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4-07-28 17:32:19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

  《数理化通俗演义》讲述了古今中外数理化科学家们的故事。是国内唯一以章回小说形式演绎世界科学历程。全书共71回,出了十八版。这本书作者梁衡为了青年人苦读书时有一层"糖衣"而作的。

  其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有第十回"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传名"。本章讲述的是祖冲之在得罪当朝权臣戴法兴后到了南徐州,闲居在家,决定使用《九章算术》中的`割圆术来进行运算,但是古代没有阿拉伯数字进行运算,祖冲之削了两天的竹子,一切准备停当后,便在地上画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开始计算,不消几天,手指头都被磨破,这天他和他儿子祖暅割到第四次,圆周已被分为96份,已经达到了刘徽的3.14但在这时,风吹散了算式他又重新算了起,最终,他们将大圆割到24756份,精确到3.14159261。这在当时,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直到一千年后才有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超过了他。

  祖冲之不但拥有超人的数学天赋,还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圆周率的精确不仅在数学上有作用,还对天文,地理等其它学科有帮助。我们都要好好学习祖冲之坚持不懈的精神!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2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一本好书,就像一剂良药,可以医治人的无知之病。可良药苦口,一味地去背那些知识便是十分苦的。而《数理化通俗演义》便给这些苦的知识披上了一层糖衣。

  该书从屈原问天到华特生和克里克研究DNA,以科学家、数学家们的先后顺序,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在许多同学的心中,数学、科学可能就是枯燥的背诵:背公式、背模型、背元素……可这本书一定能刷新你对数理化的认识。它以生动的口吻与章回体小说的风格,向你介绍从公元前四世纪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漫长的科学史。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等人仿佛不是遥远的历史人物,而是生活中你的朋友,向你诉说着他们的遭遇与成就。而那一条条公式与发明仿佛也活了过来,向你诉说它的前世今生。

  在一个数学班里,我曾做过一道叫R(3,3)的问题,它是由一个叫拉姆赛的人在与朋友聚会时提出的'一个问题。由于它的难度系数过高,我对它不报好感。可当我在看这本书时,找到了拉姆赛,联系那道题,我不禁想看一看他的成就。这一看不得了,他竟然发现了氦氩氪氖氙5种新原素。他的成就如此之大,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丝好感,再看那道R(3,3)问题,仿佛也披上了一层糖衣。

  今天 我在此推荐这本书。它能让你像读小说一样记住这些知识,读完它后,你就像服了一剂有糖衣的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更加聪慧!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3

  从小学步入初中,我们愈发的感到了数理化学习的重要性。而为了清楚地了解到数理化的具体运用以及发展史,这个寒假,我在数学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这本《数理化通俗演义》。

  《数理化通俗演义》是由著名作家梁衡编写的。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中国特有的通俗文学体裁——章回小说,生动地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探索科学真理的艰辛历程。这是一部难得的科普佳作,作者尝试籍文学之力,引起大家学习数理化的兴趣,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讲述了数理化的发展史,且内容幽默风趣,大都通俗易懂,是我们对数理化学习的认识的一个良好开端。

  文章记叙了数理化的发展历史,表述了各个数理化方面上“巨人”的追求以及不懈努力,如:“希帕索斯发现无理数而献身”、“埃拉托色尼巧算地球周长”、“阿基米德意外发现比重与浮力”……诸如此类的有趣故事非常之多,“宇宙是什么?”“无理数的发现”一个又一个奥妙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揭开了谜底。在书中我见识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举世瞩目的成就世代相传。

  其中牛顿的一生让我犹记在心。牛顿从小生活就很艰难,未出娘腹父亲就先去世了,好不容易考进了剑桥大学却又因为大瘟疫而不得不暂时停学,就留在了家乡自学并发现了万有引力。

  牛顿因为苹果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人人皆知,却又有多少人知道因此他和爱他的姑娘就此分道扬镳,并且终身未娶。而回到剑桥大学之后,因为观点和立场不同,牛顿和胡克结下了学术冤仇,导致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迟迟难以出版,最后还是在他的好友哈雷的私人出资下才得以问世。《原理》一书虽然一出世就受到了众人的追捧,但是他的《光学》一书硬是等到胡克死后的第二年才得以出版,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出版了《原理》之后,牛顿窝在房间里推演着引力的公式,却意外地发现了光。牛顿又拿出三棱镜研究,在恩师巴罗的帮助下还将光分为了七种颜色,又向皇家学会写了封《光和颜色的新理论》,归纳了十三个命题。这又是一个大发现,牛顿并因此创造了“光谱理论”。后来恩格斯说:“牛顿由于进行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从这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顿的成就之高。

  但是与牛顿有学术之仇的胡克又出来了。他与牛顿的观点不一,极力反驳牛顿的观点,此间荷兰人惠更斯又提出了一个“波动说”,得到了胡克的大力支持。从此,物理学上便开始了一场粒子说和波动说的大争论,一争就是一个世纪。

  由于牛顿在光学和引力上做出的卓越成就,使他成为了科学界的一颗新星。但就在这个本该顺风顺水一鼓作气继续完成一系列课题的时候,牛顿却因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辛劳写作而患上了严重的忧郁症,又因为科学发明权与人打官司、在光学问题上与胡克争吵、在天文学上与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台长弗拉姆斯蒂德闹翻了,在微积分的发明权上更是与莱布尼茨闹得沸沸扬扬,而且不久牛顿的母亲还与世长辞,令他心痛欲绝。而牛顿长期在学校教书,工资不高,单独一个人生活却又不会管理生活。工作、学术、生活使他心烦意乱。而此时财政部长查尔斯·蒙塔吉给了他一个闲适高新的工作,使他一跃成为了大富翁,他的心性与生活却因此而改变。

  当他的好友哈雷再来拜访牛顿时,七十三岁的牛顿将自己一生的发现都还给了上帝,而连他自己都做了上帝最顺从的仆人。二十三岁的牛顿连整个宇宙都敢探索,两者一对比让哈雷打了个寒噤,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惆怅之情。“他百思不得其解,这个科学巨人,他的朋友,他的师长,正当他在自然的宣战中取得如此显赫的成果,全欧洲都在羡慕他,以他为旗手,为偶像时,而他自己怎么一下子又带着这全部的战利品,全部的荣誉去甘心投靠上帝,去做一名仆人,做一名小卒呢?这的确是个悲剧。”读到这里,我也为牛顿一生的巨大反转而感到遗憾,疑惑不解,以及叹息。后来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替哈雷回答了这个问题:“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始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1727年3月20日,牛顿病逝,享年85岁。

  牛顿就这样,在前半生科学、后半生神学的混合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牛顿的故事结束了,数理化的历史却还在继续。数理化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巨人,抗过这个大旗,领着这一时代的人们,上前去。而这个时代,我由们来探索真理。

  学好数理化,向自然科学的奥秘,进发!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4

  《数理化通俗演义》是我们这学期的必读书,这本书其实妈妈暑假时就已经从图书馆借回家,但我一看题目有“数理化”三个字就没有读下去的兴趣,认为一定是一本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书。直到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读这本书,我才开始拿起书架上被冷落许久的书,才读了开篇第一回,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梁衡,他非常有创意,用古代章回小说的形式来写这本书,让原本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就像在读《三国演义》。比如讲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时,他没有直接介绍杠杆原理的定理,而是先写叙拉古和罗马的战争,阿基米德制造了新式武器——抛石机和阿基米德之爪,帮助叙拉古以弱胜强打败了罗马。这两样武器都是因为用了杠杆原理,威力大增。抛石机能把石头抛到一千多米的`地方,阿基米德之爪能把敌人的战船抓走,罗马人损兵折将,还以为遇上了怪物。读到这里,我不禁对杠杆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畅想自己在战场上如何用杠杆原理设计更加厉害的武器,秒杀敌人。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科学家都是敢于质疑的,比如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才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科学家也是善于实践的,祖冲之经历无数个日夜奋战,图形遍地,算筹成堆,才算出了最新的圆周率。科学家还要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提炼出0.1克氯化镭。.。.。.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的这些精神,学习的时候常提出疑问、不断实践、坚持不懈,才能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功。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5

  梁衡著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以章回小说的体裁,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看完之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鼓舞。

  这部书融知识,人物,方法于一体,虽然所涉人物所生时代与国籍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故事相通,留给我们的启迪也异曲同工。

  一、敢于质疑

  本书以屈原的《天问》开篇,其实是在告诉人们,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始于疑问。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布鲁若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行星三定律,得出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结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就是这样不断地怀疑权威、挑战权威,才有了人类对宇宙不断的认识。

  科学上一个个的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牛顿因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可以说疑问是探索之源,发现之本。因此宋代的理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二、善于实践

  每一个伟大的发现与创造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都是在不断的观察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阿基米德不断实践发现了浮力,祖冲之日复一日的计算,得出了最新的圆周率。

  实践出真知。因此,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知行合一,伟大领袖说,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实践的重要性,中国最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并且将其列为国家课程之一的必修课。可是这门课程并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地方把它看成可有可无,应付了事。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综合实践是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不但要把它上好,还要把它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知识应有的作用。

  三、不怕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巨人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而走向成功的。

  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所有材料后,才知道钨丝最可行。瓦特发明蒸汽机也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就要放弃的时候,是他妻子的鼓励,才促使他坚持下来。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从成吨的沥青中提炼出0.1克氯化雷…世界上没哪一个成功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要不怕失败。

  四、勇于奉献

  人要干成一项事业必须要有点精神。这精神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品质。

  哥白尼终身观天,风霜不避。法拉第寄人篱下,忍辱求知。达尔文环球五年,出生入死。居里夫人为提炼雷,不怕酸碱烧手,不怕浓烟呛鼻。为了专心搞科学研究,牛顿,诺贝尔等科学家终身未娶。

  每一个新的.发现、发明都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必然受到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有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生命。

  希帕索斯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被扔进了海里。

  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学,被罗马教皇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

  伦琴与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素而过早离开人世。

  科学需要奉献,科学需要付出。

  如果一遇到阻力就停止,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么,终将是一事无成。

  科学就因为有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才使人类社会由愚钝走向了文明,由落后走向了发达。

  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的行动,唤醒他们科学意识,激发他们创新与创造的潜能,以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6

  想起这本书,缘于那天和大女的聊天,她说:“妈妈,这本书确实如你所说,好看。”

  在此之前,我非常不喜欢数学,总是感觉有很多难关在我面前,但是这本书却让我发现,数学原来真的很有趣。这里面有很多数学历史,那些数学家,真是个个都是天才。但里面有很多专业的数学知识点,我还看不懂,我都略过了。可是,我觉得一本书里面能有一个观点启发到你,那这本书就是好书了。

  不知道是女儿遗传了我的不开窍呢,还是所有的女生,数学逻辑思维都晚成的原因。总之,闺女在数学上面,学习起来相对文科,还是要吃力的。在为她寻找最好的学习办法之际,我发现她连最基本的学习习惯都不能持续的进行,就是数学的`预习和复习。这,除了是不良习惯,更多的,也是因为兴趣所至吧,没有兴趣的事情,总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题目,没准能够有新的发现。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在学习中不畏困苦,我们也定能够取得成功。连孙悟空当年不都在海上漂了好几年呢。拥有了这几种精神,成功离我们也就只有一墙之隔了吧。

  读这本书,如同听一首小歌,悠长而令人回味并深思。让我们都静下心来,一起听听歌吧。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7

  你知道吗?这个双休日,我读了《数理化通俗演义》,这颗知识药丸,可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启示!

  此书讲述了从1879年直至1953年各个科学界的名人所发明的物品或发现的重要宝贝。我对他们的创造与奇迹表示无限的赞叹。

  读完这本书后,我的'脑海里不禁萌发出许多问题:是什么力量推动着这些名人去创造与发现?是名人那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它,推动了爱迪生坚持不懈的发明出了电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是它,祖冲之一刻不停,废寝忘食地去努力专研圆周率,最终,将圆周率推算至小数点后七位,为数学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它,使诺贝尔不顾自己的生命,发明出了炸药感慨万千!

  我也要有这种精神,在学习上,在运动会上,不断地提高自己,不能老是被人看作是瘸腿驴与马赛跑。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一种本能,我要好好发挥它,就像那些名人那样!

  我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启示与启发,我将受益匪浅,从现在开始努力吧!加油!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8

  章回体裁的文学作品想必大家看过很多,如蔡东藩的《历朝历代通俗演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这本书就是梁衡著的《数理化通俗演义》。

  俗话说得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数理化的书大多都很枯燥乏味。霍金在写《时间简史》时出版商对他说:“你的书里多一条数学公式,你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梁衡写的《数理化通俗演义》为枯燥乏味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还让我们了解了每个公式、定侓后血与火、泪与汗的故事。知识、人物故事和方法是贯穿整本书的三条线,使这本书充满了趣味。当我们再去学习那些公式、定侓时,不仅有了兴趣,还有了感情。

  作为四年级的我虽然对书中许多公式、定理还不理解,但是我通过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众多科学家的三种精神:牺牲精神、创造精神、刻苦精神。众多科学家都是无私的,研究一开始就已经准备好把这一生奉献给科学。牺牲精神是开普勒出版了书后所说的:“大功告成,书已写出,甚至可能要等一个世纪后才有读者,这我就管不着了。”也是爱因斯发现广义相对论后说的:“我死不死无关紧要,广义相对论已经问世了,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再说创造精神,科学家大多都先继承前人的知识,一般人到这个地步就结束了,而牛顿、科赫、达尔文等人经过“继承”之后去追求,发现了前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三种刻苦精神。它是达尔文考察生物,五年环球栉风沐雨,也是瓦特改进蒸汽机,二十年含辛茹苦,也是居里夫人在破旧木棚中研究将近四年终于发现镭。

  科学的每一小点的进步,都有一批科学家的奉献与对未知的疯狂追求。他们的故事激励我也要勇敢地去探索世界。我说了这么多,你对《数理化通俗演义》心动了吗?赶快去图书馆找来看看吧!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9

  经常听爸爸妈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刚看到《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本书时,我想里面的学者和专家肯定个个都聪明睿智。可刚读到希帕索斯发现无理数就被同门师兄弟抛到海中时,我才感觉到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些看起来是常识的发现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而被教会活活烧死的'故事。现在哪怕小学生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可在布鲁诺的时代,大家都认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布鲁诺坚持地球围绕太阳转显然是大逆不道,势力庞大的教会审判他、折磨他,让他睡冰冷的石板,吃混着鼠粪的米。这样过了八年,布鲁诺仍然坚持日心说是正确的,义无反顾地走向火刑柱。

  新的科学发现往往都是打破传统和惯例,最开始时经常不被人接受。有些科学家为了保护自己会隐藏自己的观点,但更勇敢的科学家宁可舍弃生命也要捍卫真正的科学发现。发现心脏血液循环的塞尔维斯也是个宁折不弯,不肯说一句假话的人。当时人的习惯是,经典上说甚么就是甚么,只须看书,不必观察实验。特别对于人体,这是上帝所创造,只有权威者才能解释,怎能轮上一般凡人来妄加议论。谁要提出不同意见,便是有违上帝,自然要处以极刑。塞尔维斯不肯违心改变自己的观点,1553年10月23日便被大主教加尔文用大火烧死了。

  正如书中所说“科学从来艰难多,多少汗水多少血,暗夜深处炸惊雷,知识丛中卧英烈。”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0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将翘起地球!”无数科学家努力执着、巧抓机遇、献身科学,人类一次次开启了成功的大门。

  成功需要献身精神。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洞庭湖边,屈原的一首《天问》更是有力的批驳了神学。中世纪欧洲宗教的烈火让哥白尼、伽利略等天文学家被活活烧死在高高的火堆上;罗马帝国的血腥与屠刀以及对上帝的痴迷,一度使当时众多杰出的科学家、数学家陨落;阿基米德等死于野蛮的士兵手中那把闪光的大刀下。

  成功需要执着。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为了制作灯泡,大约经过五万次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诺贝尔为了制造炸药,经常头破血流;开普勒花了16年,才撰写出了《星表》。

  成功需要把握机遇。伦琴因为纸板上的.微光而发现了X光;牛顿因为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

  未来的路还要靠我们去创造,在前面的也许是坎坷,也许是挫折,但人类不会倒下,只要人还有一颗探索与好奇的心,人就不会放弃追求那个最终的真相,还是柯南说得好: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1

  当我看到这个名字时,我就觉得我发现了一片新大陆。果然不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对理科爱上加爱。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科学家和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就拿其中一些来说,牛顿通过苹果和月亮引发万有引力的思考;瓦特通过被蒸汽掀起的壶盖改进了蒸汽机;戴维通过对化学的'热爱发现了新元素……和一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家,第谷,哈雷,富兰克林等等。

  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数理化的书,还不如说,这是一本科学发展的历史书。古时候的人们迷信,希望能通过一些他们所能认为寄托思想的一些事情比如去教堂祷告之类的。而有些顽固之人也会以上帝的名义来束缚百姓的思想。就让科学在那时变成了邪术,不少科学家也因此丢了性命。

  因为一些传统的观念,许多科学被误解。同时许多事例也在提醒着我们,真理往往是实践发现的,伽利略通过实践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维萨留斯通过实践搞清了真正的人体结构……

  阿基米德被不懂科学的士兵砍下头颅,伽利略被判冤罪300年,开普勒因贫病一身无钱糊口病死他乡……都在告诉我们对科学,对真理应当重视起来。而《数理化的通俗演义》这本书更是向读者更好地展现出了数理化的“”进化”过程。更是唤醒了年轻读者的数理化的兴趣,也许有人会因此改变人生的方向,扬起科学的风帆,更重要的是无论读者年龄的长幼职业的差异,都可以从科学的发展史,从科学家的成长史中汲取科学的营养领悟和体会科学精神。

  其实每一个公式,每一条定理后面都隐藏着一段血与火,泪与汗的历史,这里面有慷慨的悲歌,有胜利的喜悦,要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步自然科学史绝不比一部社会科学史逊色,当我们循着这些科学家的.足迹再走一遍时,我们就会发现那些公式定理是多么珍贵,多么可爱,这时在学习它不但有了兴趣,而且有了感情。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书心得个人感悟2

  《数理化通俗演义》是我们这学期的必读书,这本书其实妈妈暑假时就已经从图书馆借回家,但我一看题目有“数理化”三个字就没有读下去的兴趣,认为一定是一本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书。直到这学期老师要求我们读这本书,我才开始拿起书架上被冷落许久的书,才读了开篇第一回,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梁衡,他非常有创意,用古代章回小说的形式来写这本书,让原本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就像在读《三国演义》。比如讲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时,他没有直接介绍杠杆原理的定理,而是先写叙拉古和罗马的战争,阿基米德制造了新式武器——抛石机和阿基米德之爪,帮助叙拉古以弱胜强打败了罗马。这两样武器都是因为用了杠杆原理,威力大增。抛石机能把石头抛到一千多米的地方,阿基米德之爪能把敌人的战船抓走,罗马人损兵折将,还以为遇上了怪物。读到这里,我不禁对杠杆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畅想自己在战场上如何用杠杆原理设计更加厉害的武器,秒杀敌人。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科学家都是敢于质疑的,比如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了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才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科学家也是善于实践的,祖冲之经历无数个日夜奋战,图形遍地,算筹成堆,才算出了最新的圆周率。科学家还要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提炼出0.1克氯化镭......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的这些精神,学习的时候常提出疑问、不断实践、坚持不懈,才能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功。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2

  暑假看完数理化通俗演义后,我对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科目完全改变了看法,要知道,这三门科目是多么的无趣,枯燥,但里面的故事翻起了我对他们的兴趣。

  这本书无论读者的长幼,职业的不同,都可以从科学的`历史中领会到科学精神。

  居里夫人史书中唯一介绍的女性,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居里夫人对数特别她迷,只要是想读书,就独自一人坐在桌旁,即使旁边声音再吵,也不会影响到她丝毫。有一次,有几个孩子好奇,便在她左右两旁搭起椅子,上面再搭一个,但他却浑然不知,直到她看完这本书,一起身,椅子就到了一地,这时,一旁的哥哥姐姐正等着嘲笑她,可她却像个大人一样捡起书,看了他们一眼,说了声,真无聊。

  24岁的玛丽刚来巴黎时住在当医生的姐姐家,这里每天病人连连。于是她搬了出去,为了省煤,冬天就不生火,玛丽冷的不得不跑到旁边的图书馆去,直到晚上图书馆关门了,她才回到自己冰冷的阁楼。

  凭借她顽强的一生,共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她将奖金全部捐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还把奖牌给六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知识,也对数理化起了兴趣。

  也许我们并不是从事科学这项工作,虽然有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他们的这种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发展,创造的精神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3

  记得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将翘起地球!”或许是这句话给我的吸引力,这个暑假我便走进了《数理化通俗演义》(上)这本书,一个个科学故事,把我深深吸引了。

  “宇宙是什么?”“无理数的发现”一个又一个奥妙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揭开了谜底。在书中我见识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举世瞩目的成就世代相传。

  其中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事让我刻骨铭心:瓦特从小学徒出身,既能吃苦,又很顽强。当他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蒸汽机时,他告别妻儿,一卷行李来到地下室制造蒸汽机,一次次不成功的实验,使他负债如山,但他没有放弃,苦修必有果,功到自然成,瓦特用了整整20个年头,终于完成了这个划时代的发明——新式蒸汽机。我被瓦塔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想想自己,平时遇到难题,总是没有耐心,就去问妈妈,而往往在妈妈读题的那一刻,我什么都明白了,我要向瓦特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止他研究科学的信念。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赤身裸体长街狂奔,一对好友海边争论。”比重与浮力的发现,这一章更是吸引我。国王让阿基米德分辨皇冠是否掺了假,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反复琢磨,即便家里有了灰尘,他也不许别人擦桌子,而是在上面画图形。一天他要洗澡,他先拿泥皂在身上花了老半天,夫人见状把他推入水池,他大喊道:“别浸湿了我的图形!”可这不进水池不要紧,一进可不得了,水浸出了好多,他忙起身,他刚起身水又缩了回去,他一出一入,水一落一涨。忽然,他赤身跑到大街上,高喊道:“优勒加!优勒加(发现了)!”

  夫人见状嘴里嘀咕说:“神经病,疯了!疯了!”这时我想起了自己到科技馆玩时,我看到上面有一个用钉子搭桥的游戏,我饶有兴趣,便做了起来。一个一个的'钉子,我连接起来,老爱断,再试一试,哦!还是摆不成,我生气的跺跺脚,并且急得抓耳挠腮,把钉子重重的一扔,这时,我脑海里闪现出“坚持,坚持”这四个字,我又开始反复琢磨,小孩子们的吵闹声好像瞬间消失了,优美的歌声好像关闭了

  我把两端放了好多钉子之后,又把钉子一个一个尾对尾,头对头的吸在一起,一座钉桥呈现在我眼前,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激动的高喊:“妈妈,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嘘”妈妈把手放在嘴前做着安静的动作,我克制住自己,不过还是左蹦右跳的,不停的抱着妈妈,我终于有了成功滋味的感受,算的上和阿基米德是个知己了。

  科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科学就像一座高峰,等待你一步步攀登。让我们也多一份恒心,多一份毅力,多一份智慧,相信我们会在科学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4

  这是一部用30年时间证明其生命力的书。本书从1984年初版到现在,31年,18个版本,重印次数难以统计。作者的“一层薄薄的糖衣”中的“一点点甜味”,竟然30年不散。其理何在呢?作者在初版序中就直接点明了其中的奥妙:人为了医治自己天生的无知之病,总得学习,而学习是一个艰苦的事。既达目的又少吃苦的办法,就是“学习西医制药,在苦药外面加一层糖衣,”钩起你的馋虫,唤起你的兴趣,让你日夜捧读而不知累,钻研数月而不知苦。梁老师说:“为什么文学能引起一般人的兴趣?一生不做理化实验,不演算习题的大有人在,但一生不读一篇小说的人实在不多。中国的老农民即使是文盲,也知道刘备,宋江,这些并不需要到课堂上去学,通过戏剧、评书、年画、电影、电视就可以耳濡目染,自然而得。习得这些知识时,润物细无声,基本没有那份抓耳挠腮答不出题的痛苦。数理化的逻辑思维与文学的形象思维不一样,缺乏曲折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自然会枯燥。传统的数理化学习,不入课堂难入门,社会没有给这些科目激起人们兴趣的方法,没有专门的压力,很难自觉的去亲近它。”

  梁老师这本书,让数理化的`学习变苦为乐,用文学形式—章回小说,把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后面的血与火的历史,把当事人那些慷慨的悲歌、胜利的喜悦,像社会科学史一样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联系起来,素描出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

  读者“循着科学家的足迹走一遍时,就会发现,那些公式定理多么珍贵,多么可爱,这时再学习它,不但有了兴趣,而且有了感情。”书中的第五回,作者用优美的文学语言,把阿基米德“带着守城军民,用杠杆原理和光线的可逆原理,把罗马军的攻城的木楼房砸的一片狼籍,把八个连成一串的木船烧的片甲不留”的故事,写的绘声绘色,让你穿越回那个时代如临真境,让你难以抑制再翻下一页、再看下一回的渴望。

  此时的你,眉头一定是打开的,心里一定是轻松而快乐的,同时呢,杠杆原理和光可逆原理在你的心中也会随那些砸了的船、烧光的帆一样,深深的刻在了你的心里。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15

  记得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杠杆,我将翘起地球!”或许是这句话给我的吸引力,这个暑假我便走进了《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本书,一个个科学故事,把我深深吸引了。

  “宇宙是什么?”“无理数的发现”一个又一个奥妙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揭开了谜底。在书中我见识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举世瞩目的成就世代相传。其中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事让我刻骨铭心:瓦特从小学徒出身,既能吃苦,又很顽强。当他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蒸汽机时,他告别妻儿,一卷行李来到地下室制造蒸汽机,一次次不成功的实验,使他负债如山,但他没有放弃,苦修必有果,功到自然成,瓦特用了整整20个年头,终于完成了这个划时代的发明——新式蒸汽机。我被瓦塔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想想自己,平时遇到难题,总是没有耐心,就去问妈妈,而往往在妈妈读题的那一刻,我什么都明白了,我要向瓦特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无法阻止他研究科学的信念。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

  “赤身裸体长街狂奔,一对好友海边争论。”比重与浮力的发现,这一章更是吸引我。国王让阿基米德分辨皇冠是否掺了假,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反复琢磨,即便家里有了灰尘,他也不许别人擦桌子,而是在上面画图形。一天他要洗澡,他先拿泥皂在身上花了老半天,夫人见状把他推入水池,他大喊道:“别浸湿了我的图形!”可这不进水池不要紧,一进可不得了,水浸出了好多,他忙起身,他刚起身水又缩了回去,他一出一入,水一落一涨。忽然,他赤身跑到大街上,高喊道:“优勒加!优勒加(发现了)!”夫人见状嘴里嘀咕说:“神经病,疯了!疯了!”

  这时我想起了自己到科技馆玩时,我看到上面有一个用钉子搭桥的游戏,我饶有兴趣,便做了起来。一个一个的钉子,我连接起来,老爱断,再试一试,哦!还是摆不成,我生气的.跺跺脚,并且急得抓耳挠腮,把钉子重重的一扔,这时,我脑海里闪现出“坚持,坚持”这四个字,我又开始反复琢磨,小孩子们的吵闹声好像瞬间消失了,优美的歌声好像关闭了……我把两端放了好多钉子之后,又把钉子一个一个尾对尾,头对头的吸在一起,一座钉桥呈现在我眼前,我高兴的手舞足蹈,激动的高喊:“妈妈,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嘘”妈妈把手放在嘴前做着安静的动作,我克制住自己,不过还是左蹦右跳的,不停的抱着妈妈,我终于有了成功滋味的感受,算的上和阿基米德是个知己了。

  科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科学就像一座高峰,等待你一步步攀登。让我们也多一份恒心,多一份毅力,多一份智慧,相信我们会在科学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封神演义》读后感03-26

封神演义读后感03-21

《封神演义》读后感15篇03-26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4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8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13

封神演义读书心得09-20

【精】三国演义读后感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