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合伙人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1
《中国合伙人2》展现的中国互联网二十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也是万众创业的二十年。
影片中,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怀揣着共同创业梦想的`楚振辉、秦磊、徐顺之成为合伙人,三人热血征途,创造了非凡网。整个创业从艰难启程到小有成就,从跌落谷底到涅槃重生,从走向辉煌到危机四伏,一个个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一旦开始就不停的奔跑精神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为互联网崛起的艰辛付出与努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创业、守业、品牌发展过程中,应对风险挑战时的勇气与决心以及保持初心,为中国互联网大国强国筑梦、砥砺前行的创业精神。
作为一名基层铁路人,回望铁路在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中,不禁感慨:中国铁路在这40年的快速发展中,又何尝不是如互联网崛起一般大刀阔斧、波澜壮阔?在铁路从业十年里,亲眼见证了铁路大提速,速度120km/h的普速列车逐步被时速200km/h及以上的动车组所替代。尤其是当下,复兴号奔赴在广袤的大地上,给旅客带来的时速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中国铁路从跟跑者变成了世界铁路的引领者,让中国高铁成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在这些变化与辉煌的成绩中,铁路人何尝不是影片中的创业者那样:执着坚守、刻苦攻坚、追求极致,终成传奇?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2
《中国合伙人》以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为原型,讲述了80年代的三位大学生的青春史、创业史。
从中我们至少悟出一下道理:
1、只有观游世界,才有世界观。永远不要只活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从你走出的那一刻起,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2、格局决定结局,大梦想的.老板吸引大梦想的人才,小梦想的老板吸引小梦想的人才,当跟随我们多年的优秀人才离开我们时,我们一定要向内求解,一定是我们的梦想不能够吸引他们。
3、使命感会让你动力无限。前期创业是为了赚钱,到最后一定要心怀使命感;做到一定阶段,目标是成就员工,成就行业时,高手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4、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力挺,人捧人高,人贬人低。领导应多认可、鼓励员工,要透过表象看本质;成长需要时间,让我们加速成长的就是得到领导的认可、鼓励。
5、领导人一定要学会示弱。管理就像一个弹簧,你强对方就弱,你弱对方就强;领导者可以什么都不精,但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能让多少人相信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6、当爱没有增加一切不会发生根本改变。领导人要深入员工内心了解员工需求。当员工只要一个苹果时,即使给他一火车的香蕉,他也没有感觉。
7、使我疼苦者必使我强大。今天的不成功是因为我们伤的不够深、痛得不够烈,要感恩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伤害”过我们的贵人,因为他们,我们才努力更加成长。
8、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三人行,必有我师,当下师为无上事,学习身边人。
9、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失败原因只有四个字:“学习不够”。
10、世界万物要么走向成长,要么走向灭亡,等待,就是浪费青春。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3
《中国合伙人》这电影从剧情上来说其实是好看的,至少叙事上算是流畅。其中大段大段的旁白我挺喜欢的。这样一部成功学的电影,旁白有助于理解电影。宣传之初有人说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就是依托新东方俞洪敏的成功经历而来的。查了下确实能找到共同点,三次高考,入学肺结核,签证失败,留下任职,以及后来的三驾马车。虽然陈德森一直否认,但是我想观者一定不这么想。
电影对于我来说其实是没有共鸣的,它面对的人群更多的应该在而立之后和不惑之年。就像影片最后出现的王石、李开复、杨澜、俞洪敏等人这才是他们的奋斗史。那时的出国热,美国梦,洗着盘子还努力求着学,学成归国,这些经历在他们那代人才是有共鸣的。我们就看个热闹吧~
黄晓明这次终于演了次戏了。土鳖造型和最后几次与邓超的对手戏在人物心理上的转变挺好,那口"板扎"的英语也为他加分不少。而前面在学校的部分还不够入戏,用力偏猛。就是那口日式英语说的少了点。成东青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屌丝",家境不好,学习上不够优秀,长相上也没有特别吸引人的亮点,,找了个算是校花的女友,最后还被别人先把他睡了。而他周围的两个朋友一个除了不够富称得上是高帅,一个绝对的文艺青年,在这样一个三人队伍里,最先成功的.是——成东青。邓超饰演的海龟精英孟晓骏气场杠杠的。在学校时所有最好,未婚妻漂亮,家教渊源,目标明确,可是面对现实,在外人眼里表面风光的海归精英其实是个洗盘子的还连小费都拿不到的杂工。回国看到好友都开起了四个圈,放下骄傲,毅然入伙。这个不应该叫美国梦,纯粹的中国梦。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4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个体的能力却是有限的,二者间的矛盾不断深化便使得共同体应运而生。因为,解决该矛盾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不同个体的优势组合起来,拟制一个集各成员优势于一身的新主体,让他获得任何一位成员所没有的超能力,进而提高每个成员实现个人梦想的可能。
记得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论述,共同体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颇有道理。相同的元素往往具有同样的需求,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注定了各元素间的竞争,最终相互之间成为对手,或许同性相斥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而不同的元素,尤其是相互矛盾的元素,需求相反,从而使二者的互补成为可能,至少不会成为敌人。
新梦想的产生也是如此,成东青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美国梦破碎的丰富经历,这些经历让他发掘到了一个巨大的追求梦想的客户群体。王yang的强项在于他曾经成功泡过洋妞Lucy,知道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一个能够征服洋妞的中国人,肯定更容易征服签证官。而孟晓骏是位自信的成功者,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生活过,他更能将自己的成功和亲历的美国精神告诉大家。三个人的完美组合,使得客户群被精准锁定,消费需求被充分发掘,产品设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理的商业模式正是新梦想成功的密码。
王yang和孟晓骏因为上市问题上的分歧出走后,新梦想在美国被起诉,危机的快速来临与王yang和孟晓骏的出走有极大的关系,二人的离开破坏了新梦想原有的完美状态。
在一个好的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是这个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轻重之分,任何试图在共同体成员间区分等级的行为,都将徒劳无功或将共同体推向深渊。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5
近看了部励志电影,我同样知道大多数同学都看过了,我就发下我的感受。
《中国合伙人》电影的背景是在大时代即20世纪80年代的时间,《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人物是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中国合伙人》电影讲述的故事是在大时代背景下三个年轻人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青春励志故事。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作品,而出演三个年轻的人的分别为邓超、黄晓明、佟大为。电影内容大体是: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起打拼事业,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后功成名就实现梦想。 而三个实力演员又因一个女人而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个女人就是大家熟悉的后宫大戏《甄嬛传》中熹贵妃的扮演者孙俪。有人曾这样总结过,她虽然没有现身影片任何画面,却是《中国合伙人》背后的女人。黄晓明+孙俪=新上海滩,佟大为+孙俪=玉观音,邓超+孙俪=幸福像花儿一样。
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霸气的女人。而这个不仅霸气而又成功的女人后的男人们的电影《中国合伙人》将更上一层楼。
电影《中国合伙人》也在人物塑造上选择了典型的人物:土鳖、海龟、愤青。这样三个人物身上有着他们特有的人物性格与特质,而即使是不一样的人物,但大家都会拥有自己的梦想,都会有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也会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的时候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拼搏。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6
电影《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复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那么,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确实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方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疑心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成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认。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那么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7
苏梅的人生梦想是去美国。为了她的美国梦,作为一个女孩儿选择深夜独自在图书馆看书,在自己的蜡烛用尽后,有胆量主动与一个素不相识的男人头碰头地共享灯光。这些细节无不昭显着她去美国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为了这个人生目标她早已对任何风险放任不管。对此成东青心知肚明,他也明白想继续和苏梅在一起就必须一同去美国。于是,在努力帮助苏梅去美国的同时,他自己也为了获得美国签证百折不挠,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悲剧的是,苏梅成功了,他却未能如愿。在这样的境况下,唯有苏梅放弃留在美国的梦想,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两人才可能在一起。然而,苏梅尽管对背叛如此真诚而痴情的成东青充满了自责和内疚,却仍未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了实现她的美国梦,坚定地在美国和成冬青之间选择了美国,抛弃了成东青。这不能怪苏梅,毕竟美国才是她的梦想,才是她认定的'人生方向和幸福根基,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不会为了一时之快而作出令自己后悔终生的决定。
其实,理想也好,梦想也罢,都完全是私人事务,谁也不要指望改变别人的理想,因为改变了别人的理想意味着改变了她的一生,改变了她幸福和快乐的标准。成东青最大的失败就在于,他遇到了一个有梦想且对梦想坚定不移的人。
苏梅是只理性的天鹅,不是天鹅肉。成东青的忠诚和真心确实让苏梅感动,但感动作为一种本能永远不可能成为人生抉择的依据。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8
电影散场后,影院里响起了若干掌声,我想这大约不是因为这故事有多好,而是因为它呈现出的某种正确。因为对于某些人来说,励志或者中国梦就是最大的正确,而拉上一堆“民企英雄”陪绑,则更是一种不失狡猾的正确。
前几天央视重放了《甜蜜蜜》,现在看起来恐怕不是个好主意。大抵相仿的几十年跨度,相仿的国人寻梦故事,相仿的旁白乃至于相仿的分分合合,与前者的扎实沉静相比,《合伙人》却要单薄得多。与大多不怎么成功的大事记式电影类似,陈可辛老师用一些典型时代符号,一些琐碎而充满仪式感的猛烈画面,一些煽情的场景,再填上一些音乐就能剪过好几年去。而比起《甜蜜蜜》刻画时代的丰满,《合伙人》关于旁人的描述寥寥,成百上千人只是被充当了背景板。
关于狡猾的正确,以三兄弟赴美谈判一段为甚。电影用“我们不是东亚病夫”式的老套桥段,把某人的'个人受挫经历与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混为一谈,将野蛮生长的原罪简单消解为西方偏见与东方崛起,正所谓美国梦过时了,中国梦来了。且不提这种态度由一个以输出美国梦为宗旨的公司来表达算不算吊诡,至少抄袭ETS教材一事,叙述创业初期故事时并未提及,一直拖到行将成功才糊涂带过,这方法恐怕是狡猾了点吧。
或者还是应该说,励志就是最大的正确,正如所谓成功就是唯一的正确,哪怕是鸡贼了些?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9
《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10
《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主要讲述成东青为了考大学给他的母亲下跪,成东青说:"美国人永远不知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下的"。他的母亲为了给成东青上大学而欠了很多债,于是成东青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他读了800本书,可还是被美国拒签了,最终他当上了大学老师,对一个农村娃来说,大学老师是一个多好的职位啊!成东青的朋友王阳和孟晓骏合伙创办了英语学校,由于他犯了"校规",学校知道后把成东青开除了。他们努力开了一个叫"新梦想"的公司。由于他们的努力和不屈不铙的精神,终于使得公司上市了,来到了美国,继续发扬光大。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他学会了坚强;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他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他学会了珍惜。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感慨万千,这也给我的未来一个人生寄语:很多时候,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拥有一颗害怕失败的心。如当今社会,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就会选择逃避,甚至有的'人会因为那一念之差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东青不是,他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去面对,去努力,去争取,去进步。
成东青也说过:"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人的一生肯定会面临许多挫折,但是在上帝关了最后一扇门之前还会给我们留下一扇窗,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反馈给我们什么样的颜色。生命的意义就是这样,人怎么面对生活,生活就会怎么面对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红?
1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对世界充满感恩。快乐是你辛勤的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是你那成熟前的粃粒。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11
在暑假里,我观看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三个年轻人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成长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讲述了成东青——黄晓明饰高考进入了燕京大学,与孟晓骏——邓超饰和王阳——佟大为饰相遇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铁哥们儿。一次上课孟晓骏对老师的讲课不满意,并为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他的同学很不满,对孟晓骏和王阳大打出手,成东青等孟晓骏他俩跑出了大门就把大门紧紧锁住,替他们挨了很多拳头,从此他们成了铁哥们儿。后来孟晓骏通过了托福考试去美国留学,成东青也因为在外做家教的'事而被学校开除了。成东青与王阳成立了一个补习班,他们的课上得生动有趣,来补习的人越来越多,孟晓骏因为在美国经历坎坷,决定回国与成东青、王阳合伙创办了“新梦想”——一个培训学校,这一路走来也并不是平平安安的,培训学校越做越大,孟晓骏提出了将“新梦想”上市,成东青并不同意,为此孟晓骏差点放弃股权。后来美国的一家公司起诉“新梦想”盗取教材,因为这件事,成东青同意了“新梦想”上市的想法,最终市值上了三十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有的人美国梦圆了,有的人梦碎了,有的人梦圆了又碎了,生活就是这样,只要有梦想,生活就有意义,就会实现,成功者如马云、老干妈、柳传志这些人,他们都经历过艰苦创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部电影告诉我:有梦想就要去实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能让世界改变我们,而是要让我们去改变世界。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做好准备,为梦想而奋斗吧!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12
昨天,看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三个白手起家 的小人物的故事。成东青、孟晓骏,王三人共同怀抱一个美国梦,可是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美国梦破碎,他们三人用各自的特色和长处成功做大了“新梦想”机构。他们拥有他们的事业梦。我也拥有我的 一个个小小梦想。
我希望成为一名老师,用汗水和激情浇灌祖国花朵的成长。我希望我可以考入理想大学,为祖国未来抹上我的色彩。我希望我我们有一个中国梦,我梦想的父母身体健康.....
我有我的梦想,我们有我们的梦想,但是我们有我们共同的中国梦。
我们有一个中国梦,我们梦想自己可以保卫国土,让祖国母亲不再受战争之苦,让祖国不再受帝国主义的屈辱。
我们一个中国梦。可以让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可以让老有所养。让祖国成为充满安详的.乐土
我们有一个中国梦,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坚定自己的理想,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
我们有一个中国梦,梦想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梦,是千千万万人民的梦。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小梦凝聚成的大梦。在《中国合伙人》中,他们三人在各自人生道路上,在事业上一直遭遇着困难,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在逆境中他们共同努力成就了他们最后的辉煌。
在成长道路中必不可少的是苦难,唯有承担和拼搏才能打败困难,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少不了讽刺、困难和失败,可是只要我们坚守自己,坚定信念,我相信中国梦一定不是梦。
我们的中国梦,是我们各自的共同梦想,中国梦由我们用青春汗水共筑。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13
看《中国合伙人》我又几度落泪,不光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为了创业者而流泪!
我给这个片子打80分,虽然内容有点虚假造作,毕竟它是对创业者的赞歌!
对于现实中的中国,这种赞歌确实是太少了!
没想到陈可辛的以新东方为原型的《中国合伙人》电影,受到票房追捧,几天内票房已经过亿元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不得不出来发言说:自己没有电影里描写的那么窝囊!
对俞敏洪的这句话,我作为创业者和曾经的新东方的学员(20xx年曾为考取北大国际MBA在北京新东方上过GMAT班)感同身受:俞敏洪的创业过程肯定是比电影里描写的精彩的多,但也更苦逼的多,否则,他绝对不会写出新东方的校训为: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电影毕竟是艺术和为了抓眼球,把新梦想(新东方原型)美国上市再创作成一个为了赢取中国人尊严的战斗未免太戏剧化,但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给人以类似霍元甲、叶问等打败东洋鬼子一样的假High和高潮。
看看片尾的令人感动的创业者群像:马云、王石等等,很多都是80、90年代的创业出来的,那时候,机会是挺多的。片尾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也许会成为你们的故事”,我看了不是感觉励志,而是感觉有点悲催,因为,这种故事在当今社会,发生的概率不是越来越多了,而是越来越少了!那些创业者已经英雄迟暮,但由于社会阶层固化板结,官二代、富二代横行,还没看到新的、层出不穷的“自古英雄出少年!”
新东方的俞敏洪的创业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我的创业是被自己逼出来的。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里的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义无反顾、一路坚持到今天。
这句话分享给大家,就是:过程的趣味重于结果的已知
聚效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 篇14
成功只是条“尾巴”
今天我想说的不是主人公最后冠名实验室的尊严,不是新梦想学校在美国上市的成功,而是主人公隐而未说的——对于教育的责任。
导演没有做过教育,所以他拍出了那些创业的艰辛,兄弟间的心路历程,对也企业的创新等等,却没有拍出做教育人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也许主人公刚从事教育这份工作,是因为生计所迫,但是渐渐主人公包括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有趣的行业。所有去过新东方的同学都会觉得老师课讲得真的很棒,真的可以学到很多学英语的方法,真的会被他们的故事鼓励道。有许多人因为新东方里的的'一些课程,觉得托福GRE考试也不是那么坚不可破,去美国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这才西做教育的魅力所在,传递和分享正能量。
而成功要怎样获得?《三傻大闹宝莱坞》里说: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找上门。我一直认为不应该追求成功,而应该去追求卓越。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把每一份心意都传达到受众的内心深处,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卓越,最后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金钱、尊严、地位等等这些东西也都会伴随而来。
本周周三刚听了校长的演讲。对于一些话,我感触颇深。他说,要用做教育的魅力把资金吸引到教育上来。我觉得教
育里的金钱成功应该是这样获取的。这才是教育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你没有让受众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就不会有受众的参与及投资;没有做好教育本职意义上的卓越,谈什么教育行业的运作成功!
所以我们在追求成功的时候,应该把顺序摆对了:对自己和对社会怀有一份责任心,打造属于你的独特的魅力,分享你的正能量给周围的人和社会,用实现梦想的心去把每天的工作做到卓越,成功只是尾随卓越而来的东西。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合伙人观后感12-17
观《中国合伙人》有感优秀范文09-08
《地理中国》观后感10-19
地理中国观后感06-26
《中国机长》观后感08-27
《感动中国》观后感08-13
《传承中国》观后感01-01
《中国骄傲》观后感01-10
《中国骄傲》观后感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