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作文集锦六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作文 篇1
今天是六月八日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说起“端午”我还知道它有另外的几个名字呢!如“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由于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来探望自己的父母亲而得名“女儿节”;“诗人节”当然是要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过早饭,妈妈和奶奶带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别提有多开心了。不知怎么的`我发现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们都买了树枝拿在手里。我很奇怪准备问妈妈,却发现妈妈和奶奶手里也各拿着一捆树枝,就连忙跑过去问:“妈妈你们买树枝干啥?啊!真香!”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是‘艾枝’。艾枝可以驱蚊子和苍蝇,还可以避邪呢!我们把艾枝挂在自己家的门上、窗户上,不是很好吗?”我点点头。
中午,我们家的饭菜有丰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还有漂亮的三角粽子、鸡蛋和鸭蛋,香气扑鼻。我立刻拿起一个较大的粽子,剥开粽叶,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极了!
爷爷告诉我,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实这个我已经知道了嘻嘻……
端午真快乐,真有趣!又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过端午,真好!
端午节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又到了,这个令我们小孩子欢乐无比的节日。我们又可以品尝到诱人的粽子了。
与多数北方人不同,我更偏爱甜粽子。其中,我最喜欢蜜粽。剥开粽叶,一阵阵香气飘来——那是粽子的糯香夹杂着蜜枣的甜香。这种香味让你陶醉其中,迫不及待的想要咬下一口。第一口下去,往往是吃到的都是一嘴富有黏性的糯米,它们好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孩子,久久地占据着你的口腔不肯离去。虽说没有吃到精华,但依然享受到糯米质朴的口感。再吃第二口,味蕾往往一阵惊喜——半个蜜枣已进入口中,细细品味,蜜枣的蜜又好像甜掉牙,不过经过糯米的中和,这种甜便恰到好处。糯甜仿佛使你麻木,又好像钻进你的脑子里,让人有股醉意。怀着这种醉意品尝完整个粽子,仿佛一切忧愁和烦恼都消失了。
说道粽子,就不能忘记他的纪念对象——屈原。
两千多年前,由于当时楚国的黑暗以及他人的.迫害,屈原被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是他还是不忘楚国的前途,楚王的安危。不过,受那些“忠臣”的迫害,屈原被逼上了绝路,他便抱石投入汨罗江自杀了。楚国百姓听闻,痛哭流涕去汨罗江祭奠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端午节。粽子就是为了不让鱼儿吃他的尸体,端午节时投入江中供鱼食用的。
两千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仍忘不了他那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洁身自好。有人问他:“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为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离?何故怀瑾握瑜而令见放为?”他答:“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有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守赴常流而葬乎于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唉,伯乐已死,有谁能识别屈原这批千里马呢,当时世上已经没有人能了解屈原,屈原对世人也无话可说。
今天,当我们欢乐的与家人品尝香甜的粽子时,谁又会想那位投入汨罗江的爱国人士呢?
端午节作文 篇3
端午节的回忆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端午节作文 篇4
端午节看到了,各家各户都要包粽子。为什么要包粽子呢?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著名诗人叫屈原,他很爱国,看到国家被秦国侵占,非常气愤,就跳江自杀,当地老百姓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了,就包了许多粽子扔进江里,让鱼先吃粽子,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
端午节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都是刚开始会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吧粽子叶叠成一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辆颗小红枣。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洒点水,然后将剩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再用剩下粽子叶吧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吧粽子绑紧。说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话,“捉弄”了我好半天。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放在锅,吧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端午节作文 篇5
说起端午节,想起了小时候在家过的端午节来!
在家乡的端午节中,有很多习俗,在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里,不经意的深深回忆起来,总觉得有种尘封的感觉!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没有过个正宗的家乡的端午节了!
在家乡,端午节的前个晚上,各家都要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节的早上,全家洗脸的水,都要从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节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没的水洗脸。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来,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边去洗澡,据说这样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而且还有避邪的作用。
在吃早饭时,这些鸡蛋、蒜和粽子,都要摆上饭桌了,同时在饭桌上,还要摆一样,那就是酒壶,而酒壶里面的酒,被泡成了雄黄的颜色,喝了这样的雄黄酒,也是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还要把喝盛的雄黄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过饭出去玩耍时,可以看到到处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黄的小孩子,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特色吧!如果细看的话,还会发现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会戴了一个香囊,手、脚、脖子、手指头都会缠了五色线的,这样的香囊里面装的香料同样也是艾叶。五色线,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颜色的绣花线拈成的,这样的说法是为了避免蛇虫来咬。
在端午节这天早上,各家还要把艾叶插在门的两天,有点象清明节时插柳枝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是为了驱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袅绕的炊烟中,伴着缕缕的艾叶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气息,给这样一个早晨增添了浓浓的特有的节日气氛。许多年过去了,每当这天,总是能隔着时空闻到记忆里远远的家乡,在这天早晨漂来的浓浓香味。
今天正值端午节,祝所有的好朋友们节日快乐!祝家乡的父母家人节日快乐!祝同我一样远在他乡的哥嫂节日快乐!
端午节作文 篇6
“节分端节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妈妈教我的这首古诗,让我从小就盼着每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吃粽子,软糯清香的粽子撒上白糖,真是太美味了!妈妈头一天就把包粽子的粽叶和糯米泡在盆里,这样包出的粽子才能好吃。
我看妈妈那娴熟的'动作,心里痒痒的。于是,我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一片粽叶,将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粽叶翻折过来盖住米粒。但这些米粒就像跟我作对似的,不听话地跑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粽叶把漏的地方裹住,生怕糯米都挤出来,一片不够再来一片……结果,我包的粽子就像个“大肚子将军”,逗得大家笑得合不拢嘴……
包好的粽子被妈妈慢火煮了一个下午,整个屋里充满了粽子的甜香味。剥开一个大粽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仅甜在了嘴里,更甜到了心坎儿里……
端午节,因为有那爱吃的又香又甜的粽子,让我满心欢喜的年年期待着!
【端午节作文】相关文章: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01-19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15篇01-23
过端午节作文:家乡的端午节03-27
端午节的作文【经典】03-05
【经典】端午节的作文03-30
端午节作文07-05
[精选]端午节的作文12-29
(经典)端午节的作文01-08
(经典)端午节的作文01-26
端午节日作文03-15