她多愁善感。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本质区别,只知道都是用来描述一个恬静女孩的最佳词语。是的,她和我太像了,我们的志向。情感世界都相差无几。因为我们聊得很投机,所以我更坚信我们都是孤独的挚友。直到她离开的那一瞬间,我似乎才找到一种感觉,一种亲切的感觉,一种久违的感觉,就像曾经丢失的.一样。

  与其说遇到的是知己,那还不如说“同是天涯沦落人”更有一翻风味。因为一个戏剧性的偶然让彼此都找到了一样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友谊!一种至情的付出,却只希望得到一个真诚的眼神。我相信我们都找到了,在彼此之间!

  原来,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个角色,缺少的只是一份伴奏。如果可以,为彼此付出,一样可以得到一份真诚!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2

  今天中午,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大雨倾盆。

  坐在教室里都能看见一道闪电从天上劈下来,都没有办法认真听老师讲课了。雨越来越大,雷声也越来越大。有的同学说,今天要被淋成落汤鸡了。而我一直在看窗外,被雨水打过的绿叶是格外美丽,它们是那么坚强勇敢,是那么不屈不挠。它们在雨中挺直身子,像军人一样。

借景抒情的作文 篇3

  人生旅途中,会看到许许多多的风景,但总有一些风景,触动着我们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触动心灵的风景,并不一定美丽,但却足以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因此感动。从事看过太多的美景,也不一定能遇到触动心灵的风景。但,在灾难来临的时刻,在威海这个小城市去了往日秀丽的风景时,我却看到了触动我心灵的风景。

  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同学们都在紧张的进行生物复习,可一瞬间,教室里的寂静被一阵惊呼打破。不知是谁先发现的,在距学校很远的山上生起了卷卷浓烟,正借着风势向海边散去。坐在窗边的我,一回头就看到了这幅景象,心中不免一惊:山上起火了!只是当时在上课,无暇顾及太多,在老师的呵斥声中,我们继续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不料,上第三节课时火依旧烧着,而且越烧越旺,浓烟也渐渐弥漫开来。海边的楼房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只有较近的几栋楼还若隐若现。一半的天空都已经变成昏黄色。

  最后一节课时,烟已经布满了整个天空,再也找不到一丝蓝天,学校也被烟雾笼罩着,即使关着窗户也有些呛人。有些同学已经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终于到了放学,路上的行人有的已经戴上了口罩,我也用湿巾捂住了口鼻;路上有些堵车,唯有消防车鸣着警笛在路上飞驰着。到了家后,火势已经蔓延过来,消防官兵正在组织我们尽早撤离……这些看似杂乱的画面交织在一起,但却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灾难并没有使人们慌乱,反而更加镇静。

  第二天,仿佛一切都平静了许多,但我知道,消防官兵还在山上辛苦的工作着,有许多企业默默捐献着需要的物资,有许多旅店也放弃了端午节大赚一笔的机会,免费为避难的人们居住。这些风景,无一不触动着我的心灵,使人感到温暖。

  这次的大火,最初带来的风景让我们悲叹,但消防官兵以及所有付出的人们,一起创造出了一幅触动心灵的场景。

【【精华】借景抒情的作文三篇】相关文章:

【精华】借景抒情的作文5篇09-04

【精华】借景抒情的作文六篇07-24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07-20

【精选】借景抒情的作文八篇09-18

精选借景抒情作文四篇08-29

精选借景抒情的作文六篇08-28

【精选】借景抒情作文5篇08-27

借景抒情的作文九篇08-24

【精选】借景抒情的作文9篇08-23

【精选】借景抒情作文三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