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方案优选[4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全方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安全方案 篇1
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教育局,市属各学校:
近期,泉州、福州、龙岩地区相继发生多起涉及学生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其中,泉港“10·22”、永春“11·13”两起较大事故及连城“11·15”多人伤亡事故,均涉及在校学生无证驾驶摩托车(超标电动车)、超员、未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暴露出部分学校日常安全教育不到位、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学生交通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公安、教育等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强联动,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遏制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结合今年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根据省公安厅、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市公安局、教育局决定即日起至年底,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强化责任意识
涉及学生的交通事故高发,直接影响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给社会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各地要充分认清当前我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感。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的紧迫性,切实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定一名校领导负责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定期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提高学生遵守交规的自觉性。公安交警部门要坚持交通安全教育从学生抓起,注重“小手拉大手”,达到“教育孩子、影响家庭、带动社会”的效果。各级公安、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策划系列主题宣传和公益活动,将学生安全行走、安全乘车、交通避险等知识纳入文明交通公益宣传内容,努力推动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形成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交通安全防控体系。
二、警钟长鸣,抓好宣传教育
近期省公安厅将整理下发泉港“10·22”、福清“11·11”较大事故及永春“11·13”、连城“1115”亡人事故相关汇编资料。各级各类学校要迅速组织安全管理员、校车驾驶人、教职员工、学生开展一次警示宣传教育。各地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通过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组织学生及家长签定《文明出行交通安全承诺书》(附件1)、利用“校讯通”平台发送短信等形式,强调学生安全出行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严防在校学生违法驾乘摩托车、超标电动车、“死飞”自行车等。各地公安交警部门要结合“交通安全进校园”“交通安全宣教基地互动体验”“警营开放日”等活动,会同学校安全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共青团志愿者等组成授课团队,采取专题授课、主题演讲、辩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上好“交通安全体验”课,充分用好《小学生交通安全体验课》示范课件、海报(网盘链接xx)、“交通安全体验课”公益示范活动北京站活动资料(网盘链接:xx)等资源,不断拓展交通安全体验课的覆盖面。各地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12月2日前,选择农村地区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等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的学校开展交通安全体验课活动,并联合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我市首批使用公安部交管局下发的`“交通安全魔法箱”开展宣讲活动的邵武市城郊八一希望小学要同步录制交通安全体验课活动视频(使用高清设备录制,时长不超过 1 小时,届时将上报公安部交管局参加评选展示)。
三、规范行为,加强安全监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生交通安全形势定期分析、教师校门口纠察交通违法、学生交通违法告诫等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定期梳理分析校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对本校学生遵守交通法规情况和学校周边的道路通行状况进行分析,对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要及时提请有关部门进行整改;每天要派出教师轮流在校门口协助开展交通违法纠察,12月底前要组织校车驾驶人及管理人员参加不少于 2课时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课,重点加强交通法规、安全常识和事故防范、事故现场救护等培训教育。各地公安交警部门要合理调整勤务,加强上、放学时段学校周边路段、接送学生车辆通行路段的管控,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无证驾驶机动车、驾乘二轮摩托车未戴安全头盔、超员、驾驶超标电动车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现、劝阻、教育和惩诫力度。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举措,推广“小黄帽”路队制,开展“少年警校”“小手拉大手”“护卫天使”等活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安全、文明出行的习惯。
四、强化督导,严肃追责问效
各地公安交警、教育部门要与所辖中小学校分管安全的负责 人、班主任组建工作微信群,及时做好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 工作,推动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市公安局、教育局将加强督导检查,做到定措施、定时限、定人员、定责任。遇学生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部门应严格依法处理,并抄告同级教育部门;对工作组织不力、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要及时采取约谈、问责、通报等惩戒措施,限期整改;对涉及学生严重交通事故的,将开展责任倒查,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各地好的经验做法,请及时分别上报市公安局和市教育局。 联系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李基华 ,联系电话:xx
安全方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儿童安全事故,让我们深深感到了在我们生活中儿童安全教育的缺位。每年夏天,全国各地都有许多诸如孩子溺水、触电等不幸发生,这些不幸给家庭造成灭顶之灾,为社会留下了巨大的伤痛。而留守儿童又是儿童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因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知识的代差,老人们只能照顾到孩子们的衣食,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为了引起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怀,也为了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我们计划举办为期三天的“爱心之家杯”留守儿童安全夏令营,为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安全知识教育。
二、活动目的:
1、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
2、为留守儿童的暑假增添快乐和知识
3、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减少孤独感
4、深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帮助他们寻求相关资源介入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主办单位:
三门峡文明办 三门峡日报社
四、承办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陕县支行 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
五、联办单位
三门峡市香山红叶饮食娱乐有限公司
三门峡徒步之家
五、活动时间:
暑假期间:7月12--14号
六、活动对象:
30名农村留守儿童(卢氏管道口杨平小学、陕县宫前乡农场小学、三门峡市农民工子弟学校)
七、活动内容(暂定):
1、聘请三门峡水上110救援队的游泳教练给孩子们进行水上安全知识讲座,并安排专业游泳教练教孩子们游泳。(将所有留守儿童分成若干小组,每两个爱心之家志愿者负责一个小组。)
2、组织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搭建帐篷营,聘请三门峡徒步之家领队董建阳为孩子们现场讲解户外的安全知识,组织游戏,让各位组员在游戏活动中释放心中的孤独,收获游戏带来的.快乐。(爱心之家的队员为孩子们准备自助餐,让孩子们在游戏、自助餐中体验开心和快乐。)
3、邀请市预防保健中心专家为留守儿童普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如急救技能,卫生意识等。
4、志愿者分队去拜访留守儿童的家庭,及时了解他们家庭的困难, 把有困难的家庭信息上报到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
活动准备:
1、志愿者的培训。
2、物资和志愿者相关食宿的准备。
3、与当地的学校和教育部门联系协商。
4、夏令营中游戏项目和授课内容的设计。
安全方案 篇3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的通知》和市、教育局、教育办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的通知精神,保护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在积极预防的基础上,特制定如下预案:
一、领导指挥小组:
组长:柯丽芬
副组长:蔡佳乐杨家淦杨远远林秋凤王美惠肖金香
组员:各班主任、科任老师及杜茂林(保安)
二、等级划分:
一般事故:房屋发生局部开裂、倾斜现象,有倒塌危险。
重大事故:房屋已经开始压塌或者局部已经倒塌,将会引起大面积倒塌的危险。
三、应急流程:
一般事故发生时,及时广播通知全校处于应急状态,终止上课,启动应急预案。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立即赶赴教室组织学生进行疏散,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随时关注事故的变化,避免扩大。
流程:警报——疏散——报告——总结
重大事故发生时,应立即疏散学生(在堂教师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立即赶赴本班教室进行组织。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警(广播室教师或者电话旁的教师),广播或者长时间的.电铃为警报信号,认真做好事故后期处理。
流程:报警——疏散——报告——抢救
四、其他事宜:
1、倒塌事故发生时间如果是下班时间,在校教师和门卫应及时报告校领导,及时组织抢救和事故处理,流程不变。
2、学生在校期间发生房屋倒塌事故,应把疏散学生放在首位。
3、事故发生后,组长负责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副组长和组员负责组织人员疏散及救助。
4、人员疏散:
学生疏散时要以有序迅速为原则(不带书包、不拖时间);
教师应在最后离开危险区域;
教学楼通道为东西楼梯,由班主任组织有序进行,疏散顺序为:一楼四个班——二楼(东为202、203班,西为301、302班)——三楼(东为401、402班,西为501、502班)——四楼(东为601班,西为602班),临时聚集地点为校外公路旁,指挥小组指定教师进行人员清查和纪律监督。
5、协助疏散:
确保楼梯口的畅通,门卫应及时打开校门;
操场学生应临时组班,不回本班教室;
各班负责人疏散学生后应及时清点人数,报告领导小组,排查遗漏学生。
6、伤病救助:
发生事故后,伤病人员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由晓霞老师总负责。
不提倡在警报解除前进入倒塌现场进行抢救,而应在专业抢救人员的指挥下进行。
事故发生后,指挥小组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特别是受困或者受伤学生家长,妥善处理后期事项。
安全方案 篇4
公司有关单位:
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第47号、48号、49号、50号、51号令等法律法规及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安发[8号)有关规定,做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障职业危害人员生命安全健康及相关权益,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职责,根据有关单位上报职业安全卫生防治计划,结合公司实际,现制定20xx年职业安全卫生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望认真执行。
一、职业安全卫生防治目标
1、新增职业病例为零;
2、职业危害告知率100%;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率100%;
4、从业人员岗前、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率100%;
5、上岗前职业健康查体率100%,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查体率100%,离岗时职业健康查体率100%;
6、工作场所烟尘(电焊烟尘、棉尘、炭黑尘、沥青烟尘)、噪声、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率100%;
7、职业危害申报率100%。
二、职业安全卫生防治计划
为确保职业安全卫生防治目标的实现,按照职业危害防
治单位、项目、实施日期、计划资金制定了20xx年职业安全卫生防治计划,20xx年职业健康查体122人,职业健康培训3期91人,职业健康预评价5万元,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宣传等共需资金.47万元(见附件),明确了各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时间、职业健康查体时间及人员、职业安全卫生培训计划、职业安全卫生投入等有关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三、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第47号、48号、49号、50号、51号令等法律法规及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办法》(8号)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为确保职业安全卫生防治计划的顺利实施,主要做好:
1.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健全、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第47号、48号、49号、50号、51号令等法律法规及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办法》([8号)、《职业安全卫生13项管理责任制》(发[2]09号)、公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办法》(9号)、《职业安全卫生13项管理责任制》(50号)有关规定,具体分析本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危害因素,制定本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办法,根据本单
位部门职能确定各部门职业安全卫生职责,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健全、完善职业危害与告知制度、宣传教育培训、职业危害应急救援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等13项管理制度,以加强对职业卫生管理,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
(1)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场所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告内容应准确、完整、清晰,并及时更新。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xx)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3.职业病危害告知
对新招用、调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受到职业危害影响的工作岗位,在签订合同、调岗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上岗通知书中明确告知,告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2)危害后果;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4.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管理到位
各单位应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做到:
(1)按照《公司职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012〕52 号)有关规定,为职工配备个体防护用品。选定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厂家必须具备《国家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相关资质,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经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管理部门检查验收,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2)建立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台帐,对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环节严格管理,并定期检验或抽查,确保合格有效。
(3)从业人员应按本岗位劳动防护要求,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方可上岗。
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各单位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标准及有关规定确定职业危害检测项目、检测部位、检测周
期和限值判定标准,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现场烟尘(电焊烟尘、棉尘、炭黑尘、沥青烟尘)、噪声、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并根据检测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6. 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同时应建立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台帐,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防护用品进行日常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应急救援预案,并按规定组织培训、演练。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定期检查并记录。
7.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各单位将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纳入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职工必须接受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增强预防、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网络、公告栏等宣传手段,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职工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 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 学时,外来施工和实习
【安全方案】相关文章:
安全方案安全方案范本10-29
安全方案01-06
(精选)安全方案08-04
安全方案【优秀】01-14
[精品]安全方案01-22
【集合】安全方案01-17
(推荐)安全方案11-23
实用的安全方案11-02
安全教学方案11-03
寒假安全方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