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精华(4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的作文1
飞絮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绿色开始浓重起来。比较早的那些花在几场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尽,下一场花事不久便会缤纷而来。
一些果实,隐约在枝头,摇曳着芬芳的五月。记忆里那个五月的节日,此时姗姗而来,北方的端午节,没有赛龙舟,饮黄酒,包粽子那样浓烈的气氛,而是以自己独特的传统方式,配香荷包,挂葫芦,挑艾蒿。小时侯的记忆,就是这些,可以驱邪,避灾。父母们美好的心愿,在幼小孩子们的心里有了关于端午节比较初的朦胧的记忆。
直到自己长大了,做了母亲,又把这些教给了孩子,可是孩子们除了觉得这些好玩好奇之外,他们似乎什么也不会想,更不会懂得这样的节日对我们这样的大人有什么意义。
五月里的这个节日,在我们这里叫五月节。一直是记忆里那个温暖,淳朴,幸福的节日。当早晨的第一道朝霞从玻璃窗照射近来,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这天是五月节。伸开胳膊,手腕和脚腕都系上了五彩线绳。这是妈妈提前悄悄准备好的,也是在我们的睡梦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线绳是这个节日里幸福的标志。院子里的脸盆里,早已盛满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脸,可以去邪避灾,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涌进鼻孔,清爽,还有那么一丝芬芳。妈妈忙着早饭,五月节煮荷包蛋,这是北方过节的'习俗。五月节,这个节日应该是意味着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实,那时的五月节是从初一开始的。初一的鸡蛋鹅蛋都要作上标记,留到初五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脚腕系的是一根红线,初五才能系上五彩线,剩下的几天里大人们要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缝荷包,荷包很小,样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应该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种颜色的荷包里面装着香草,随着风远远都能闻到一股浓香。
心灵手巧的母亲用剩下的零布头,为我们缝制各种小饰品,我们比较喜欢的小辣椒,是用红布缝的,比小拇指一半还小,还有一样比较精巧的小扫帚,用麻线作的,扫帚把只有牙签粗细,用红线缠绕着,扫帚头只有指甲盖儿大小,串起来与荷包在一起,缝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后肩上,当时真是一种炫耀。现在还能想起来,这既是一种浓浓亲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习俗。
后来知道,南方和北方过五月节是不一样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带香荷包,还要在当天的窗前或者门梁上挂上葫芦。家家户户都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似乎没有人关注是为了纪念什么,他们只是延续着祖先留下的风俗来过这个节日的,只是为家人驱邪免灾,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我们小时的五月节不能缺少的是自己亲手叠的葫芦。也比较乐于做这个活,把裁完的手掌大小的方行彩纸,经过几道繁杂的工序,放在嘴边,用气一吹,就成了一个里面空着的立方体,还带着两个或四个灵巧的小翅,底面再用针串上半尺左右彩条纸,一个好的葫芦就做成了,盯着母亲手里的彩纸灵巧地翻来折去,自己也笨笨地按照母亲的指点去做。时常为了一个葫芦,要练习半天,叠完了又拆,然后再叠,才能七拧八歪地叠成一个葫芦。再从自家的树上折下一小节树枝,把葫芦三个或五个栓在树枝上,插在窗户和大门上,翠绿的树枝间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这是北方五月节比较美比较自然的一道风景。那些花花绿绿的葫芦随风飘起,仿佛就可以把那些病魔,灾祸挡在外面,我们在亲情的呵护,祈愿里,幸福而安宁。
我想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这风景,有些东西,在人们的心里是无法改变的。就如我们固执地拽着岁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时光的隧道一样。
如今,又到了这个节日,徜徉在街边,看不到手叠的方方正正的葫芦,还有那缝制的小巧的香荷包,那种温馨的喜悦在心里淡了,远了。年纪大了的母亲也已经不再亲自叠葫芦和缝制香荷包了。看着这些机器作出的葫芦很漂亮,那各种的样式也是手工叠不出来的,比手工的更更时尚。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种亲切和质朴,包括那记忆里散发着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种香味已经变的有些枯燥和飘浮。
毕竟,有一些记忆也渐行渐远,然后淡去消失。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而历经过那种温暖我们,已经牵着如自己那时一样个头的儿女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淡然行走在季节浓郁的风里,时光静淌,而我们的温暖依然在心里。
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叠加在岁月的长河,蜿蜒绵长,静谧无声。我们守在与这个五月相约的路口,用目光里的余热,温暖掌心的记忆。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温婉。
端午节的作文2
飞絮悄然隐没在浓浓的绿荫中,绿色开始浓重起来。比较早的那些花在几场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尽,下一场花事不久便会缤纷而来。
一些果实,隐约在枝头,摇曳着芬芳的五月。记忆里那个五月的节日,此时姗姗而来,北方的端午节,没有赛龙舟,饮黄酒,包粽子那样浓烈的气氛,而是以自己独特的传统方式,配香荷包,挂葫芦,挑艾蒿。小时侯的记忆,就是这些,可以驱邪,避灾。父母们美好的心愿,在幼小孩子们的心里有了关于端午节比较初的朦胧的记忆。
直到自己长大了,做了母亲,又把这些教给了孩子,可是孩子们除了觉得这些好玩好奇之外,他们似乎什么也不会想,更不会懂得这样的节日对我们这样的大人有什么意义。
五月里的这个节日,在我们这里叫五月节。一直是记忆里那个温暖,淳朴,幸福的节日。当早晨的第一道朝霞从玻璃窗照射近来,把我们从睡梦中唤醒,这天是五月节。伸开胳膊,手腕和脚腕都系上了五彩线绳。这是妈妈提前悄悄准备好的,也是在我们的睡梦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线绳是这个节日里幸福的标志。院子里的脸盆里,早已盛满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脸,可以去邪避灾,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涌进鼻孔,清爽,还有那么一丝芬芳。妈妈忙着早饭,五月节煮荷包蛋,这是北方过节的习俗。五月节,这个节日应该是意味着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实,那时的五月节是从初一开始的。初一的鸡蛋鹅蛋都要作上标记,留到初五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脚腕系的是一根红线,初五才能系上五彩线,剩下的几天里大人们要准备一些小礼物,比如缝荷包,荷包很小,样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应该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种颜色的荷包里面装着香草,随着风远远都能闻到一股浓香。
心灵手巧的母亲用剩下的零布头,为我们缝制各种小饰品,我们比较喜欢的小辣椒,是用红布缝的,比小拇指一半还小,还有一样比较精巧的小扫帚,用麻线作的,扫帚把只有牙签粗细,用红线缠绕着,扫帚头只有指甲盖儿大小,串起来与荷包在一起,缝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后肩上,当时真是一种炫耀。现在还能想起来,这既是一种浓浓亲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习俗。
后来知道,南方和北方过五月节是不一样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带香荷包,还要在当天的窗前或者门梁上挂上葫芦。家家户户都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似乎没有人关注是为了纪念什么,他们只是延续着祖先留下的风俗来过这个节日的,只是为家人驱邪免灾,祈求这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我们小时的五月节不能缺少的是自己亲手叠的葫芦。也比较乐于做这个活,把裁完的手掌大小的方行彩纸,经过几道繁杂的工序,放在嘴边,用气一吹,就成了一个里面空着的立方体,还带着两个或四个灵巧的小翅,底面再用针串上半尺左右彩条纸,一个好的葫芦就做成了,盯着母亲手里的彩纸灵巧地翻来折去,自己也笨笨地按照母亲的指点去做。时常为了一个葫芦,要练习半天,叠完了又拆,然后再叠,才能七拧八歪地叠成一个葫芦。再从自家的树上折下一小节树枝,把葫芦三个或五个栓在树枝上,插在窗户和大门上,翠绿的树枝间飘着五颜六色的葫芦,这是北方五月节比较美比较自然的一道风景。那些花花绿绿的葫芦随风飘起,仿佛就可以把那些病魔,灾祸挡在外面,我们在亲情的呵护,祈愿里,幸福而安宁。
我想现在依然可以看到这风景,有些东西,在人们的心里是无法改变的。就如我们固执地拽着岁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时光的隧道一样。
如今,又到了这个节日,徜徉在街边,看不到手叠的方方正正的葫芦,还有那缝制的`小巧的香荷包,那种温馨的喜悦在心里淡了,远了。年纪大了的母亲也已经不再亲自叠葫芦和缝制香荷包了。看着这些机器作出的葫芦很漂亮,那各种的样式也是手工叠不出来的,比手工的更更时尚。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种亲切和质朴,包括那记忆里散发着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种香味已经变的有些枯燥和飘浮。
毕竟,有一些记忆也渐行渐远,然后淡去消失。岁月的年轮在一年年递增,而历经过那种温暖我们,已经牵着如自己那时一样个头的儿女们,在这个古老的节日里,怀着心底的眷恋,淡然行走在季节浓郁的风里,时光静淌,而我们的温暖依然在心里。
无论季节远近,芬芳的节日依然还会如期而至,叠加在岁月的长河,蜿蜒绵长,静谧无声。我们守在与这个五月相约的路口,用目光里的余热,温暖掌心的记忆。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静静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温婉。
端午节的作文3
“妈!端午节我就不会来了,公司就放三天假!”
“哦,又不回来了啊!”母亲叹气的在电话那头说。
“也放了三天假啊,怎么又回不来呢?”母亲紧接着问我。
“我回来,坐车都要做4个多小时,中途又要换几趟车,来回真的很麻烦的。况且回到家已经很累了,比较多在家住两晚,又要急匆匆的赶回公司啊。”我很委屈的对母亲说道。
“那你就别回来了,是很累的。上次你回来时已是天黑,一回来就倒头而睡,晚饭都没有吃,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10点。你自己买点好吃的,记得每天不管有多忙,都要记得吃饭啊!这次你就别回来了。”母亲和蔼的对我说。
“好的,妈!下次放假我一定回来。我身体很好,每顿都吃饭,胃也不怎么痛了。您就放心吧!您和爸可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好……好,下次,下次放假你可一定要回来啊!我和你爸都很好的,你就安心工作吧!不说了,下次你可一定要回来啊!”说完,母亲就挂断了电话。
我放下手机,心里顿时很不是滋味。记得今年春节假后,母亲送我到村头的马路上搭车。她帮我提着东西,在我后面跟着,眼睛一直很不舍得的望着我。路上,我对她说,清明节就不回来了,就放三天假,还没有等我说完,她立马对我说道:“那就五一假回来啊!”我连忙对她说:“五一也只放三天假啊!”母亲笑着说道:“那就端午节一定要回来哦!”我没有再说什么了……
母亲送我上了车,帮我准备了一切,并叮嘱我中午的时候,把粥喝了。她知道我胃痛,所以一大早就起来为我熬粥,用保温杯装着,又用毛巾紧紧的包着,生怕变得太冷了。车子慢慢的开走了,我与母亲越来越远了,我向车窗往外看到,母亲追着汽车跑了好一段距离,直到再也追不上汽车了,才没有跑了。我心里也知道,直至汽车完全消失在她的视野里,她还会一直伫立在那里许久许久。
想到这,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溢满了眼眶。我放下手中的事情,马上去车站买车票,明天端午节回家。
在买车票的回来的途中,我突然想到替母亲买几件新衣服,她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很旧的,并且很多都是捡了别人穿过的。春节的时候,村里的人私底下议论,说我妈养了一个不孝的儿子,自己穿得很体面,却让自己的妈穿得太破旧了,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后来,妈知道了这件事情,她对村里人说,我给她买了好几件新衣服,而且已经买了好多次了,只不过是她自己没有穿,太娇艳了,自己太老了,怕穿出来,会被人笑话,况且整天在家忙农活,也不舍得穿这么好的衣服。想到这,我的眼泪又马下来了。不懂事的我,其实长这么大,还没有给她买一件新衣服,而她却总是要我穿得体面些,她说,我们虽然穷,可不能让别人戳咱们的背。
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家了。回到家中,母亲正在菜园里摘菜。看到我回来了,又惊又喜。连忙放下手中的活,问我累不累,帮我放下东西。吃晚饭的时候,她一直望着我吃,一直往我的碗里夹我比较爱吃的菜。嘴里一直不听的问这问那的。饭后,一直跟我聊天,聊到很晚才睡觉。那晚,我隐隐约约看到,母亲有好几次都蹑手蹑脚的跑到我的房间,呆呆的只是看着我,看了又看,或是帮我盖被子。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醒来,就听到她与王大婶说话。母亲对她说,这件新衣服都是我帮她买的,又买了好几件,并且好像都是什么的,挺贵的。这件身上穿的是“Nike”牌的,还有一件是什么“XTEP”,“Adidas”牌的,都挺贵的。我真不敢想象,一个没有念过几年书的农村妇女,竟从她的口中蹦出几个英文的词来。我这才知道,为什么昨晚,她硬是要我教她说这几个英文。听到这里,我的眼睛又湿润了。其实我给她买的几件新衣服,没有一件是她穿得合身的。在我回家的短短两天里,母亲逢人就主动说:“我儿子又给我买了几件新衣服,都是,很贵的!”当邻居对她说:“你是享福啦,养了一个这么孝顺又有本事的儿子!”母亲便欣慰的笑了……
第三天,我又要走了,母亲同样一大早就起来为我熬粥。我知道,其实母亲昨晚一直没有睡好,她来我房里一连看了我来五六次,总是看了又看。吃早饭的时候,也只是两眼呆呆的看着我吃。我心里很明白,其实母亲很不舍得我走。
车来了,我接过她手中的东西上了车。我连忙对她说道:“妈!以后每一个月我都回来一次!”母亲听后,先是一惊,然后笑着大声对我说:“好!好!好……”汽车开走了,母亲依然站在那里不舍得离去。看着她站在那里,我的眼泪又来了。
如今的我每个月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会抽空回家一趟。哪怕是只住一晚,看看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看看我,让他们安心幸福一些。无论子女走得有多远,父母手中总有一根线,一根牵挂子女心灵的线,只要抽动这根线,我们都会感受到远方父母的呼唤。有时间一定要回家看看,儿女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端午节的作文4
端午本是中国传统节日,但韩国以“端午祭”向联合国申请“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并得到批准,这表明韩国对端午的重视不亚于中国人。其实端午早传到韩国、日本、越南,古代韩国也像中国一样在端午节放假,韩国江原道江陵市每年举办“端午祭”庆典;日本古代每年举行端午庆典,成书于宋代的日本名著《源氏物语》第二章载:“五月端阳节,人人急于入朝参贺。”这天日本男人骑马射箭,女人穿着中国服出外游玩一庆祝节日;古安南(越南)有个国王的名字名叫陈端午。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从文明的历史和影响的广泛看,中国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比较伟大的文明。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节俗已见于春秋,《琴操》:“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这比屈原早300多年。《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杀早了近70年,可见端午节比较初并非因为屈原。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比较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端午节时宫观寺庙举行驱鬼祈福仪式:第一,道长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第二,道长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第三,道长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道长汇报驱鬼的情况。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01-19
过端午节作文:家乡的端午节03-27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3
[经典]端午节的作文08-16
【经典】端午节作文10-15
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0-27
(精选)端午节作文11-02
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0-02
[精选]端午节的作文12-29
(经典)端午节的作文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