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6篇[集合]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作文 篇1
有人甚至将这归因于“洋节”的流行,认为其实质是强势文化侵入导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过去的节日特定食品如今随时可以享用,周末的休闲娱乐可以比过去的节日还丰富,传统节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是在过去的生活节奏中产生的,或者可以说与旧时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相依存,在今天这个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时代,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们不得不疏离传统节日的更重要原因。换个角度说,“洋节”是伴随当代生活节奏一起进入中国的,所以最先接受“洋节”的,恰恰正是最能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青少年。与人们对春节与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与重阳这两个传统节日就更是渐行渐远。
粽子似乎是端午节的标志。其实南京习俗,吃粽子并不限于端午节,但端午节一定要吃粽子。只是南京的粽子好像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名,说到粽子之类的'江南小吃,人们只会想起苏州和杭州。
包粽子本该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恶龙的牙齿,免得它去伤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掺少许糯米,甚或以籼米为主,掺上粳米和少许糯米,因为在计划供应的粮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应的,糯米尤少,大约一个节期一人只有一斤,且价格也要高几分钱。贫寒人家,不得不做这种算计。包粽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时间,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过久,否则会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里常包的是白米粽,偶或也能包点夹心粽。一种是素心,在米里掺上红豆,或红豆沙,或去了核的枣肉;肉粽,是将过年时省下的腊肉,切成肉丁,每只粽子里包入二三丁,吃时揭开粽叶,只觉肉香扑鼻。
不同内容的粽子还得放在一锅里煮,就要变换粽子的形式或在扎线上作出记号,以利辨识。常见的有四角粽与小脚粽,后者较难包得规整。包粽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围坐在木盆边包粽子,也是一种手艺的考试与较量。有时邻家的女人也凑过来看,品头评足;自恃手艺好的人,还会大方出手,动作麻利优美地包出个挺括的粽子来,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赞美。近年超市里卖的粽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简单地折成一个长方体,全无艺术可言。煮粽子也要算技术活,往往是头一天晚上煮开了,就焐在煤炉上,夜里要起来看几次,不能耗干了水,更不能煮得夹生。那一夜里,真是满室生香。
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蒲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一说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的忌日),与春节、中秋等节日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的重要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作文 篇2
20xx年6月22日,夏至,农历五月初四,从20xx年9月7日起,这是我在北京的第二年,即将到来的是第二个端午节。大家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可在校园的集体宿舍里,跟着一群求学北京的同龄人相依为伴,感觉里未有悲伤,节日里大家反而可以寻些乐子。我们还未曾背负压力和担子,想在最好的年华里看够外面的世界,心总是疏朗着向外的。家人对我的牵挂大于我之于他们。
偶然看到姐姐一条@了我的状态:“想念外婆的甜酒”,心里微微有些颤动,险些沉醉在甜甜的酒里。这感觉那么熟悉,那么深刻,那么温柔。有的东西就算不常想起,却总能如流淌在血液里一般,感觉真真切切。它携着久远的生命力,伴随着你一起迁徙,偶尔远离,哪知情意更浓。
这是五月啊,一个艾草飘香,家家户户祈求清净健康的季节。对于家的感觉,我依旧停留对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总有一个精干的女人,将家里的各种活儿安排得有条不紊。这些女人们,足以构成乡土社会里最靓丽的风景,她们对这神奇变化着的自然仿佛有着先天的感知,到了哪个月份,要做哪些事情,是一样也错不了的。小时候,总对这些神奇的日子充满了期待,因为家里早早地就开始准备,这些天跟往日里总有些不同,或是家里多了些摆设,或是多了些吃食,即便是要行些复杂的礼数也是好的。那时总爱跟在大人们屁股后头,问东问西,偶尔用手触摸一些被“明令禁止”的东西,明知会触犯规矩,但依然心向往之。因为在小孩总是喜欢新奇的。更何况在那个时候的我们眼里,自然和人是依靠着一种多么精妙的时空、象征物发生联系呀。
记忆里,外婆是一个将这种角色扮演到极致的女人。晚上睡觉之前或者白天无事的时候,她总喜欢用缓慢的节奏拍着手,轻声念叨什么节日将至,家里又该准备些什么了。特别是酿甜酒,精准的日期是不能少的,既要保证气温足够高,能酿出好甜酒来,又要保证甜酒能保存到端午节儿女回家的日子。之所以要保存,一是怕气温高,搁久了不好吃;而是怕我们这些馋嘴的.没了节制。但实际上,外婆每年都得酿上好几次,一来先测试气温和各种材料的配比,二来满足小辈们的哀求。
那时的外婆总是幸福的。老人腿脚总是不够好,平日里无事从来不上二楼,可一到了酿甜酒的时候,总得亲自端着一大盆未酿的甜酒到二楼去,挑选一个气温最高的地方,先用塑料膜将甜酒封好,再实实地捂上被子,保证甜酒发酵得味道鲜美。这一上一下,早就累得气喘吁吁,可这份工作,别人是如何也替代不了的。这是外婆的骄傲,小辈们享受着老人的收益,她自然是只有满足和高兴。
甜酒的制作方法不算简单,耗时又长,而且商店里早能买到。可大家伙儿都嫌买的不好吃,酒味儿不够,米不多,不实在,还是外婆自家做的,吃得最习惯。可记忆里,外婆自己却很少尝尝自己酿的甜酒,兴许是小时候只顾了自己吃,从来顾不了其他人了。外婆做的时候,还得常估算下分量,得足够大家伙儿吃上几顿才行。可最让我暗中窃喜的,还是最后大家都散去,只有少数几人能独享的部分。将最后的一些甜酒放进锅里煮热,等到白雾腾腾的时候,搓小汤圆一个个往里放,七分熟时往里打上几个鸡蛋,白花花的一片,既晶莹剔透又醇厚芳香,集全了我的最爱。这个时候,外婆才开始照顾下自己,用油条蘸着吃,是她最喜欢的味道了。
这个我在其他地儿再也没瞧见过的甜酒汤圆鸡蛋羹,怕是小时候,对艾草飘香的五月最大的期待之一了。酿甜酒的盆、厚实的花被子,依旧那么亲切。另一个期待,应该来自外公吧。
外婆和外公颇爱拌嘴,在一旁的我常常被逗得偷着乐。他们的角色有些像地主婆与长工,外婆总是领导和支配,外公总是服务和顺从,儿女们常心疼外公,但我知道,这是他们之间几十年无可替代的亲和爱。五月最受人瞩目的粽子,也常常在争吵和斡旋里产生。
外公总是忙活着其他事情,对家里的小事不甚关心,但外婆却比儿女回家过节看得比什么都重,粽子是得早早准备好的。因此,难免听见外婆抱怨甚至呵斥外公包好粽子,因为外公的手艺在家中无人能及,也不可替代。但最后的结果似乎永远都是某个下雨天,外公无法外出,便老实在家里完成“任务”。常是外婆在赶集的时候买好新鲜的粽叶,备好糯米和线,等外公回来,便开始忙活起来。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便是绝好的工作台。粽叶翻飞,棕线如梭,小巧的粽子在外公手里总是那么乖顺妥帖,一旁的我常常沉醉于这,精彩的表演。经外公手的粽子是四角,精而实,经过高温的蒸煮后也保存完好,粽叶的芳香更是完美留存,现在的我似乎都能嗅到那冒着白雾的锅里飘出的味道……
我最爱吃的是外公包的粽子,没有馅儿,口感却更加醇厚自然。或许是粽子也沾染了外公的气息吧。在家里外公常沉默,不太表露情感,他一生似乎只留恋于那片黄土地,却事事明白于心。外公最得意的,或许是自己的青年时代。他出生贫寒,排行老三,好不容易有了读书的机会,但好景不长,最后是连跳几级,读完了小学,后来凭着这仅有的一些知识,当起了工会的会计。他常跟我说当时自己是如何渴求知识,也毫不谦虚地说自己学业如何优秀,后来想,大概是那一代人才有的情结。物质的匮乏、知识的贫瘠和求知的渴望,塑造了他们的一生。然后,最终,他还是将自己交给了黄土地,或许,多少代表了那代人挥之不去的命运。
但外公也常出乎我的意料,在我上中学学到世界历史的时候,开始有些炫耀,外公却十分熟练地跟我聊起瓦特和蒸汽机。他爱看历史和地理,常常借着我的书来看,偶尔向我要书,我随手给一本,他总有些嫌弃地说“这个我看过了”。外公看书要戴老花镜,这个时候最可爱了。镜架的一边被他的小孙女摔断了,只剩另一边,外公却舍不得扔,据说这眼镜买得早,那时候还得好几十块呢。为了继续使这副有着革命情谊的眼镜,外公在另一端镜架上套上绳子,挂在耳朵上,看书时却常常一松一紧,甚至滑下耳朵,好不滑稽。
外公跟外婆不一样,他爱吃粽子,也爱吃自己包的粽子。却常常遭到外婆的训斥,说是要留给孩子们,可每年,给这个孩子捎,那个孩子捎,锅里的粽子总不会少。
可今年,我怕是吃不到外婆的甜酒和外公的粽子了,不知道老人在家里会不会念叨。再想下去,怕是肚子呱呱叫,眼泪哇哇流了。趁早做个好梦吧,说不定梦里粽叶飘香,甜酒醉人。
端午节的作文 篇3
今天我们班提早过了一次端午节,我很开心。
我们班的窗户外面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风情万棕,过端午。我们的端午活动也由此展开。
最开始是林宥辰奶奶讲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是:以前有一个人叫屈原,他不想与坏人同流合污,在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里自杀了。他们村里的人得知这消息后,所有人都驾船去找他。可是,在这么大的汨罗江里面找也找不到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很伤心,就把竹子里的`米倒进江里来纪念屈原,从此,端午就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接下来的活动是包粽子,我们先拿一片大的粽叶和一片小的粽叶,先把它做出一个沙漏的形状,接着放一点糯米,然后再放上蜜枣,再用糯米盖住。最后把粽叶盖上,用绳子包起来,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们还说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包粽子,做香囊,捆艾草、撞蛋、雄黄酒、赛龙舟。接下来,是我们撞蛋活动,最开始,我们组里比赛,再是和别人组最强的人比赛。最开始是朱桓霆全班最强,然后袁若琳打败了他,接下来,何齐永又打败了袁若琳,最后何齐永成了冠军。
丰富的端午节活动在我们的笑声中结束了。
端午节的作文 篇4
端午节到了,我也学会了包粽子,你会包粽子吗?不会就请跟我学吧!
我们一家三口到了奶奶家,奶奶、妈妈和我包粽子,奶奶已经把糯米泡好了,奶奶说要多泡一段时间,粘性才大。你想吃什么馅的?比如:豆沙、蜜枣、小枣等。我喜欢吃蜜枣馅的,奶奶把芦苇叶弄平,再把糯米、蜜枣放到芦苇叶上,把它们包在一起,然后用线绑起来。奶奶动作非常快,因为奶奶以前包过粽子,所以她很熟练的包完了一个粽子。可是糯米可不听我的话了,它总是从芦苇叶的缝儿钻出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完了一个粽子,但粽子的`形状不像奶奶包的那么好看。奶奶鼓励我说:“不错了!”我又有了些信心,接着,奶奶又教我包了第二个、第三个粽子,比第一个包的好了许多。
奶奶点火煮粽子,过了一会儿,我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我想:再过一会儿,我就能吃到自己做的粽子了!我坐在旁边等着粽子出锅。
“吃粽子喽!”我带着欢乐的喜悦,来到餐桌旁,“啊!”粽子的香味让我陶醉了,我包开了一个粽子,咬了一口,又香又甜,我们一家人品尝着美味的粽子。
我就这样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作文 篇5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古代人民为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而来的。当时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知道了,有的想去打捞屈原的尸体,有的包了很多饭团,扔到江中,不让江里的鱼和虾吃掉屈原的尸体。还有一个大夫,往江中倒入一瓶毒酒,说要毒死江中的水兽,为的是不让屈原的尸体受到伤害。以此,端午节才有了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和喝雄黄酒等习俗。
在端午节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粽子的`种类也非常多,比如有蜜枣的、豆沙的、肉的等、各种各样,说也说不完。粽子的做法也很简单,去年我和妈妈动手做过粽子,我们先到超市,买了些糯米、大蜜枣、绿豆、粽叶等材料,回到家开始清洗这些材料,然后糯米、粽叶、绿豆泡一会后开始包粽子了。首先,一手拿着粽叶,一手用勺子把材料放到粽叶上,最后把米用粽叶包起来,再用绳子系住,虽然包的不太好看,但是是自己包的。包完之后,可以下锅煮了,煮熟了的粽子味道鲜美,我最喜欢吃了。
我喜欢过端午节,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享受了包粽子的乐趣、品尝了粽子的美味。
端午节的作文 篇6
星期三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起了床,今天的早饭是粽子。粽子是用粽叶把糯米和各式馅料包起来,再用绳子系紧。在粽子里,我最爱吃肉馅的,因为里面的肉是在各种调料中浸泡过的,所以蒸过之后特别好吃。
早饭吃好后,我们出了门。我看到门上挂了几根艾草,听说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从老奶奶那买到一个漂亮的香袋。这香袋上有彩色的条纹,上面系着一条长长的,漂亮的挂绳。我拿在手上闻了闻,有一股中药的味道。后来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听妈妈说,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是赛龙舟。一条条龙舟,好似水龙一样,在湖面上翻腾起伏。龙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桨,还有人敲着鼓,好像在催龙游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赶,奋力向终点划去。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节日。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重视它。
【端午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01-19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3
端午节日作文11-28
端午节作文07-05
端午节的作文07-07
端午节作文11-15
(经典)端午节作文11-06
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0-27
(精选)端午节作文11-02
端午节的作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