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范文1
初见此书,我就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正是我初为人师之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于是我带着期待和思考翻看此书。虽从未见过于老师,一位温和宽厚、胸襟坦荡、和蔼可敬的老师形象透过鲜活而真实的教学案例淋漓展现。为何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从于老师的教育哲学中我品读出答案: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愿意靠近老师,老师才有机会去示范去培养他们。于老师追求一生的教育之道,我有以下几点浅悟:
一、做会微笑的老师——温和
于老师把自己比作一味常见的药材——“甘草”,甘草的第一个特性是,性温味甘。于老师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从我短短的教学生涯中也有所体会,每到迎接新生的第一堂课,我会制作一份学情调研让学生填写,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我是这样设置的:你对老师有什么期望?数据分析的词云图中,近两年最显眼的一句是“希望老师温柔点”。反思自己的做法,不禁有点可笑。当初是为了给学生一个严厉的初印象,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会对老师更加敬畏,却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在金桂,我们一直秉持“学生第一,教师第二”的理念教书,教师应该要有服务意识,在我们正在培养的一代代学生的过程中,至圣先师孔子提倡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温”是应是师者的第一张名片。
二、做智慧的老师——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所带班中总会有几个令人头大的.孩子,甚至和好几个任课老师说起来都“义愤填膺”,遇到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我从于老师这里找到了答案——“包容”,“包容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苏霍姆林斯)”。也许,我们孩童时期在某些方面也是让老师头疼的对象。于老师说,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都要思而后行,做到“不过”,也无“不及”,让学生健康地、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先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再处理事情。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绩进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家长放心安心,所以我们遇到事情情绪上头的时候,首先让自己“冷”下来,否则很可能会激化矛盾,无法和学生正常交流,矛盾升级当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所以我们要一颗“包容”的心态。
三、做喜欢学生的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
喜欢每一个学生真的很难,做不到全部喜欢,于老师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老师每天要面对大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每个孩子个性不同,要说真心实意地爱每一个孩子,似乎是有点做不到的。尤其是那些上课扰乱秩序,作业拖沓,下课闯点小祸的孩子。关于这一点,于老师在书中是这样说的,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理解他、尊重他。上学期结束学生的一张纸条让我倍感温暖,这个男孩是我的一名课代表,由于所带学生比较多,所以平平无奇的他让我印象没那么深刻,他在纸条中说:“老师,谢谢你,在我回答问题支支吾吾不知道说什么时,您肯定的眼神给我了勇气”我很庆幸自己当时的无心之举,为学生带来了尊重与鼓舞。
书中引用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喜欢也无关紧要了。所以,每当哪个孩子实在让人不喜欢,甚至让人讨厌的时候,千万不要漠视孩子。我们依然可以带着微笑对他点头示意,或是正一正他带歪的红领巾,或是拍一拍他驼着的背脊,或是关心他今天遇到哪些趣事。因为我们这种“样子”和“行为”,其实就是对他们喜欢的表现,而这种行为是多么简单易做啊!我想,这也许就是作为他老师的责任吧。
四、做榜样型老师——行无言之教
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叫直言。教师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身教”。老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时时留心自己的每一个举动,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得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儿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作文,在作文中体悟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坦荡承认。于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教育看似无痕,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一本好书,启迪人生。不妨让教育的道路上多一点温和、多一份包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无言的力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直在路上……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范文2
于永正老师的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相信很多老师都曾阅读过。这本教育专著是我读得最轻松、最舒服的一本。这源自于老师生动的语言、贴近教育实际的事例,还有能引发共鸣和深思的独特见解。与其说我在读这本专著,不如说我在聆听这位教育前辈的教育故事,感受他的教育魅力。于老师说这是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的较为全面的总结。在这份总结里,有细节里的关爱,有睿智里的幽默,更有为师之道。
一、真情换真情,情真意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的教育里有两点:一是有爱;二是有情。
于老师教育的最大真情就是将学生放在中心,学生是出发点,学生也是归宿。“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只是优点,你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到别人就什么优点也没有了。”于老师如是说。于老师也正是这样做的。用欣赏的目光关爱他的每一位学生,“良莠兼收”,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是喜欢他的。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性格各异的孩子。有的乖巧,有的调皮;有的文静,有的开朗;有的聪慧,有的木讷。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接纳他们。因为我们是孩子们的老师、妈妈,更是孩子们的朋友!
当我们蹲下来,变成孩子那么高,学孩子那样说话时;当我们用孩子的规则,陪孩子游戏时;当我们摸摸孩子的脑袋,捏捏他的小脸时……我们对于孩子的喜欢和爱,一定会真切地传递给孩子。
就如于老师一样,做一个幼儿喜欢的老师,似甘草,温和而包容。用一缕爱的阳光,柔和地点亮孩子的笑脸,滋养孩子的心田。
二、童心润童心,童心未泯
于老师说:“教了50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个孩子,应该就是孩子般纯真的心灵,孩子般好奇的眼睛,孩子般淳朴善良的性情。虽然年逾古稀,仍童心未泯,始终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总要去细细探寻。在《爱如茉莉》教学中,和学生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通过表情、语气、动作,把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我想,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需要用童心理解童心,只有我们保持童心,才懂得如何关心每一颗童心,才不会因为孩子小小的错误而严厉地惩罚;只有我们充满童心,才会和孩子一起研究,才会不厌其烦的给孩子那些幼稚甚至可笑的问题寻找答案;只有我们童心依旧,才会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跳、一起笑,才会让孩子依偎在身边,笑脸如花,无忧无虑。
陪伴在一群又一群萌娃的身边,努力追随他们的目光,跟随他们的脚步,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无论他们是否会在某一次回忆里记起,仍然希望在他们的童真岁月里,找寻更多的童年趣味,品味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味的小时候。在他们小时候的味道里,有阳光点点、有芳草萋萋;有日出日落,有友有伴。
三、做足玩文章,玩中成长
于老师完全了解,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成长需要玩。他说:“我们当老师的',一定要为学生留出玩的时间。”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钓鱼、钓虾;认识苹果;急行军;走进军营;参观飞机、坦克;划船;野炊……
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把“玩”的文章做足,让“玩”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垂钓活动后去慰问五保老人和军属;认识苹果后举办展览,写说明,当讲解员,写通讯报道……当读到这里时,我甚至希望自己是于老师的一名学生!不禁在心里慨叹:原来于老师的“玩”大有文章。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的班本课程嘛!在于老师一连串的玩里,学生们玩得痛快,学得轻松,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有人文情怀。
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像于老师学习,做足玩的文章,发挥玩的最大功能。于是,小脚丫走天下的课程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玩得尽兴,学得有趣。秋天,走进浅水湾公园,寻找各种形状的树叶,了解树的名称和习性。将树叶收集在一起,做成树叶相册,讲给弟弟妹妹们听。冬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水果馒头,并将亲手制作的馒头分享给周边小区的保安爷爷和马路上的环卫阿姨,表达我们对他们辛苦工作的谢意。读书月,我们一起走进图书馆,体验好看的绘本,学习怎样借阅图书。回来后,在班级开展读书借阅活动。我们还一起走进小学,观看升旗仪式,体验小学课堂,参观小学校园。回到幼儿园,孩子们设计自己的书包,制定适宜的作息表,搭建心目中的小学……做足玩的文章,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在做中提升,在玩中成长。
做一个幼儿喜欢的老师,于老师告诉我们:要用真情换真情,要用童心润童心,要用鼓励促行动……这本《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会一直摆放在案头,随时翻阅。在于老师清浅的文字里,在娓娓道来的教育故事里,学习、品味他的为师之道。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范文3
感谢钟xx名教师工作室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读完这本书,我被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深深震撼,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这本书它像磁铁吸引着我,让我深深的陶醉、回味无穷,欣赏于永正老师的睿智!此书总共有十章,讲述回顾了于老师毕生的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读了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教师做好示范。老师需要有一双善于关注学生的眼睛,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这些细微之处会让你的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你的,老师是在关注你的。尽量让每个学生不会受冷落和歧视,平等的和每个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自主意志,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于老师说: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确,我们成年人已然习惯了按照我们成熟和富有逻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常常忽略了还是孩子的他们的想法甚至常常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我想这正是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所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对学生对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了我们师生关系还对孩子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自身来说,也会大大提升我们的教师职业魅力和自信心。
最让我感动的是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只有通过写“下水文”,才能更好更有感受的去教好这篇习作,有时候一个题目写好几篇下水文,他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习作,也更能亲近学生,并且,学生也喜欢阅读老师的习作,这样一来,师生共写的状态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于老师在书中比喻自己是“甘草”,其中含义就是指老师要爱学生,要用真情换真情。在现代社会,教师的爱渐渐成为一种手段,甚至有时还带着功利色彩。我们有时会看到,甚至也会有亲身经历,老师批评孩子:“我天天教你这么多,你就考出这样的成绩来回报我?”这样的爱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反而让孩子看到了社会的功利,对孩子成长影响很坏。孩子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情感有温度活生生的生命。孩子来到学校也不仅仅是来学知识的,更是来学做人,学生活,明辨是非的.。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必须是单纯的爱,一个老师爱自己的学生,就只有一个原因,仅仅因为他们还是一个孩子还是一名学生,老师有义务去爱他和呵护他,有责任去搀扶他和帮助他。读了于老师的“为师之道”我觉得自己原来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比如我们经常抱怨学生难教。可是,绝大多数学生智力是正常的,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智力超常或低下,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其实大部分是不笨的,他们学不好的原因不是笨,而是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学习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对老师没感觉了,或者说不喜欢甚至讨厌老师,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学生的心灵在长满杂草的情况下,我们却在上面播种粮食,结果可想而知所获不多;那么要想硕果累累,我们就应该先除杂草,再种粮食。而除杂草一个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学科,虽然这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做一个“把笑意写在脸上,鼓励挂在嘴边,关爱落在行动,责任记在心间”的阳光教师,我们会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而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的人!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戒骄戒躁,防止懈怠,一直沿着正路走下去。教育的魅力也恰恰就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短处,引导、鼓励他努力由“不及”到“及”。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都要思而后行,让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智慧,是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思考中感悟并积淀的。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亲其师而信其道”,希望我们都能继续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相关文章: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06-26
我喜欢的老师10-20
以书为师作文1000字06-09
我最喜欢的老师作文500字11-08
我最喜欢的老师作文600字12-03
经商之道名言11-03
我喜欢的节日08-10
我喜欢格言07-24
以书为师作文1000字15篇【实用】06-09
自然之道读后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