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作文一等奖

时间:2025-07-27 10:02:49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语文高考作文一等奖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作文一等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作文一等奖

语文高考作文一等奖1

  一名白手起家的富翁热心于慈善事业,决心帮助三个困难家庭。面对热心人的捐助,三个家庭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一家感激而高兴地接受了;一家犹豫着接受了,声明一定会偿还;还有一家出人意料地谢绝了富翁的好意。在我看来,富翁的好意毋庸置疑,但有尊严地谢绝才是最佳选择。只有依靠自己的打拼赢得的成功,才是令人欣慰和鼓舞的。

  “俺有手有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名清洁工大叔的话道出了多少劳动者的心声,深圳一群大学生和白领发起了公益餐厅活动,免费邀请环卫工人、农民工等低收入,生活困难者进餐。然而,这一爱心慈善事业却没能“火”起来。的确,生活困难者需要他人的援助,他们也能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但身体健康的人不应该接受他人的施舍,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常识”。他们谢绝他人的帮助,用实际行动扞卫了自己的尊严。

  当你的.生活中遭遇挫折和打击,面对他人的捐助,你是否能顶住生活的压力,有尊严地拒绝呢?何玥的父母对这一问题作了最好的诠释。年仅十二岁的小何玥身患重病,生命仅剩下三个月。从小爱助人的何玥决心捐出自己全身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何玥逝世后,父母含泪完成了女儿的心愿。此时,留给何玥父母的除了悲痛,还有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社会各界行动起来了,为何玥父母送来捐款,这对夫妻谢绝了众人的好意,一句“我们还年轻。慢慢赚钱还吧!”的话语感动了无数人。原来,面对他人的捐助,有一种选择是有尊严地谢绝。

  面对在街上乞讨的人,你放下一张钱就离开,是对他人尊严的侵犯。这个时候,即使是饥寒交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的乞人也不会接受。即使是出于好意,他人也可能会因顾及尊严而拒绝。李维斯拒绝富人提供的大餐,在困窘中想出生产牛仔裤的创意,最终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语文高考作文一等奖2

  有人说得与失是起点,可是尚未做事,何来得失?有人说得与失是终点,可是我们当面对得失,又明明是可以再度有所行动的。我更愿意将得与失认作生命过程的本身,带着从容与淡定去面对得与失。

  得与失的根源在于事物的两面性,是两面性的一种表现。由于两面性的普遍存在,得与失的表现也就随之无处不在。考试发挥失常,却得到了充足的动力;城市经济发展,却失去了小镇的宁静;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却让晚清的人们骄傲自满、闭关锁国。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个体到国家,从社会发展到文化历史,得与失的存在是那样广泛,当然不只局限于起始或是结束的一个点,而是伴随着过程中的每一刻。

  得与失随着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提出,万事万物都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在这种动态中,事物本身的进化与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不断推动着得与失的变动。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曾说过:“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是一个静态的东西,它在制定之后一定因现实需要而产生变动。”科举制创立之初,在唐宋曾选拔出大量人才,得远大于失;而到了明清却因八股取士沦落为钳制思想的工具,失远大于得。得与失的变化随着制度本身的发展过程而变化。推而广之,不只是政治制度,得失的变化也伴随着世上的一切发展过程。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当做好过程的每一步。用舍得的艺术去从容面对得与失,去主动地选择得与失。让我们舍弃局部的缺憾,得到整体的圆满;舍弃过去的悲观,得到未来的'光明;舍弃短暂的享乐,得到长久的满足。我们更应该有化失为得、自强不息得勇气与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手把事情“做对”。当我们对得失有了达观的认识,有了合理的应对,才能够收放自如,达到“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

  得与失正是一种过程。愿我们以舍得的艺术,以化失为得的从容,游刃于得与失的生命过程。

【语文高考作文一等奖】相关文章:

语文高考作文11-26

语文高考作文15篇11-15

高考作文05-15

【精选】高考作文06-20

全国高考作文12-06

江苏高考作文08-28

高考作文素材02-06

高考作文:纽带08-28

福建高考作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